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印發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計劃2443個項目

規劃32個城市建設核心板塊”“實現城區5G全覆蓋”……

鄭州印發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計劃2443個項目

“規劃32個城市建設核心板塊”“實現城區5G全覆蓋”……昨日,我市印發《鄭州市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以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優化城市佈局,堅持實施項目帶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核心板塊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與生態綠化、城市改造更新等項目,3年內共計劃實施2443個項目,力爭完成投資8143億元。 鄭報全媒體記者 曹婷

規劃32個核心板塊打造新增長極

《計劃》要求,按照“產業主導,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原則,規劃32個城市建設核心板塊,將核心板塊著力打造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城市建設的新亮點和城市結構的關鍵點。32個核心板塊共實施373個項目,投資2150億元。2020年6月底,核心板塊完成城市設計,3年內項目基本落地,5年內建成初具規模。帶動新老城區統籌協調發展,推進中心城區轉型升級,實現“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外聯”的發展目標,展現古都新魅力新活力。

東部“強”起來,明確以鄭東新區為依託,統籌經開區、中牟縣部分區域,統籌國家自貿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國家大數據綜試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等戰略平臺建設,打造全省對外開放窗口、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

南部“動”起來,明確依託航空港實驗區,圍繞“樞紐+口岸+物流+製造”,完善以航空樞紐為帶動的多式聯運體系,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經濟引領區、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高地。

西部“美”起來,明確統籌高新區、中原區等西部區域發展,將其建設成為城市生態屏障、全省創新創業最活躍區域,讓美麗人居、美麗生態、美麗經濟成為西部的鮮明特徵。

北部“靜”下來,明確圍繞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打造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文化演藝中心)。

中部“優”起來,明確通過城市有機更新,激發老城區活力,彰顯中原文化魅力,真正把鄭州厚重的中原文化展現出來。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城市承載力

《計劃》提出,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圍繞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無水港、軌道交通等方面建設,構建通達全球、輻射全球、銜接高效、域內暢通、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樞,到2022年底初步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鄭州機場客運量達37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72萬噸。在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到2022年底,完成投資65億元,累計供水能力達到222萬立方米/日,滿足1000萬人日常用水需求。在供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到2022年,完成投資額200億元,新增供電能力300萬千瓦,解決市區主要供電斷面受限、供電能力不足問題。

在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建設方面,2022年底實現全市域5G室外全覆蓋,完成中國聯通5G區域級網絡雲中心、中國移動5G核心網大區中心等一批重要信息網絡基礎項目建設。在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通過三年時間,新增垃圾日處理能力7000噸;2022年底前,建成投用鄭州新區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南曹汙水處理廠2個項目,新增日汙水處理規模45萬噸。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保障

《計劃》要求,要全面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在構建優質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2020年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100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達到5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穩定在95%以上,普惠性資源覆蓋率穩定在90%左右。同時,高標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每年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30所以上,每個縣(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所以上。2020年杜絕超大班額,2021年徹底消除大班額,2022年鞏固成果。班額符合國家標準,小學和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此外全面推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加快推進市區15所高中階段學校建設,2022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5%,及積極推進新建一所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等。

在提升城市醫療衛生公共服務水平方面,首先堅持項目帶動,通過新建和改擴建方式改善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條件,開工建設市中心醫院高新醫院、市七院濱河院區、市中心醫院港區醫院3個項目,市三院遷建、市七院心血管病房樓和市頸肩腰腿疼醫院鄭東院區3個項目建成投用,新增床位2200張。在實施城市新建、擴建、舊城改造、撤村建居時,按每個街道辦事處或3萬至10萬居民標準建設不小於3000平方米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

在構建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方面,到2022年鄭州市中心城區三年累計分配公租房2.2萬套,三年籌集各類租賃住房16萬套(間),到2022年底,市、區兩級2.5萬套青年人才公寓全部建成投用。在構建優質生態綠化屏障方面,到2022年底,實施造林20萬畝,森林撫育30萬畝,完成生態廊道綠化提升10萬畝,新建森林綠道160公里。

打造宜居宜業人居環境

《計劃》指出,要堅持規劃引領、循序漸進、以人為本、權責明晰的工作原則,確保利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完成以城市道路、老舊小區、城鄉接合部為主體的綜合改造工程,推動道路、樓院、街區、市域共同提升,老區、新區、城鄉接合部融合發展,基本實現城市環境“整潔、有序,舒適、愉悅”的目標,初步形成城市高質量、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