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转为什么消费还是上不去?

有趣杰子


人们消费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变疫情阶段养成的消费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

根据行为学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人们因为将近两个月的疫情,想法和观念也多有转变。

在表面上,当下国内的疫情已经明确的好转,但是消费还是没有立马还原到疫情之前的状态。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逐渐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工作状态,但是国外疫情却在不断升级,对我们的直观的影响就是新冠肺炎输入型病例开始增加。大量的国外人员开始往国内来,这就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尽管国内市场疫情稍有好转,可我们的防疫工作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于此同时,由于国外疫情的升级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外贸型企业订单的大量退单,对于出口型企业影响是巨大冲击。复工后又面临的失业,居民的钱袋子瘪了,消费欲望降低,国人是否消费会转变成邻国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低欲望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冲动型消费大幅度降低。可以想象到本次突发的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可能延续到整个年度,对绝大多数心理层面造成一定的改变。

尽管有些人会说,憋了一两个月的人们没地方花钱,现在疫情好转了,各娱乐场所,餐厅等都相继开放了,那人们还不得报复性消费么?!但实际上,从我周围的认识的一些年轻人了解到这种报复性消费的人其实占少数,因为疫情让大家意识到积蓄的重要,所以与其说报复性消费,很多人会选择“报复性”攒钱。这点,从吴晓波频道做的一个调查里面,我们就能窥探一二。而且,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风险防范的意识,对保险的需求可能会上升;提升了人们对单一收入来源的警惕心理,以后或许干副业的人会越来越多。尽管国家在疫情好转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各种促进消费的措施,例如一直对于汽车相关的限制也开始松绑,甚至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一切最终会回陆陆续续的回到正轨。

老罗看市场


首先疫情好转,也只是在我们中国好转,而国外是处在初级阶段,病例还在不断上升,拐点还未到来。这点真的要点赞我们的国!!


说说为啥消费还是上不去,首先,消费是花钱,要花钱就得有钱可花,手上没钱,说什么都没用,本来我们经历了一个春节,为了过节,得花不少钱吧,提前置办年货,买买买买不停,而且年前也没有意识到这次疫情有这么严重,很多人应该都是大手笔。那个时间段,已经释放过一次消费行情。


经过这次疫情,基本都在家里呆了1,2个月,这期间,大部分是人是没有收入的,而且还要不停的支出,做生意的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等都是支出,没有收入的前提下,谁搞乱花钱消费啊,其次我们平民老百姓,经过这次事件,存钱意识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保不定哪天又来个啥事情,手里没钱,心里没底,这也抑制了消费。


当然随着我们国家的疫情好转,大部分人都已经在上班工作赚钱,消费会慢慢好起来的,毕竟有钱才能消费,没钱消费啥呢,是吧。


总结起来:1、前段时间没上班,没收入无法大手笔消费,2、有点钱也要存起来的思维抑制了消费。这两种情况随着复工的推进,会慢慢缓解!!


程序员养基日记


目前可以清楚是,在停滞了一两个月后,我们想象中的、期待已久的报复性消费还是没有到来,至少是现在没有到到来,看来事情不是按了暂停键这么简单,重新启动没有那么容易,我想主要是有这么几个原因,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国内疫情虽然好转,但是防控还未完全解除,包括物理上的解除和心理上的解除,目前大部分还是三级响应,学校还没有开学,体育赛事还未批准,社会运转起来还不是百分百顺畅,另外心理上的防备解除则更加困难和漫长,部分人们不愿意过多的让自己暴露在公共场合。


二、疫情造成的经济停滞,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很多人因此失业,后果是民众收入减少,进一步遏制了消费,消费不活跃,经济就难以繁荣,这又进一步遏制消费。内已需不振,外需更不容乐观,疫情已经在全世界蔓延,贸易近乎停滞,订单不来,只能望洋兴叹。国际油价的暴跌生动的诠释了世界经济包括中国在内的萎靡。


三、疫情教育了一批过度消费不留余粮的人,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理念,让人们更加重视储蓄和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这种观念的转变也导致了一部分消费被抑制。


四、生产、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互联网又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大量的线下活动转移到线上,即使疫情过后,他们还是全部或者部分留在了线上,导致线下活动剧减,而线下的丰富、广泛活动才是我们能够真切感知并能切身体会的,并且对交通、餐饮、会议等有带动作用,线上只是肥了几个互联网大厂而已。


但愿疫情真正过后,经济能够提振,消费能够理性,生活能够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