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楊超越--造星資本的新課題:如何把“廢物”包裝成明星

隨著華語樂壇的凋零,造星急需一個新的引擎,楊超越的出線給了各路造星資本一個新的樣本,因為在之前,明星都需要有各個領域(大火的歌,大爆的劇)頂級的專業技能,即使是選秀,蔡徐坤也是靠比同屆選手更優秀的專業技能成為了“巨C”,近些年,靠音綜裡專業技能出來的似乎只有《明日之子》的毛不易,小有名氣的《夢想的聲音》黃霄雲和《天籟之戰》蘇詩丁上了《歌手》後都熄火了,但楊超越,她就是個“廢物”,只要找出她成功的秘訣,別人的成功不可複製,她的還不行嗎?各路資本開始了嘗試。

創造楊超越--造星資本的新課題:如何把“廢物”包裝成明星

可米的嘗試:性格、營銷

虎撲b站知乎,為什麼大力團隊要照著楊超越成功的路線打游擊(資金有限,沒辦法同時出擊,熱搜少),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嗎?在我看來,是兩個人都沒有漂亮女生的架子,用好詞表達就是真實不矯情,用不太好的詞就是有點“漢子婊”的意思。可米可能認為性格特質加上營銷就是秘訣。虎撲曾經有過短暫的成功,但不久就被錘大多是水軍。b站入駐後也沒了動靜,這不奇怪,連原版也只能在抖音學網紅隨著音樂搔首弄姿,b站是需要內容的,可憐的是這兩位都沒什麼內容。原版在b站也只能靠參加綜藝的表現由粉絲營銷,可惜的是,趕上疫情,大力到現在都還沒綜藝。

創造楊超越--造星資本的新課題:如何把“廢物”包裝成明星

愛奇藝的嘗試:矛盾性、營銷

兩邊粉絲可能都不會同意,但虞書欣和楊超越的確是有共同點的,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她們的話題性,她們都為彼此的節目帶來了流量,她們都在短時間內聚集起了為數不少的粉絲,這是結果,那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將她們的共同點理解為矛盾性,她們第一次出場的視頻,給觀眾看,大多數的觀眾的第一觀感都是“這集我看過,炒作,假的,演的”,但那些深入瞭解,考古過後的人會告訴你不是的,楊超越一直以來真的就這麼楞,虞書欣一直以來也真的就這麼作,她們不是演的,這就是他們的真實。這些第一批深入瞭解過的人很多就成了粉絲,過程有點類似pua,是幾個因素混合形成的結果。

1.第一印象很重要,但如果有人成功的扭轉了你的第一印象,那麼你不自覺的會有愧疚感,呀,我錯怪他了。不自覺就記住他了,也就是說他在你眼中變成了特別的,你在不知不覺中,被“馴化”了。(小王子)

2.選秀為什麼容易極短時間內形成粉絲群,同樣的一個表演,如果他在一個別的晚會上演出,你可能都不會多看一眼,但選秀這個特定的環境中,你怎麼就變成粉絲了呢?創始人也好,製作人也好,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最後決定權還是資本,但這種形式的確給了每個人參與決策的錯覺,我覺得a比b好啊,為什麼b比a排名高,不行,這不對,我要投票,a需要我。本來只是審美的差異,本來是他需要你的票,但在這個特定情境中,你卻被稱為她的粉絲,從這個角度,三月秀粉才是正常人。

3.先深入瞭解考古的那部分人必然會有些優越感,作為了解真相的人,他們似乎有義務在熱搜裡告訴那些人云亦云的人正確的答案。對他們來說,其他人只看到了表面,選秀這個情境下人們容易變成粉絲,但他們是如何變成粉絲的,除了審美因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西虹市首富》裡,秘書夏竹發現自己誤會了王多魚,在他們感情的確定過程裡,這個誤會有沒有起作用,恐怕夏竹自己也說不清。

以上過程我理解為矛盾性,粉絲覺得路人不瞭解他,路人覺得粉絲有病,所以每次熱搜都有熱度。

婧的成功告訴我們,只要具備這個共同點,在選秀這個情境中,就可以有熱度,那麼他們有什麼不同點,藍魚會想紅魚一樣維持熱度嗎,這就要看他們的真實性格。

在b站一個擁有一百多萬播放叫做“《【虞書欣】回應惡評,她真的好通透啊哈哈哈》”的視頻裡,她是這麼描述自己的。

創造楊超越--造星資本的新課題:如何把“廢物”包裝成明星


創造楊超越--造星資本的新課題:如何把“廢物”包裝成明星


創造楊超越--造星資本的新課題:如何把“廢物”包裝成明星

不難發現,她確實挺有內涵的,簡單描述就是她不是一個愛撒嬌的人,她是一個信奉撒嬌女人最好命的人。而且她不避諱承認這一點。這不是真實通透那什麼才是呢。在現實生活中,周星馳也不是個搞笑的人,但不妨礙他的電影能逗樂觀眾。相對於楊超越的靈光乍現屬於靠天吃飯,而虞確是可以複製的綜藝感,這點從《快樂大本營》持續幾十年的娛樂圈中心基站的地位可見一斑。那問題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創造楊超越--造星資本的新課題:如何把“廢物”包裝成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