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部落」謹防「貧困縣」患上「富貴病」

「三國部落」謹防“貧困縣”患上“富貴病”

汝城縣廣場(圖據網絡)

寬闊的新區公路,筆直的銀杏古樹,雄偉的圖騰石柱,豪華的辦公區……一面是高配置的“形象工程”,一面是喝著“黃泥巴水”、靠著煤油燈照明的常態民生,現實版的“兩個世界”讓國家級貧困縣湖南省汝城縣徹底火了,火得連燒著了自己也渾然不知。

很難想象,在看似繁華的新城周邊,居然還存在兩個自然村,有25戶村民尚未通電。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區域,不把資金投向群眾最為關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紮實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反而企圖以“炫富”的方式來託舉業績,這種行為著實讓人震驚。

類似於這種枉顧中央“扶貧”政策,大興土木來拔高政績的行為還很多,層出不窮的“亂作為”著實刺痛民生軟肋,匱乏和貧瘠的民生土壤如何培育出興旺的地區經濟,值得深思。不解決群眾實實在在的問題,執政者還吹捧政績往臉上貼金,一哄而上的民怨誰來疏解?靠著大規模舉債修建的“面子工程”如果不能改變地區的整體生活水平,實現資金的整合彌補,那麼無底洞式的債務問題只會拖垮地區經濟,何來政績可言。

扶貧攻堅是一場改善民生的持久戰,層層推進方能有所成。城市風貌改造作為最初級的扶貧方式,需要拿捏得當,像這樣大手筆的資金投入不僅存在濫用公共財政的貓膩,還違背了群眾的意願。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要想讓貧困縣摘掉帽子就必須凝聚民心和民力,抓好落後片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群眾生活生產方面的困難,發揮“勤勞致富”的積極作用,而後從產業扶持出發,以家庭作坊、本地特產銷售等方式促進村民增收,把落腳點放到群眾的可持續發展之上。

群眾不幸福,扶貧不結束。在這條道路上或許還有患上“富貴病”的“貧困縣”,可是不管是天生劣汰的地理形勢,還是服務觀念落後的地方執政者,這都不是限制地區發展最根本的原因。作為貧困縣而言,真正致使貧困的原因無外乎于思想觀念。貧困縣要想甩掉落後尾巴就必須對每一個片區進行“量體裁衣”式的細節規劃,從意識觀念的改變做起,在不斷的勞動中汲取奮鬥勇氣。

當前脫貧進入攻堅期。貧困地區要脫貧摘帽,更須將扶貧資金總在改善民生的刀刃上,須花大力氣下苦功夫提高群眾生活水平,而不是修建“政績工程”拿面子來遮擋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