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踏春謹防蜱蟲叮咬 城區這些地方草叢都有發現

3月25日下午,東陽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全副武裝前往東陽江鎮野外捕捉蜱蟲。

“這個地方出現過被攜帶新型布尼亞病毒的蜱蟲叮咬感染引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的病例,”市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金志朝告訴記者,“現在正值春季,是蜱蟲活動的高峰時節,市民出行野外很容易被蜱蟲叮咬。”


據瞭解,蜱蟲俗稱狗豆子、草爬子,體型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大小從芝麻粒大到米粒不等,寄生在動物皮膚較薄且不易被搔動的部位。春季和秋季是蜱蟲的活動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動;早上太陽出來露水乾後或下午5-6點陽光不太強的時候較活躍。蜱蟲能夠傳播多種疾病,常見的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萊姆病、森林腦炎、Q熱、北亞蜱傳斑疹傷寒等等。

野外踏春謹防蜱蟲叮咬  城區這些地方草叢都有發現

金志朝告訴記者,近幾年,我市出現因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病例有7例,其中死亡3例。目前我市監測到的蜱種主要有:長角血蜱、中華硬蜱、全溝硬蜱、粒形硬蜱、血紅扇頭蜱、龜形花蜱。其中,長角血蜱是傳播新型布尼亞病毒的主要蜱種。

野外踏春謹防蜱蟲叮咬  城區這些地方草叢都有發現

數據顯示,我市自2017年8月確診首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例以來,每年都有病例報告,且死亡率較高,病例主要分佈在東陽江、湖溪一帶以及南馬與永康交界處。從近兩年蜱蟲監測的情況來看,我市野外丘陵地帶蜱蟲分佈較廣泛,城區的博大公園、西山公園、南大門公園等公園的草叢也都有發現蜱蟲。

野外踏春謹防蜱蟲叮咬  城區這些地方草叢都有發現

現下春光明媚,不少市民都會到野外踏春,應做好個人防護,謹防蜱蟲叮咬。


防止蜱傳疾病的個人防護知識:

1、進入草地、樹林等環境中,可穿長袖、長褲、長靴,不要穿涼鞋,可把長褲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著表面光滑、淺色的衣褲,蜱蟲不容易附著並且易於查找。

2、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驅避劑等。

野外踏春謹防蜱蟲叮咬  城區這些地方草叢都有發現

3、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遊離在牆面、地面發現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後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當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應當對疫區的蜱傳疾病保持警惕。即使未發現被蜱叮咬,從疫區旅行回來的人員也應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5、市區中除大型公園、植被茂盛地區外,一般社區內極少有蜱類生存,無需過分擔心生活在都市裡會感染上該病。但當攜帶寵物外出到蜱類生活地區旅行時,除個人要做好個人防護,離開時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類附著。

6、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居民,應當注意家居環境中游離蜱和飼養家畜身上附著蜱的清理和殺滅工作。

東陽日報 記者 杜倩 通訊員 陳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