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人的電力“初心”

祖孫三代人的電力“初心”

從改革開放初期,一入夜便滿城漆黑,到如今城市夜景流光溢彩、燈火璀璨,義烏這些變化離不開電力人辛勤付出。退休職工陳振黎,一家三代人經歷了70年間供電行業的發展與變遷。

見到陳振黎時,現今80歲高齡的他正在家中悠閒地喂著小魚。從1958年參加工作以後,他在電力這個行業上一干就是38年,當年與他一起共事的同事現在僅剩2個了,對於義烏電力的發展與變遷,這位老師傅最有發言權。陳振黎回憶說,在上世紀50、60年代,義烏的供電規模相對落後,他是義烏第一座電廠——光明電廠的見證者之一。當時,義烏全市的供電量也只有20萬千瓦時左右。

“光明電廠就建在老義烏的北門荷花蕊,就是現在義烏之心的位置,我是負責發電車間值班的,一個人負責值守一臺機組。那個時候,一家一戶就用一兩個燈泡子就完了。到70年以後,義烏的發電量才慢慢增加。”陳振黎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我們乾電力的那會兒,為了確保電路正常運作,巡視全靠腳走,自帶乾糧巡線徒步幾十裡,走哪住哪。後來條件好了才有自行車騎,一把活扳手‘修全部’。後來1982年,我去了用電科,所有辦電業務都在這辦。”陳振黎說道,“正因有了老一輩電力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為公司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根基,才有了公司的今天。”

在像陳振黎這代人的艱辛努力下,義烏電力事業一步步地發展起來。1984年,義烏縣電力公司改稱為義烏縣供電局。1986年,全市供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1988年,義烏撤縣建市,義烏縣供電局改名為義烏市供電局。就在這個期間,在老人的感染下,女兒陳瑩也在1992年加入到了電力行業,成為電費部的一員,一干就是28年。她經歷的是又一輪義烏電力事業的輝煌。1997年,義烏市被電力工業部命名為“農村電氣化縣”,首座220千伏賓王變正式投運。2001年,全市供電量突破10億千瓦時。2010年,被國家電網公司授予“科技進步縣供電企業”。2013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義烏全社會用電量突破70億千瓦時,義烏市供電局更名為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現如今,義烏電網的建設日新月異,全市擁有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6座,110千伏變電站34座,合計容量達334萬千伏安,戶戶通電成為現實,家家用上了放心電。

電力事業在發展,但一代又一代電力人不變的是對電力事業的奉獻。如今,第三代人,陳振黎的外孫龔曉玥又拿起了接力棒。與前兩代人不同的是,如今的年青一代使用的設備越來越先進,操作也實現了可遙控化,供電服務開始走向智能化。從步行挨戶抄表到計算機集控,排隊交費到微信互聯網繳納,電力優質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供電可靠性和穩定安全性極大地提高,讓更多的人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成果。燈光璀璨、萬家燈火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供電人默默守護和不斷奉獻著……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向前輩們學習,為電力系統做出自己的貢獻。”龔曉玥信心滿滿地說。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義烏電力的發展,正是因為有些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年”“壯年”“青年”三代電力人有愛黨敬業的初心,不懈奮鬥、薪火相傳,才使得公司從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到只爭朝夕的不斷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