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記者 劉燕郡 通訊員 高婷)陳建龍在定邊縣東園子農貿市場經營著一家60平米大小的糧油鋪,每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店鋪生意清淡,一家四口的日子過得也緊緊巴巴。
今年41歲的陳建龍是定邊縣安邊鎮路莊村人,1996初中畢業後,成了路莊村路莊小學的一位民辦教師。十多年來,陳建龍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兢兢業業教學、踏踏實實育人,為安邊鎮鄉村教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也從一位民辦教師成長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2005年,由於村組小學和鄉鎮小學合併,陳建龍被學校清退,他一下子成了“無業遊民”。下崗後的陳建龍種過地、搬過磚、幹過採油工、開過貨運車還做過點小生意,可天不遂人願,他靠努力和汗水賺來的微薄收入,並不能為那個不富裕的家帶去多少希望。
2012年,對於陳建龍來說是無比艱難的一年。他的母親被確診惡性淋巴腫瘤,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帶著母親先後在縣醫院、西安唐都醫院就醫。為了給母親治病,他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用在四處籌借來的20多萬元,為母親做了手術。高額的醫療費讓這個本就一貧如洗的家,債臺高築。面對患病的母親、兩個上學的孩子和幾十萬的債務,陳建龍化壓力為動力。“什麼工作都幹過。”陳建龍說,“不挑活兒,只要不犯法、只要能掙錢,不管多苦多累,我都不在乎。”一個成年人,想養家餬口並不難,一個月掙上千八百塊,不至於捱餓,日子也能應付,可要想好好賺錢,既能還帳、供兒女上學又能讓一家人日子過得寬裕一點,對於文憑不高,年齡不輕的陳建龍來說是件特別難的事。但生活的重擔壓不垮堅韌的脊樑,陳建龍並沒有因為眼前的困境,停下前進的腳步。
2017年,陳建龍在定邊縣西門附近開了一家糧油門市,為了擴大經營,於2019年11月份,將鋪子搬遷到定邊縣東園子農貿市場。原本10來平米的小鋪子擴大到60平米,經營的品種也從單一的米麵擴展到現在的糧、油、蔬菜、調味品等。彼時,他的債務也在一天天的變少,日子慢慢有了盼頭,生活在向越來越好中邁進。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出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至,打亂了庚子新年的新春喜慶,打退了全國人民走親訪友的腳步。人們響應號召,居家隔離,默默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但陳建龍的身影卻時常出現在村頭街巷。為了讓村民少出門、少聚集,陳建龍將他的糧油鋪‘搬’到了家裡,不僅為鎮上村民供應低於市場價的糧油等物資,還為村民們提供“無接觸式”義務送貨服務,不僅解決了居民斷糧、斷油的困境,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又能保障村民的正常生活,還能減少他們外出接觸病毒的可能性,雖然累點但很值得。”陳建龍說。
疫情防控期間,安邊鎮路莊村委按照上級安排部署,在進村路口設置安全檢查點,對進村車輛及人員嚴格管控,防止疫情輸入。同時號召全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鎮村幹部、黨員積極行動,加入到黨員志願者隊伍中。陳建龍收到通知後第一個向黨支部提出申請,請求加入志願隊伍,他說要和其他黨員志願者們一起為全鎮人民的生命健康豎起一道安全屏障。
2月4日,定邊縣互聯網協會為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聯合羊產業協會通過網絡平臺發起募捐,陳建龍在網上看到這個消息後向該平臺捐贈了6666元人民幣。3月11日,他來到安邊鎮政府,將一個裝有5000元人民幣的信封交給鎮上的領導。“我沒有什麼大本事,還欠了些帳,但我老老實實做生意,日子會越來越好。”陳建龍說,“現在國家有難了,我做為一名黨員,有這個責任和義務。錢雖然不多,但我和家人想為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盡一點微不足道的力量。”同時,他還為奮戰在靖王高速、吳定高速定邊收費站的一線工作人員,送去了價值3000餘元的米麵油、方便麵、礦泉水等物資。
疫情無情人有情,像陳建龍這樣的黨員還有很多,他們始終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大愛。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可黨旗卻始終在疫情防控鬥爭的第一線高高飄揚,堅強的黨支部堡壘也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屹然挺立。在疫情防控這條艱難的路上,各條戰線的黨員們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為人民群眾構築起了一道堅實的“銅牆鐵壁”。
閱讀更多 文化藝術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