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我是貓》第十一章:濃縮的都是精華


夏目漱石《我是貓》第十一章:濃縮的都是精華

夏目漱石的《我是貓》第十一章,既是該小說的終結篇,也是全書精華之所在。

《我是貓》第十一章內容概括

這天,迷亭、八木獨仙、水島寒月和越智東風齊聚苦沙彌家。

迷亭和獨仙在下圍棋,寒月、東風和苦沙彌在閒聊。前些日子寒月回鄉省親,今天把從老家帶來的三條鰹魚乾送給了苦沙彌。只是返程途中,其中一條魚乾的頭部被老鼠咬掉了,寒月隨身攜帶的小提琴也未能倖免。

說起小提琴,寒月想起了高中時買小提琴的經歷,便將當時的情形告訴了在場的各位。小提琴事件翻篇後,當被問及博士論文準備得如何時,寒月表示已經放棄榮升博士的想法,並且這次回鄉的目的是為了成親。那三條鰹魚乾便是婚禮當天親戚送來的賀禮。他和金田小姐的婚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寒月斷定,金田家派來打聽消息的密探已經得知他在老家成親一事。

正是這“密探”二字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辯論的對象包括:現代文明下的自我意識、個性、自由以及對傳統風俗的態度等。辯論期間,五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不亦樂乎。

就在辯論會接近尾聲時,多多良三平帶著四瓶啤酒突然來訪。三平來訪的目的是宣佈他和金田小姐的婚事並邀請在座的各位去參加婚禮。看來,金田家確實已經獲悉寒月結婚一事。

客人散去後,苦沙彌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廚房裡剩餘的啤酒引起了“我”的注意。抱著感受醉意的心態,“我”嚐了幾口杯子裡殘存的啤酒。沒想到這一嘗,令醉醺醺的“我”掉進了水缸裡。就這樣,“我”親手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這裡就以由“密探”二字引發的辯論為側重點,淺析其中提及的自我意識、個性和自由以及對待傳統風俗的態度。

現代文明下的自我意識

夏目漱石借苦沙彌之口提出了現代文明下自我意識的概念:

“現代人的自我意識,指的是自我和他人之間存在一條截然不同的利益鴻溝,並且,伴隨著文明的進步,這種自我意識日益尖銳,致使人們連一舉手一投足都變得不自然了。”

此處的“自我意識”可以這樣理解:

指人與人之間存在利益差異,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利益觀念或者說關於利益的價值取向。

在全盤西化、文明愈加現代化的日本明治時代,這種“自我意識”越發凸顯、膨脹。具體表現為:人們處處留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竭力將優雅的姿態甚或做作的舉止示於眾人。例如,面對心儀的對象時,為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不得不循規蹈矩地向對方展現自己完美的一面。

如此一來,人彷彿淪為了“自我意識“的奴隸,時時聽它差遣。

小說中,作者以密探和竊賊為例,說明了“自我意識”的普遍性。竊聽消息的密探和偷盜財物的竊賊,為使“工作”進展順利,勢必要強化自我意識——不要被人發現。因此,作者得出結論:“如密探、竊賊那樣,現在的人越來越密探化、竊賊化了。”

《聖經》裡的亞當、夏娃由於偷食禁果而萌生了羞恥感;現代人受文明開化的影響,越來越注重自我意識了。由此看來,現代文明猶如《聖經》裡的禁果,使經受其洗禮的人萌生了自我意識。

那麼,如何弱化“自我意識”對人的束縛呢?小說中的八木獨仙給出的建議是“忘我”。然而,很少有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

我認為,做自己就好。其實,你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人們關心的都是與自己相關的事情。所以,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現代文明下的個性與自由

這是一個崇尚個性的時代,個性的腳步無處不在。

個性,是彰顯自我的依據,是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的標誌。繪畫方面的獨創精神是個性,唱歌方面的獨特嗓音是個性,演戲方面的獨有演技是個性,寫作方面的獨到見解是個性。

在現代文明尚未到來之前的夫權社會,個性還未表露得如此明顯。夫妻之間是依附和被依附的關係。其中,妻子是依附者,丈夫是被依附者。過去我們常常聽到的“當家的”一詞就是這種關係的體現。在這種關係下,妻子是沒有發言權的,大事小情全憑丈夫一人決斷。妻子毫無個性可言。

而在現代文明到來之後,主張男女平等的熱潮便風起雲湧般地盛行開來。此時,不僅男性具有個性,女性的個性也如雨後春筍般萌發併成熟起來。夫妻之間由之前的依附關係變成了平等關係。

個性相異的夫妻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勢必會因意見分歧而發生爭執,致使婚姻出現裂痕。因此,如今的離婚率才居高不下。

夏目漱石認為,同居的不一定是夫妻,夫妻也不一定必須同居。

“現代人認為同居的便是夫妻,這是個錯誤的判斷,而且錯得離譜。真正的同居,是兩個人性情相投。”

與個性相伴而生的是自由。那麼,現代文明下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嗎?

這裡仍以夫婦二人為例。以前,家裡的事全由丈夫一人說了算,而如今由於個性的呼喚,還需要傾聽妻子的意見。這時,丈夫的權力受到了限制,不再像以前那樣自由了。

因此,現代文明下的自由,並不是真正的自由。

夏目漱石曾提出“自己本位”的觀點,意思是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張揚個性。

個性與自由,實在難兩全。

“我們渴望自由,也得到了自由;可得到了自由,又感到不自由,所以感到煩惱。所以,乍看之下,西方文明似乎很好,但終究是靠不住的。東方文明剛好相反,自古以來講究精神修養,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由此看來,夏目漱石推崇的,是儒、道兩家所主張的修身養性,是改變自己的內在,而不是強制改變外界事物。因為心境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就不同。

理性——對傳統風俗的批判

如何對待傳統風俗?

八木獨仙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流行著一種風俗:每天寺院的晚鐘一經響起,所有女子須跳進河裡游泳。男人們為觀賞這一盛況,便買通寺院的敲鐘人,令他提前一小時敲響晚鐘。這天,天還未黑,晚鐘便被敲鐘人敲響了,女人們不假思索地跳進了河裡。男人們計謀得逞,這才大飽眼福。

故事講完後,獨仙總結道:

“說明人們只是被眼前的風俗所迷惑,而忘卻了根本原理。”

也就是說,科爾多瓦的女子皆被傳統風俗迷惑而失去了獨立思索的能力。那麼,什麼是獨仙所說的“根本原理”呢?我認為,這種“根本原理”是理性,是對事物所持有的懷疑態度。如果科爾多瓦的女人能夠思考一下天未黑而寺院晚鐘響起的原因,或許就會避免這場尷尬了。

結語

在小說《我是貓》第十一章中,夏目漱石以批判的態度闡述了現代文明下的自我意識、個性和自由以及對待傳統風俗的立場,堪稱全書之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