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溫馨提示:目前正處於疫情期間,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儘量少出門,本人決定在疫情結束前,不再外出走訪古村落,下面古村落的照片拍於疫情發生前。)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

憩橋村屬鎮海區貴駟街道,現委託寧波國家高新區(新材料科技城)管理,為第三批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村中有一座小橋--憩橋,村以橋命名,在這個古村中有抗法名將貝錦泉、貝珊泉兄弟的故居,有著名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貝時璋故居以及古橋、茶樓、茶亭(憩亭)、茶亭碑、憩橋救火會等古蹟。抗法名將貝錦泉,清朝光緒年間定海總兵,受到左宗棠的賞識,後被賜敕為“建威將軍”。貝珊泉是貝錦泉的兄弟,也因抗法有功被擢升為水師總兵、候補副將 ,病故後被追封為“振威將軍”。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文物保護點)--相傳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一次巡視海防時途經此橋,並在過橋四十步之遙的涼亭間稍憩,“憩橋”、“憩亭”由此而得名。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橋聯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茶亭、茶樓、茶會碑),高新區管文物保護點。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茶樓:坐西朝東,面闊兩間兩層,進深四柱六檁;樓上木板窗簷,每間開一小窗,四周屋簷外伸。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茶亭:歇山亭,面闊三間單層,進深兩柱五檁,八根石質立柱,明間較寬,雙梁抬柱,四周貫通,石板鋪地。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茶亭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茶會碑:嵌鑲於茶樓南側外山牆中,為紅砂梅園石,高2.2米,寬0.7米,碑中陰刻“憩亭茶會”建會捐資人及金額,刻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八月。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愛菱橋,高新區文物保護點,南北走向,橫跨憩橋後大河,系單孔鋼筋混凝土橋。橋墩側面部位各有兩個正八邊形凹孔圖案,弧形鋼筋混凝土橋欄,正中橋部位陰刻“愛菱橋”三字,並銘刻建橋年代為民國十七年。橋南有貝愛菱故居,民國初,貝愛菱嫁與寧波幫著名愛國實業家董杏生(莊市人)為妻。因該河上原有小橋,很不安全。董杏生特出資數千銀元,並以其愛妻之名獨資建造,此橋故名“愛菱橋”。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愛菱橋”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抗法名將貝錦泉、貝珊泉兄弟的故居--“將軍第”。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由左宗棠題寫的“將軍第”。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將軍第”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將軍第”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桂花廳(文物保護點),建於清晚期,佔地面積169平方米,坐西朝東,硬山頂磚木結構,面闊三間一弄二層,牛腿雀替雕刻神仙、花草圖案,樓上設廊道,象鼻牛腿,木質葫蘆瓶圍欄,室內拱形活動隔門,前院(天井)西側種植桂花樹。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該建築是中法戰爭有功將領貝珊泉的客廳,兩廣總督左宗棠曾在這裡做客,是“將軍第”的組成部分。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貝氏宗祠(文物保護點),建於清中晚期,坐北朝南,原由門樓、戲臺、大殿、東西廂房組成。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現存門樓、東西廂房。廂房:東西廂房各面闊三間兩層,底層青石質方柱,東柱陰面刻:“更新聿壯暈飛象”、“追遠無忘燕翼謀”;西柱陰刻“節銊家聲振後人”、“簪纓世澤追先代”。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這裡曾經辦過“進修學堂”,貝時璋在此上過學。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救火會舊址(文物保護點),建於民國。坐北朝南,面闊一間單層,中西合壁,磚木結構,門面為石庫門式共三門。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門庭上端雕塑“救火會”標誌,左邊雕塑一把斧頭,右邊雕塑一把鎯頭。下方磚牆框額內陽刻“憩橋救火會”五個大字。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旗杆石,可惜已不見老宅。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高新區文保登錄點:憩橋橋前72民居。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貝時璋故居——坐北朝南,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原由正房、東西廂房組成,現存正房、西廂房,正房:面闊五間兩層,廊道兩側為邊門,東窗為石窗,樓上弧形天花封板。廂房:西廂房面闊兩間單層,木質柵欄門,北山牆施邊門。

貝時璋(1903--2009),貴駟橋憩橋村人,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為紀念貝時璋誕辰100週歲而建造的六角形石砌“百歲亭”一座。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好義堂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貝氏性德堂,位於憩橋自然村新安橋旁,坐北朝南,建築佔地面積3600多平方,整體由兩幢三合院組成,多為樓屋,前後明堂寬大,整體完整,局部改建。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貝氏性德堂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貝氏性德堂,前幢三合院邊門。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前幢三合院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後幢三合院邊門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貝氏性德堂後進院落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性德堂”老匾

憩橋古村(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鎮海貴駟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