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醫院王凌航:火眼金睛辨新冠,一個也不許“溜”

搜狐名醫 | 地壇醫院王凌航:火眼金睛辨新冠,一個也不許“溜”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發熱門診是判斷髮熱患者是否是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重要關卡,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橋頭堡”。王凌航是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主任、英國牛津大學臨床免疫學博士。作為“橋頭堡”的守衛者,他如何在發熱門診裡做到火眼金睛辨新冠,在眾多發熱人群中做到不漏診、不錯診,做到百密而無一疏,考驗著他的真功。

搜狐名醫 | 地壇醫院王凌航:火眼金睛辨新冠,一個也不許“溜”

火眼金睛,他沒有讓來這兒的“第一例”溜走

王凌航思維敏銳,說話語速很快。他說“我們這裡是抗擊疫情的‘橋頭堡’,必須守住!”“橋頭堡”有控制重要橋樑、渡口而設立的碉堡、地堡或據點之意。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前線,發熱門診無疑是這場戰役的“橋頭堡”,守衛“橋頭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疫情早期,判斷病例的尺度不易把握。過鬆可能漏掉病人,擴大範圍收留太多疑似病例,醫院的容量又不夠。“那一晚也很糾結,當時醫院開放的收治新冠肺炎的床位有限,如果誤診佔用了床位,再來重症患者可能收不進來,可一旦是新冠肺炎,漏了後果不堪設想。”北京地壇醫院篩查出來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讓王凌航印象深刻。

1月23日,正是北京宣佈確診2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第四天,也是最緊張的時刻。此時正值流感高發季,大量發熱待查患者湧入發熱門診。當天晚上,一位37歲的女患者帶著6歲的孩子前來就診,“我剛從武漢回來,沒什麼感覺,看到北京有確診病例,就想查查。”當班醫生聽到這些,立刻警覺起來。可這位女士沒有任何症狀,血象也正常,拿不準主意的當班醫生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向王凌航彙報。“我在科裡工作群裡說,所有拿不準的病例都由我來判斷,我負責。”當聽到剛從武漢回來,又敏銳地發現胸片“右下肺有淡淡的斑片狀影”,王凌航果斷拍板:按疑似病例收進病房。這一晚上,王凌航接了20多個電話,徹夜未眠,當值班醫生無法診斷病人是否為疑似患者時,他便會前來給出指導,當晚收住院的3個疑似病例最終回報檢測結果都是“陽性”。

搜狐名醫 | 地壇醫院王凌航:火眼金睛辨新冠,一個也不許“溜”

精確、高效判斷病例的底氣何來?

在王凌航的電腦裡有個他自稱“流水賬”的日記本,從中可以看到,他從去年12月底就開始密切關注武漢疫情進展情況,1月18日就在科里布置了“值班醫護人員戴N95口罩”。近期,他的視線開始追逐著國際疫情進展。

2月27日下午,望京社區送來一位韓國人。這位患者發燒38.2攝氏度,甲型、乙型流感快速檢測都是陰性,胸片、血象判斷不像是新冠肺炎,新冠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也證實這一點。這是醫院接診的第一個從韓國來的病例,又是社區排查送來的,到底是不是?如果不是新冠肺炎,是什麼原因發熱?如果不能做出準確判斷,社區說“不敢接回去”。“不能放走,先留觀”,王凌航迅速做出判斷,決定讓感染中心實驗室進行21重呼吸道病原體核酸檢測。晚上10點半為患者再次採集了鼻咽拭子標本,11點45分,實驗室回報檢出甲型流感病毒H1N1,“補液,上帕拉米韋進行抗病毒治療”,精準地治療使得這位患者第二天體溫就恢復正常,社區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緊繃的心這才踏實下來。王凌航說:“隨著北京確診病例的減少,目前我們要內防反彈,外防輸入。”

100多篇文獻、國家7版診療方案逐字逐句通讀,王凌航是感染病急診科唯一不換班、不回家的醫生,深夜是他的學習時刻。“我常和年輕醫生說,診療方案只是綱領,要學會自我思考,要一個病例一個病例地思考。”2月5日,他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特徵和應對》文章,對疾病譜、疾病特徵、疾病分型等進行了闡述,文章發表一個星期就被引用3000多次,兩週後,對比WHO發佈的報告,其中許多觀點不謀而合。申請課題、發表核心期刊第一作者1篇、通訊作者數篇,在國家診療方案的基礎上參與制定“北京方案”……堅持思考、學習、總結,這是他為戰“疫”所做的準備,更是他能精確、高效判斷病例的底氣。

搜狐名醫 | 地壇醫院王凌航:火眼金睛辨新冠,一個也不許“溜”

“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雙慧眼”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有時最多接診200多個患者,短短几分鐘要從這些患者中準確篩出新冠肺炎患者,不漏診一個,這對醫生來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前來感染病急診支援的醫生。感染病急診24小時三班職守,每天早上8點、下午4點、晚上12點是交班時間,王凌航都會準時出現,他是每一次交接會議的主持人,把文獻中得到的啟示進行交流、解讀診療方案、為醫生們提供診斷思路和工作策略,這裡是他的戰場,也是他的課堂。

“發熱門診是篩查診斷疫情的第一關,來的人裡不知道誰是攜帶甚至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從1月27日開始,他還通過網絡課堂為全國基層醫生解讀診療方案、在線答疑,其中一期在線課堂觀看次數達到69萬次。王凌航說:“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雙慧眼。”

帶好感染病急診隊伍,做好每個臨床病例的篩查,這副擔子可不輕。人手不夠時王凌航還參加一線值班。這次疫情,北京地壇醫院是為數不多的能夠開展病毒核酸檢測的單位,實驗室就設在位於感染病急診的感染中心P2+實驗室內。從疫情一開始,因為預感到疫情有蔓延趨勢,他就著手進行技術儲備。2月6日,地壇醫院取得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確認診斷權,由感染病急診科和檢驗科的同志組成的核酸檢測小組,至今連續奮戰。

作為科主任,王凌航的工作千頭萬緒,年輕同志第一次經歷這麼大的考驗,難免心裡有些恐慌,除了以身作則,心理疏導工作也沒少做。“還有護士防護問題,我告訴她們,採集鼻咽拭子標本時,側著點兒身子。”作為傳染病專家,在健康科普宣傳的“戰場”上,基層單位督導工作現場中,院內會診、危重症患者查房討論中,到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

搜狐名醫 | 地壇醫院王凌航:火眼金睛辨新冠,一個也不許“溜”

當好“哨兵”,做好境外人員篩查工作

3月初,境外疫情輸入壓力增大。“堅守國門,不漏診一個”,王凌航帶領感染病急診科醫護人員又投入境外來(返)京有症狀人員的篩查和確診患者救治中。

從3月初的每天幾例、幾十例,到3月14日24小時篩查207人,3月15日24小時篩查270人……數字不斷在攀升,急救車不分晝夜送來一個又一個從首都機場入境有症狀等待篩查的人員。

“我們要細緻再細緻,決不能漏掉一個可疑病例”王凌航對醫護人員說,雖然工作量驟增,但工作不能有一點兒馬虎,一旦漏掉一個後果不堪設想。一定要嚴防死守、守土盡責。下級醫生拿不準的病例,他隨叫隨到,不分晝夜。在醫院統一調配指揮下,王凌航與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現場辦公,優化工作流程、調配醫護人員、快速疏導人流、加快檢測時間、增加座椅、搭起救援帳篷、解決就餐問題、協調篩查後人員轉運……每個工作環節都緊張有序。開始幾天王凌航忙得連軸轉,連續三天三夜基本上沒怎麼休息,血壓一下子升高160,吃了降壓藥的他本想再扛扛,3月16日出現了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必須休息!”醫院領導強制王凌航休息,“最好進行射頻消融手術”醫院心內科大夫也發出“警告”。“工作要保持冷靜,又到了春季傳染病高發季節,要做好鑑別診斷……”,這兩天做了手術、被強制休息的王凌航人不在科裡,心卻一直在。截至3月25日7時,北京地壇醫院累計篩查境外輸入2961人,收治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07例。

“我們會堅持到最後,直到疫情最終取得勝利。對王凌航來說,依據多年的積累準備和國際化的視野,結合不斷地學習探索,讓他有信心迎接每一次與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短兵相接”。

搜狐名醫 | 地壇醫院王凌航:火眼金睛辨新冠,一個也不許“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