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6年乙方項目經理後,跳槽去甲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們是誰?” “甲方” “我們要什麼?” “不知道” “什麼時候要” “現在”;還記得早前這段調侃甲方的對話曾被刷爆朋友圈,雖然幽默風趣,但甲方的高高在上不禁躍然紙上。

幹了6年乙方項目經理後,跳槽去甲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至於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場景是不是經常出現在甲方身上,我想沒有人比劉則(化名)更有話語權了。

他曾在乙方幹了6年,後來才跳槽去甲方做信息部主任,對乙方來說,他成了“高高在上”的甲方,但對公司內部而言,他依舊是不折不扣的乙方。

01

作為乙方項目經理

第一次遇到甲方拒絕項目驗收

剛當乙方項目經理那會,劉則一直覺得甲方總是“高高在上”,無論是平時的溝通,還是項目的配合,乙方似乎只有任憑差遣的份。

記得第一次去客戶公司驗收項目,因為客戶在上海,劉則提前兩天就定好了火車票,到了客戶公司後,前臺告訴他經理在開會,讓他稍等,結果一等就等了4個多小時。

後來劉則進了辦公室,經理卻說,“還有些細節沒確定,現在還不能簽字,你先回去,等我們開會決定好了,再通知你吧。”

幹了6年乙方項目經理後,跳槽去甲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劉則當時心裡憋屈得狠,搭了6個小時火車過來,還乾等了四個多小時,結果被人一句話就打發走了,可再憋屈也不能顯露出來,只好說了句“那我先回去了,辛苦王經理了!”

回去後,劉則很長一段時間都對甲方耿耿於懷,覺得他們就是仗著自己是金主,就胡亂欺負人,明明到了驗收時間,就是故意拖著不簽字。

02

甲乙方都會有情緒

都可能一時衝動犯錯

後來,劉則遇到了一個更奇葩的客戶,在項目開始前,客戶召集了大家開了個會,其中包括客戶公司的幾個技術骨幹,外加幾個外包公司的人,主要是商量如何寫用戶手冊。

劉則是最後一個發言的,他說用戶手冊可以寫得細緻些,畢竟細緻沒有壞處,可客戶那邊一個技術人員突然跳出來說了句:“沒必要這麼細,我們這邊有比你更專業的人!”

幹了6年乙方項目經理後,跳槽去甲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劉則聽到這句話時,心裡沒有任何準備,他沒想到一個溝通會議竟然突然變成人身攻擊,而且還是當著這麼多外包的面質疑自己的專業,真的一點面子也沒給。

於是整個會議劉則都沒有再發言,回去的路上也是一肚子火,可作為乙方遇到這種事,不可能讓老闆給你換個客戶啊,只有自己慢慢消化。

後來,這事過去半個多月後,那個技術人員主動找劉則吃了個飯,飯後執意要買單,雖然飯桌上誰也沒提那件事,但劉則已經明白了對方的心意。

其實現在回想那兩次經歷,劉則發現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第一次驗收的時候,只顧著按照合同行事,去之前和甲方連招呼都沒打一聲,也沒給對方帶著小禮物,和客戶溝通的時候,也只會乾巴巴站著,不會幽默風趣的聊天;

第二次和客戶開會,一句話就可以化解的尷尬,比如說“意見提出來就是給大家點評的,您如果覺得不合適,咱不採納也行!”,但當時一聽到對方質疑自己的能力就火了,根本不知道怎麼化解尷尬。

幹了6年乙方項目經理後,跳槽去甲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可見當初對甲方的偏見,大多是因為不會處理事情,缺乏工作經驗導致的。

無論是甲方還是乙方,都有可能因為一時衝動而犯錯,不能因為幾次溝通上的矛盾,甲方就刻意對乙方指點江山,乙方就對甲方心存偏見!

03

只有相互尊重包容

才能讓甲乙雙方實現共贏

好在劉則在乙方磨礪了6年,慢慢學會了處理這些溝通上的事,再加上這兩年在甲方的經歷,他發現,其實甲方並未高高在上,乙方也絕非低人一等,雙方不過是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各取所需,相互合作罷了!

不過,想要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甲乙雙方還需相互尊重、包容和配合!

所以,作為過來人的他

建議乙方:

一直保持學習,必須要比甲方更懂專業;與此同時也要了解甲方的業務,只有兼備這兩點,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尊重和認可!

建議甲方:

明確自己的需求和規劃,拋開“自上而下”的領導力,把乙方當成自己的合作伙伴來看待,對乙方多些尊重和配合!

無論在任何行業,任何職位,我們都不可能是永遠的甲方,面對錯誤和失敗,我們拿出乙方精神,虛心接受,迎難而上;而遇到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像甲方那樣敢於決策並承擔風險,只有甲乙雙方融為一體、和諧相處,才能共創佳績,贏在未來!

PMP備考學習資料需要的同學私信找我,內含pmp備考資料 EPC工程管理資料 各種模板表格與5GB質量管理資料等等!


幹了6年乙方項目經理後,跳槽去甲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幹了6年乙方項目經理後,跳槽去甲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幹了6年乙方項目經理後,跳槽去甲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