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内核”凝聚科技创新原动力

——淇县中维化纤紧抓科研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利英】“省委书记王国生到鹤壁调研时指出,‘当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谁把趋势看得清、机遇把得准,谁的谋划深、动作快、招数实,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换道超车’。这不仅点出了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也为我们未来发展做出了指引,我们正在计划建设年产2亿块轨道扣件非金属部件及相关配套项目。”3月26日,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维化纤)董事长陈海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与科研院所联合推出系列新型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2017年,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第14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位于“多彩化纤区”的一个小巧的展台前,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参展商与专业观众驻足交流。

这个展台摆放着中维化纤联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发的汽车安全气囊丝、尼龙66色纱和高强度半消光长丝。“产品质量过硬、有特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如此点评。在他看来,中维化纤虽是化纤行业的新兵,但高起点、新理念的发展新思路,给企业带来了好的开端以及前景可期的未来。

“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在全球纺织行业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展览会,由于我们带去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市场空白,实现了着色零用水,客户在生产有色产品时可直接使用,减少了染整工序,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产品给企业打响了第一炮,也更坚定了我们加大自主研发的决心和信心。”陈海涛说。

在中维化纤生产车间,一颗颗米粒大小的尼龙66切片,通过干燥、螺旋挤压、熔融喷丝等工序,在300℃高温下通过热辊牵伸定型成比头发丝还细的尼龙66工业丝。

中维化纤是我市2015年招商引资项目,仅仅11个月,不仅建成了国内第一家生产尼龙66安全气囊丝的民营企业,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还打破了国外对高端尼龙短纤造纸毛毯行业的垄断。

“以上成绩的取得,与省委书记王国生讲话中说的趋势看得清、机遇把得准,舍得在研发上投入不谋而合。”陈海涛告诉记者,传统纺织印染业高耗能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与绿色发展理念相违背,鉴于此,中维化纤在成立之初便决定探索一条新路子,那就是依靠技术创新,改变生产工艺,实现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于是,中维化纤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了聚酰胺纤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攻关214天,率先攻克并掌握了可在极寒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耐低温(-60℃)高铁专用工程塑料技术和浇筑尼龙制备技术,随后又成功研发出尼龙66色纱,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增添了重量级砝码。

以商招商引进 配套企业,打造河南省千亿级尼龙鹤壁片区

“中维化纤的每一次进步,都饱含着市委、市政府,淇县县委、县政府对公司的关心与帮助。作为企业,我们也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规划建设了河南特种尼龙·朝歌电子科技产业园。”3月26日,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虎红斌说。

虎红斌告诉记者,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规划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区、仓储配送区、产品综合展厅、检测研发共享实验室、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吸引尼龙新材料产业关联企业入驻,打造河南省千亿级尼龙鹤壁片区。

“围绕尼龙新材料上下游项目,带领团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活动。截至目前,成功签约北京邦维特种纺织品生产基地等5家上下游企业。园区生产厂房、生产辅助用房吊装钢结构正在封顶,道路及其他附属设施正在紧张施工,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积极与国有企业达成合作,计划新上1条年产1万吨军工特种纤维生产线。”虎红斌说。

在陈海涛看来,公司成立不到5年即步入发展快车道,除了得益于与科研院所合作,还得益于当地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拿年产2亿块轨道扣件非金属部件等项目来说吧,为了让项目快速上马,并积极申报河南省开发性金融支持补短板‘982’工程专项项目,在今年疫情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淇县县委、县政府通过多部门交叉办理、容缺办理、首席服务官全程代办等,用时14天完成了常规条件下60多天才能办结的相关手续,为项目上马赢得了宝贵时间。”陈海涛说,“天时地利人和,正是我们企业大展宏图的最佳时机,我们将按照省委书记王国生的要求,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大力发展军工、高铁等领域项目,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形成集聚效应。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河南特种尼龙·朝歌电子科技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亮点更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