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帝王家大業大,有三宮六院的嬪妃,如果是很能生育的皇帝,子孫輩更是多得數不過來。大清朝的康熙皇帝就是如此,康熙皇帝的孫子一共有97名,實在太多了,他整天忙於國事,老皇帝只見過不到其中一半的孫子輩,並且作為一國之君,閱人無數,可是在第一次見到孫子弘曆時,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康熙六十一年,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後一個春天,圓明園牡丹臺前數百本牡丹開得正豔。雍親王提出請父皇來家中賞牡丹,老皇帝欣然應允。愛新覺羅家族中兩個最偉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後來的乾隆皇帝,在圓明園首次見面了。孫子長到十幾歲都沒看過皇帝爺爺,在皇家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康熙來到園子裡,父子二人把酒言歡,賞著牡丹,隨便聊著家常,說著說著,胤禛似乎突然說了句,都十幾年了,兩個孫子還沒有見過您呢,何不趁著這次機會見一下。因為康熙有二十個兒子,一個兒子加上有個三妻四妾,孫子孫女加起來一共有一兩百人,不可能全部都能見到的,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見一下。

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那時候的弘曆已經十二歲了,長得靈秀俊逸,書也讀的不錯。康熙大半輩子看過多少人中龍鳳,第一眼看到這個小孫子就知道這孩子不一般。弘曆見到康熙絲毫不膽怯,談吐得當,康熙出了幾道題考驗他的功課,他也是娓娓道來。康熙又問了幾個問題,弘曆對答如流,落落大方,說起名言警句來,如數家珍;而弘晝磕磕巴巴,急得直冒汗。一旁一直木訥的弘晝,更加反襯了弘曆的優秀。打獵時康熙一箭射中了一隻熊,那熊奄奄一息倒地不起。康熙偷偷將弘曆喊來去補上一刀,給他立威的機會,而正在弘曆靠近熊時,那熊突然反撲弘曆。眾人趕來救駕之時只顧護著康熙,將箭射向熊身。而在熊的攻擊和亂箭之下的弘曆竟然毫髮無傷。康熙脫口道,真是天人之氣。

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康熙第一次見了乾隆時,確實是非常的喜愛,史書用了“見即驚愛”四個字。不過弘曆當時年僅十二歲,他不可能瞭解這次偶然的會面對自己乃至對國家將會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康熙這個千古一帝,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見到了自己12歲的孫子,驚為天人,再看他的生辰八字是大富大貴之命,不僅將他養在宮中親自培養,還決定將他立為隔代繼承人,所以決定將皇位傳給雍正。

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康熙就宣佈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要將弘曆帶到宮裡撫養,做出這個決定,也就是決定了弘曆的人生軌跡。弘曆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帝王之相的八字得到了康熙的寵愛,從而促使他做出了最終決定,成就了這位千古一帝的傳奇一生。

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之後祖孫兩人幾乎形影不離,祖孫同桌吃飯,爺爺不斷地給孫子夾菜,老皇帝批閱奏章,小弘曆磨墨寫字,討論軍國大事,特批弘曆留在身邊,弘曆此時總是懂事地"屏息而侍",大氣都不敢出,祖孫遊船、打獵,朗朗笑聲響徹雲宵,乖巧的孫子給康熙一生中的最後歲月帶來了巨大的歡樂,短短半年之中,祖孫倆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雍正元年正月雍正皇帝即位後首次前往天壇,舉行祈谷大典。還宮後,雍正把弘曆召到養心殿,賜給他一塊肉,但沒說一句話。弘曆默默吃掉這塊肉,味道十分鮮美,不過分辨不出是什麼肉。

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乾隆老年到時候,時常懷念自己曾經與爺爺康熙在一起的美好的時光。也是啊,被爺爺接到宮裡去生活,那是多麼大的榮耀啊!是對他的肯定與喜愛!而且這不但是自己的榮耀,也是父親雍正皇帝的榮耀。期間,爺孫倆相處得是非常的和諧,發生的具體的小事,估計只有爺倆才最清楚。

第一次見到乾隆時,乾隆剛好12歲,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康熙與弘曆一塊讀書,一塊遊玩,一起打獵,康熙的“隔代之君養成計劃”實施得非常成功。幾個月的相處,足以影響大清一朝,這就是康熙與乾隆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