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綠與爭緋——《王蜀宮妓圖》中的仕女形象研究「江南收藏•書畫藝術」

斗绿与争绯——《王蜀宫妓图》中的仕女形象研究「江南收藏•书画艺术」

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124.7cm×53.6cm 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江蘇吳縣人,作為繪畫上的全面手,擅畫山水、人物、花鳥,成就卓然,為“明四家”之一, 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王蜀宮妓圖》為唐寅所作,絹本設色,縱124.7釐米,橫53.6 釐米。此圖為唐寅人物畫中工筆重彩風格的代表作品, 最早由明代汪砢玉在《珊瑚網·畫錄》中定名,原名為《孟蜀宮妓圖》,亦稱《四美圖》,沿用至今。近經專家考證,此圖描繪的是發生在五代後蜀國的歷史故事,故稱之為《王蜀宮妓圖》較為準確。

唐寅筆下的工筆人物畫,色彩對比強烈,用色豔麗而不媚俗,設色既有冷暖、濃淡又有相近色之間的過渡和搭配,整個畫面色調豐富、明快、和諧,濃豔適中兼具典雅清新。《王蜀宮妓圖》顯示出他在工筆人物畫上的高超技藝, 從構圖角度來說,為明代較為流行的豎構圖樣式,四位仕女位於整個畫面三分之二的位置, 四人相視而立, 二人正面, 二人背對觀者, 人物彼此之間有動作呼應關係。四位女子平穩有序,體態勻稱優美,削肩狹背,四人通過略傾的頭部及人物彼此之間手臂和物品形成關聯, 動態的變化使得畫面生動而豐富。從繪畫角度來看,四人著衣為四色,正面而立的兩位分別著深赭、石青( 藍色),且兩位衣冠華麗,應為身份較為尊貴的人物,左側女子不但著長褙,上衣還搭配了精美的祥雲仙鶴紋樣披肩,右邊藍衣女子無披肩,但頭飾類似於景泰藍色的鳳鳥冠飾,豔麗奪目,再搭配同色系的衣服,如此精心裝扮都顯示出其身份的尊貴。背面人物從畫面的安排及衣著來看,身份應該是宮婢,衣服為淡赭石色和淡綠色,二位宮婢正在為正面兩位仕女奉上食物和美酒。

可與之對比的是,同為仕女畫題材,宋代陳清波所作的《瑤臺步月圖》, 絹本設色,縱25.6 釐米,橫23.7 釐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舊籤題“劉宗古瑤臺步月”,實際上該作品在左邊欄杆旁和底下分別有陳清波款 。《瑤臺步月圖》中一共繪五人,畫面中心仕女三人,正面仕女兩位,著米白色長褙, 長褙的開領封邊顏色不同,分別為綠色和紅色,背面仕女一人,著淡赭色長褙。亭臺左右兩側各立一女婢,右邊的臉為半側面,左邊為四分之三面,都著淡黃色小袖襖。

《瑤臺步月圖》五位仕女手中皆持物,正面兩位女子雙手分別是握著杯子和捧著盤子,著淡赭色衣服仕女盤子裡裝滿了類似於國際象棋之類的物品。右側女婢手持團扇,左側女婢雙手執壺,兩位女婢的眼睛被亭臺外的風景所吸引, 不由自主的望過去。此圖無文字題跋,但通過畫中亭臺,樹木、祥雲、明月這些背景元素,可知此圖表達的是宋代盛行的賞月之風,為當時流行的“吟風賞月”繪畫題材。《王蜀宮妓圖》在人物正、背面的構圖安排以及仕女手中持物的形象,與《瑤臺步月圖》有異曲同工之效,在人物畫中主僕組合的構圖方式一直存在,自唐張萱、周昉以來的仕女畫,一直就是這樣的人物設置方式。《王蜀宮妓圖》與《瑤臺步月圖》相比,省去了背景,畫中只有二主二僕,四位女性位於畫面的中心,突出了人物形象。但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畫中人物所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如何呈現給觀者?

斗绿与争绯——《王蜀宫妓图》中的仕女形象研究「江南收藏•书画艺术」

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王蜀宮妓圖》整幅畫面沒有繪製背景,唐寅就在畫面右上角題詩一首,藉以說明畫面的主題。釋文為:“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綠與爭緋。蜀後主每於宮中裹小巾,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觴。俾後想搖頭之令,不無扼腕,唐寅。”唐寅這段題跋揭示了畫面人物與其背後所蘊藏的一段宮廷軼事, 另有史料互為印證。北宋歐陽修所撰的《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對此事記載的較為詳實,與唐寅畫中人物形象立意亦十分吻合, 書中載曰:

“而後宮皆戴金蓮花冠,衣道士服, 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施朱粉,號‘醉妝’,國中之人皆效之。嘗與太后、太妃遊青城山,宮人衣服,皆畫雲霞,飄然望之若仙。衍自作甘州曲,述其仙狀,上下山谷,衍常自歌,而使宮人皆和之。衍立之明年,改元乾德。”

唐寅為何選擇畫後蜀王衍時代的四位女子?想表達的是什麼呢?明清時期為了增強繪畫作品的文學敘述性,仕女畫大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小說、詩詞、戲曲。唐寅畫中描繪的是公元10 世紀前蜀後主宮廷所發生的事情,後主王衍自繼位伊始,身邊皆是狎客和宦官,奉承和拍馬屁之徒,如此荒淫腐敗,註定了後蜀亡國之路。王衍信奉道教的成仙之說,執念於得道修仙,他將宮中打造為人間幻境。《新五代史》載:“起宣華苑,有重光、太清、延昌、會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宮,降真、蓬萊、丹霞之亭,飛鸞之閣,瑞獸之門;又作怡神亭,與諸狎客、婦人日夜酣飲其中。嘗以九日宴宣華苑,嘉王宗壽以社稷為言,言發泣涕。韓昭等曰:‘嘉王酒悲爾!’” 如果對王衍成仙修道的具體舉措進行一下總結,具體如下:一、宮內大殿命名為重光、太清、延昌、會真;二、宮室定名曰清和、迎仙之宮;三、亭臺為降真、蓬萊、丹霞之亭,修建飛鸞之閣和瑞獸之門;四、宮中人物扮演成諸位仙家的模樣,尤其是妃子和宮女,這些人必須按照特定要求裝扮。

斗绿与争绯——《王蜀宫妓图》中的仕女形象研究「江南收藏•书画艺术」

宋 佚名 宮妓調琴圖 局部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唐寅畫中四位女子正是取材於五代前蜀後主王衍的宮廷生活場景,反映了此一時期的宮廷女子的服飾、妝容及生活狀態。畫中四人交錯而立,皆戴金蓮花冠,身著道士衣服,其實畫中服飾並非是真正的道家衣服,唐寅生活的時代距離五代已經很久遠了,也無考古學作為依據,他只是依據宋代繪畫和明朝的服飾風格,將二者融合,再加入代表道家的仙鶴祥雲等元素,藉以表現道教服飾,《新五代史》載“宮人衣服,皆畫雲霞,飄然望之若仙”。正面兩位仕女柳眉櫻髻,臉上施粉,在額、鼻、頷處施以“三白”,也就是史料所記當時風靡後蜀國的時尚妝容。唐寅《王蜀宮妓圖》上溯唐人,在吸收了唐代仕女畫造型的同時,又融進明人追求清秀娟美的審美觀念。衣冠服飾描繪畫尤工,細緻入微, 用筆流暢遒勁,線條富有質感和力量, 為明代仕女畫的典範, 對清代改琦、費丹旭仕女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因王衍要求後宮妃嬪們要頭戴金蓮花冠,身上著道衣, 當然漂亮的妝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喝多了以後, 要求大家摘掉蓮花冠,露出束好的髮髻,臉上塗抹上胭脂,這個妝容被時人貼切命名為“醉妝”。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後蜀國內女子爭相效仿,國中之人皆效之, 一時風靡蜀國上下。唐寅創作這幅仕女畫,畫中女子身上著雲霞彩飾的道衣,臉上塗抹上胭脂,體貌豐潤中不失娟秀,情態端莊而又嬌媚。畫中四位女子雖衣著華麗,飲酒相戲, 美食相伴,但畫中女子絲毫不能帶給觀者歡樂的氣氛, 畫中仕女、宮婢也沒有道家的仙風道骨,反而透露出一種空虛、寂寞、憂傷的情緒。唐寅更多是表現了弱女子的疲勞、辛酸、幽怨和無奈,這源於他受到科舉舞弊案的牽連, 仕途已毀, 一腔熱血報國無門, 其中的辛酸和無奈可想而知,他之所以選這個題材,就是因為畫家自己感同身受。他同情這群被帝王愚弄和擺佈的弱女子,所以他旨在揭示前蜀後主王衍荒淫腐敗的生活,寓有鮮明的諷喻之意。

江南收藏

《江南收藏》旨在傳播

藝術品收藏文化,傳播藝品、藝術家、藝術活動資訊。

《江南收藏》為原創手機微刊,文章採用CC許可,署名非商業,禁止演繹,轉載請註明。

《江南收藏》現設“藝苑集、文苑、夢想苑、藝術家風采、品牌機構、展覽活動、知識庫”七版塊;知識庫設“玉文化、書畫藝術、茶藝術、珠寶世界、文玩雜珍、陶瓷藝術”六項。“藝苑集”版塊為《江南收藏》日推特色版塊,其餘版塊適時持續推送;“文苑“為《江南收藏》原創版塊,歡迎投稿;2017年《江南收藏》新增“夢想苑”版塊----讓藝術不再沉重,唯有夢想。投稿微信號:jiemi_4(申請驗證信息請註明‘江南收藏投稿’)

藝苑集版塊持續宣傳書畫家有程秋一、喬小龍、熊亦仁、雨石、張青濤、徐之璜、周雪耕、張繼馨、汪傳馥、陳建生、馮耀德、陳子游、冷萬里、徐航、徐賢、夏回、許風康、周文雍、王歌之、王國安、王大夷、王大蒙、顧逸、王偉林、賀文斌、楊建華、阿焦、陳如冬、張泰中、劉繼之、錢玉清、錢蓉蓉、吳獻忠、陸國良、錢惠芬、薛龍、莫逆、李雙陽、周華星、楊世能、秋葉、張建平、江南老仙、汪鳴峰、王曉東、林再成、陳羲、小葵多麗、姚光威、姚新峰、馮雷、龐彥德、劉佳、王平永、戚百康、陳偉華、陳紅杏、李娟、聶正飛、李浩、趙廉熙、楊張、武文翛、蘇翁、田野、彭道庸、曹劍方、繆培良、虞山雲水

都在朋友圈,名單隨機順序,持續增加中……

《江南收藏》由以下單位聯合支持:

《現代蘇州》雜誌(微信公號:倷好蘇州)

蘇州龍寶齋藝術品有限公司(微信公號:longcuixuan_0011)

《雅昌藝術網》華東站(微信公號:A80480080)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微信公號:zhubaoxie)

景德鎮市東方古陶瓷研究會(微信公號:gh_3eb63ad9fb2b)

《茶業新復興計劃聯盟》(微信公號:chayefuxin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