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轉為什麼消費還是上不去?

有趣傑子


人們消費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變疫情階段養成的消費習慣,也常常需要一段時間。

根據行為學專家的研究發現,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85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人們因為將近兩個月的疫情,想法和觀念也多有轉變。

在表面上,當下國內的疫情已經明確的好轉,但是消費還是沒有立馬還原到疫情之前的狀態。雖然大部分地區已經逐漸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工作狀態,但是國外疫情卻在不斷升級,對我們的直觀的影響就是新冠肺炎輸入型病例開始增加。大量的國外人員開始往國內來,這就產生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儘管國內市場疫情稍有好轉,可我們的防疫工作仍然不可掉以輕心。於此同時,由於國外疫情的升級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外貿型企業訂單的大量退單,對於出口型企業影響是巨大沖擊。復工後又面臨的失業,居民的錢袋子癟了,消費慾望降低,國人是否消費會轉變成鄰國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的低慾望的消費方式?消費行為更加理性,衝動型消費大幅度降低。可以想象到本次突發的疫情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可能延續到整個年度,對絕大多數心理層面造成一定的改變。

儘管有些人會說,憋了一兩個月的人們沒地方花錢,現在疫情好轉了,各娛樂場所,餐廳等都相繼開放了,那人們還不得報復性消費麼?!但實際上,從我周圍的認識的一些年輕人瞭解到這種報復性消費的人其實佔少數,因為疫情讓大家意識到積蓄的重要,所以與其說報復性消費,很多人會選擇“報復性”攢錢。這點,從吳曉波頻道做的一個調查裡面,我們就能窺探一二。而且,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風險防範的意識,對保險的需求可能會上升;提升了人們對單一收入來源的警惕心理,以後或許幹副業的人會越來越多。儘管國家在疫情好轉之後,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各種促進消費的措施,例如一直對於汽車相關的限制也開始鬆綁,甚至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

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一切最終會回陸陸續續的回到正軌。

老羅看市場


首先疫情好轉,也只是在我們中國好轉,而國外是處在初級階段,病例還在不斷上升,拐點還未到來。這點真的要點讚我們的國!!


說說為啥消費還是上不去,首先,消費是花錢,要花錢就得有錢可花,手上沒錢,說什麼都沒用,本來我們經歷了一個春節,為了過節,得花不少錢吧,提前置辦年貨,買買買買不停,而且年前也沒有意識到這次疫情有這麼嚴重,很多人應該都是大手筆。那個時間段,已經釋放過一次消費行情。


經過這次疫情,基本都在家裡呆了1,2個月,這期間,大部分是人是沒有收入的,而且還要不停的支出,做生意的店鋪租金,員工工資等都是支出,沒有收入的前提下,誰搞亂花錢消費啊,其次我們平民老百姓,經過這次事件,存錢意識可能會進一步加強,保不定哪天又來個啥事情,手裡沒錢,心裡沒底,這也抑制了消費。


當然隨著我們國家的疫情好轉,大部分人都已經在上班工作賺錢,消費會慢慢好起來的,畢竟有錢才能消費,沒錢消費啥呢,是吧。


總結起來:1、前段時間沒上班,沒收入無法大手筆消費,2、有點錢也要存起來的思維抑制了消費。這兩種情況隨著復工的推進,會慢慢緩解!!


程序員養基日記


目前可以清楚是,在停滯了一兩個月後,我們想象中的、期待已久的報復性消費還是沒有到來,至少是現在沒有到到來,看來事情不是按了暫停鍵這麼簡單,重新啟動沒有那麼容易,我想主要是有這麼幾個原因,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國內疫情雖然好轉,但是防控還未完全解除,包括物理上的解除和心理上的解除,目前大部分還是三級響應,學校還沒有開學,體育賽事還未批准,社會運轉起來還不是百分百順暢,另外心理上的防備解除則更加困難和漫長,部分人們不願意過多的讓自己暴露在公共場合。


二、疫情造成的經濟停滯,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甚至破產,很多人因此失業,後果是民眾收入減少,進一步遏制了消費,消費不活躍,經濟就難以繁榮,這又進一步遏制消費。內已需不振,外需更不容樂觀,疫情已經在全世界蔓延,貿易近乎停滯,訂單不來,只能望洋興嘆。國際油價的暴跌生動的詮釋了世界經濟包括中國在內的萎靡。


三、疫情教育了一批過度消費不留餘糧的人,讓他們反思自己的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理念,讓人們更加重視儲蓄和現金以備不時之需,這種觀念的轉變也導致了一部分消費被抑制。


四、生產、生活方式有所改變,互聯網又迎來了一次難得的機遇,大量的線下活動轉移到線上,即使疫情過後,他們還是全部或者部分留在了線上,導致線下活動劇減,而線下的豐富、廣泛活動才是我們能夠真切感知並能切身體會的,並且對交通、餐飲、會議等有帶動作用,線上只是肥了幾個互聯網大廠而已。


但願疫情真正過後,經濟能夠提振,消費能夠理性,生活能夠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