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這東西在100年前值北京兩套房,如今連收破爛的都懶得看

馬未都對於喜歡收藏古董之人那再熟悉不過了,他是我國非常有名的收藏家,其因眼光獨到,收藏了許多價格不菲的寶物,在古董界,是神一樣的人物。

馬未都:這東西在100年前值北京兩套房,如今連收破爛的都懶得看


他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聊到過“玻璃”,他說他對於“玻璃”的歷史作過很深的研究,“玻璃”在我國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康熙年間,西洋人把它們帶到了宮中。對於那個時期的清朝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寶貝。那時候的房子為了透光都是採用的紙糊的模式,但是紙糊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說,容易爛、透光性不強。而西洋人帶來的“玻璃”恰恰解決了這兩個難題。

馬未都:這東西在100年前值北京兩套房,如今連收破爛的都懶得看


但是,由於”玻璃”在那個時候對於清朝來說那絕對是稀罕物,其造價非常高,高到什麼程度呢?一塊三尺左右大小的所需要的成本相當於那會在北京買兩間房了。這哪怕對於一般官階的官員們,那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不用說處於底層社會的老百姓了。因此,一般的老百姓那是想都不敢想,只有像大臣家中或者是皇宮這樣的地方才普遍使用。

馬未都:這東西在100年前值北京兩套房,如今連收破爛的都懶得看


那會為了節約玻璃的成本,窗戶都是採用小窗格的樣式,下人在清理玻璃的時候更是無比小心。就算是有些玻璃因為颳風等原因損壞了,也不捨得扔掉,將它們存在嵌在其他小的空格之上。

馬未都:這東西在100年前值北京兩套房,如今連收破爛的都懶得看


那時候,連皇帝都十分注重玻璃的製造問題,康熙對於玻璃的製造更是親自過問,十分重視。可誰能曾想到,時隔一百多年之後的今天,連當年皇帝那麼寶貝的玻璃現在都爛大街了,哪怕是扔到垃圾桶之中,撿破爛的都覺得扎手不願意去觸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