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花樣消費券拼出“消費購物節”

新華社南京3月27日電 26日,農曆三月初三,中國傳統裡的春遊之日,消費券話題在網絡上的熱度再度高漲,網友們在議論著“廣西發螺螄粉消費券”。

美食與春光交織在一起,激發了許多人的憧憬。引得廣西網友紛紛去翻支付寶領券,區外的網友則表示,要去看訂單裡的螺螄粉有沒有發貨。

更有網友“腦洞大開”:以此類推,廣東能發個早茶消費券,陝西發個羊肉泡饃消費券,河北發個驢肉火燒消費券……

同樣熱鬧的景象,發生在10多天前。3月15日凌晨,南京市開始發放3.18億元消費券,市民們熬夜搖券“搶紅包”。成為復工復產時期,少有的活躍景象。

早得到的消息的網友驚呼:“高能預警:前方有紅包雨!”;搖到面額小的自嘲:“蒼蠅再小也是肉!”搶不到的,也不忘發一句感慨:“我乃不中之子!”

提振消費已經是一件緊迫的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車銷售額同比下降37%,家電下降30%。

於是,從浙江到重慶,從遼寧到廣西,全國已有多個省市,開始發放消費券,個別省份甚至提出支持每週2.5天休息日。不僅地方政府籌措資金髮放了補貼性質的消費券,各大企業也趁機推出各種打折優惠券。

電商巨頭蘇寧發放5億全民消費券,連鎖超市蘇果推出“億元消費券大放送”“安心消費節”,外賣品牌美團聯合多個城市每天發出數萬元美食優惠券……

餐飲券、體育券、信息券、超市券、鄉村旅遊券……通過電子券形式推出的消費券五花八門讓人應接不暇,一個遍佈全國的“消費購物節”正在啟幕。不少網友表達了積極的消費意願,因為“與‘雙十一’燒腦的折扣相比,這次優惠的來得更直接。”

搖券、曬券、轉券、評券……花樣消費券催生了網絡花式玩法,構成了5G時代消費券的新打開方式。如果說,十多年前人們對消費券的作用仍有疑慮的話,現在人們更能接受這樣的消費刺激方式。甚至有專家建議,為了讓消費券更物盡其用,是不是可以允許轉讓一次?

優惠是為了讓消費重新起步。最近,到體育館健身的人多了起來,收銀員會熱心提醒顧客:把券湊一起用更划算。到餐館掏出手機結賬,服務員會熱心地給你介紹折扣方案。就連去銀行,都可能有櫃員提醒你:抓緊完成利率“LPR轉換”,可以抽現金獎勵……

企業消費券效果初顯,有數據顯示,3月15-23日,蘇寧超市雞胸肉、牛肉、酒水、休閒零食等產品訂單量環比增長100%以上。“疫情緩解,被抑制的購物意願正得到釋放。”蘇寧超市相關負責人說。

與線上形成對比的是,線下消費增長仍在緩慢爬坡。部分地區餐飲、旅遊、圖書等現場消費還沒有明顯的上升。有分析認為,疫情之後“宅經濟”的市場份額將更加穩固。

上個週末,在南京等地的郊區,農家樂已陸續恢復營業。從農村到城市,從政府部門到商家,刺激消費的努力在不斷升級。需求的復甦才能刺激生產生活的恢復,正如網友所言:“我們需要再來一個‘雙十一’,我們更希望早日摘下口罩走出家門”。(採寫記者:楊紹功、趙久龍、朱程、孫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