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護士節」變成「護士劫」

(作者說明:本文是根據筆者7年前寫的一個言論修改而成的,看到幾天來某些媒體關於護士節的報道和一些專家的看法,覺得這盤“冷飯”還有再端出來“炒一炒”的必要。)

日曆一頁頁翻過,今年的國際護士節又不期而至。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關報道也多了起來。仔細閱讀,大部分文字內容大同小異:評選優秀護士、開展護理崗位技能操作大練兵和護理技能操作比賽、派護士到社會上進行科普宣傳、舉辦護理講演比賽,等等,等等。只要把日期和單位換一下,這樣的文章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用,不論用到哪個醫院都毫無破綻。

但問題的要害並不在於這種了無新意、千篇一律和因循守舊,而在於一個隱藏其後的更加關鍵的問題——這樣的做法真是在給護士們過節嗎?

節日是什麼?按照約定俗成的說法,節日是人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節日應追求和營造什麼樣的氛圍?就一般情況而言,它應是祥和、溫馨、輕鬆和安寧,而不應該是緊張、焦躁、疑慮和不安。具體到國際護士節,它是為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勞倫斯·南丁格爾於1912年設立的。儘管設立國際護士節的基本宗旨是倡導、繼承和弘揚南丁格爾不畏艱險、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勇於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但過節就是過節,如果把過節變成過關,把“護士節”變成“護士劫”,讓本來壓力重重的護士們在本屬於自己的節日裡,無奈地去參加這樣那樣的“練兵”、“比賽”和根據名次頒獎的“講演”,讓她們在緊張與焦慮中度過自己的節日,這個“節”還有什麼過頭?反之,如果通過別具匠心的設計,讓護士們在借護士節進一步體味護理工作的意義、護理職業的榮耀和尊嚴的同時,讓她們能夠放鬆一下,讓她們通過身心放鬆真正找到過節的輕鬆感和愉悅感,是不是更有意義也更符合過節的題中應有之義?

更應該引起醫院決策層注意的是,如果護士節的文化血脈被表層化和庸俗化,如果讓護士們因節日活動設計方面的弊端而增加職業倦怠並進而患上護士節恐懼症,它所承載的核心價值還能夠被有效傳承嗎?

此外,也不妨圍繞護士節的主題做點文章。2018年國際護士節的主題是“護士,引領的聲音——健康是人的權利。”在創建“健康中國”已然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次的今天,護士的作用與價值無疑將日益凸顯。但醫院和社會如何通過進一步保障她們的正當權利、進一步維護她們的職業尊嚴和進一步提升她們的社會地位,來增強她們的職業榮譽感與歸屬感?這是擺在每家醫院乃至全社會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借護士節就這一主題組織一些相關的研討活動,並在此基礎上將一些理性和合理的的見解上升為單位規章甚至政策層面,在正視和努力解決相關問題的同時,也能起到引導護理人員更加理性地看待某些負面社會現象,並進而有效疏導某些負面情緒的作用,這個護士節是不是會過得更加充實和富有意義?

話又說回來了,組織護士大比武也好、演講比賽也好,走向社會進行醫學科普宣傳也好,都是好事,且都應該好好地去做,但是不是非借護士節這個由頭來做不可?是不是非年年如此、院院如此不可?

看來,防止護士們把過節變成過關,防止“護士節”異化為“護士劫”,還有待於醫院決策層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和管理理念的進一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