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朴樹的《送別》,我們為何也會跟著落淚

聽了朴樹的《送別》,我們為何也會跟著落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


少不經事時學唱這首歌,只知道跟著老師的節奏開口唱和,還不知道這其中的蘊意。


後來知事後,才驚覺詞曲之妙。


三言兩語,就將人世的離別之苦言無不盡。

《送別》由李叔同作詞、John Pond Ordway譜曲,已傳唱了一個多世紀。


1897年,李叔同遷居上海躲避紛亂政局,同許幻園等人結為“天涯五友”。


聽了朴樹的《送別》,我們為何也會跟著落淚

李叔同


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家道中落的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與葉子小姐,說道:


"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


說罷拂塵而去。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


隨後,李叔同返回屋內,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送別》之詞。

1918年,李叔同剃度出家。


1927年,“天涯五友”中四人相聚在上海,蔡小香已去世,許幻園依舊落魄,袁希濂的從政之路中斷,李叔同出家已有九年。


曾經的五友,終散落天涯,也成了"知交半零落"。


2.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朴樹在錄製一檔LIVE現場音樂類節目《大事發聲》時,曾在現場演唱《送別》,沒想幾度哽咽,最終歌曲也沒有完成。


唱之前,他說,“有的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一樣,特別難熬,但在音樂裡面的時候,即使唱最悲傷的歌也是享受。”


在鏡頭面前,在伴奏者面前,他像一個孩子一樣哭了,沒有任何顧忌。


聽了朴樹的《送別》,我們為何也會跟著落淚


執拗、敏感、細膩……這些孩子般的特質,如今仍能在朴樹身上找到。

朴樹的《送別》,是藏在我們心裡不願觸及的心事。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總是在不停揮手告別,還沒好好擁抱就到了分開的時刻。


其實生活啊,就是不斷送別的過程。我們不得不面對,人來人往,生生離別。


3.

時間淡了生疏,深了感情


在我拍完畢業照的那天,腦海裡一直循環著《送別》的曲調,彷彿被無盡的哀傷環繞。


還記得四年前剛入大學時,梧桐樹葉遮擋著城市的悶熱。初次來到這座城市,對這裡的一切感到陌生甚至恐懼。

聽了朴樹的《送別》,我們為何也會跟著落淚


遠離的家鄉,遠離了父母,很多個夜晚都在失眠與思念中度過。


夜深人靜的時候,卻是最清醒的時候,想找人傾訴,想和舊友談心,掛念家裡的那隻貓。


一開始以為的熬不下去,竟在不知不覺中化淡,因為那一屋鬧騰的室友,因為那位嚴抓遲到的老師。


大學生活和真正的生活,儼然兩樣。


這裡的同學只會鬧,鬧八卦、鬧暗戀、鬧幸福。在一起的時光啊,一直的鬧,一停下來,彷佛自己就會墜回孤單。

教學樓前香氣四溢的梔子花開了又落,一輛輛小黃車被齊齊整整地擺放著,牆上的爬山虎肆意瘋長著伸出它的藤蔓。


聽了朴樹的《送別》,我們為何也會跟著落淚


通向食堂的路又翻新了,下雨的時候不會有泥漿濺起褲管;學校食堂可以直接刷支付寶吃飯了,出門不用擔心忘帶校園卡。


坐電梯還是不能上到圖書館的最高層,偶爾在圖書館坐著坐著就忘了時間;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覺得自己好像學了整個學期的知識。


過冬,過夏,我這麼討厭吃甜食的人,每年都要心甘情願吃四次蛋糕。


4.

時光之河入海流,我們終要分頭走


毛概課還是讓人想逃,毛概老師還是滿臉"殺氣"地盯著下面為數不多的人頭,只那一眼,就揪出“變聲答到”的我們。


他永遠不能像別的老師一樣坐視不管,他卻永遠會放過卷面59分的我們。

就是這樣令人生畏的,在拍畢業照那天竟然主動和我們拍視頻,和我們擁抱告別,看著穿學士服拍畢業照的我們的笑臉偷偷抹淚。

四年,說長也長,說短也短。


蟬鳴悠悠,楊柳依依,轉眼間又是一個盛夏,七月分離的季節。


聽了朴樹的《送別》,我們為何也會跟著落淚


時光之河入海流,終於我們也要分頭走。

四年前,我們相遇。四年後,我們分離。


四年裡,我走過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賞過櫻花盛開又落下的滿目春光,見過滾滾江水裹挾著泥沙俱下的洶湧澎湃;


見過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滿眼秋色,看過雪晴雲淡日光寒的銀裝素裹,卻仍在梔子花開的季節裡格外不捨。


5.

願你此去繁花似錦,歸來仍是少年

拍畢業照只花了三秒,卻定格了大學四年。送別時光,提筆就到。


總是害怕畢業後會各奔東西,在時間之河裡漸漸淡忘了回憶,模糊了記憶裡的人。

但有些人和事,不應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