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文|亲子星球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之前听过这么一句话: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某种程度上会存在扭曲和缺陷。

这句话乍一听对孩子很不公平,但的确是事实。

大部分孩子一边说着“我再也不要和父母过一样的生活”,却一边在自己的婚姻中延续着父母的相处模式。

有时候这种渗透到日常习惯中的做法,会超出一个人的理智认知,情感这件事是会代代相传的。

因此,心理学上都认为那些长大后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小时候大多缺乏情感教育。

换句话说,就是父母感情差的孩子,很难形成正确的婚恋观,这种影响会持续终身,并且再由自己的孩子进行延续。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01家庭情感中的普遍状况

1)矛盾和冲突不断

在这样的家庭中,双方的脾气都很火爆,对他们来说吵架就是一种沟通模式,否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过下去了。

通常这背后的原因又很复杂,其中包括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都不退让包容,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孩子整日面对父母感情破裂和吵架的状况,听到的全都是抱怨和不满,内心既恐惧又厌恶。

2)追逐——回避型

简单来说,就是夫妻中的一方比较强势,总是不停寻找另一方的问题,而另一方也从不与之正面对抗,总是不停回避。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方觉得婚姻中存在问题,而另一方觉得没有问题。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3)过度依赖——被依赖型

夫妻中的一方如同孩子般缺乏自理能力,另一方既抱怨配偶不够独立的同时,又事事都做,进一步促成了配偶的依赖性。

即便对方想独立自主,他也会因恐慌和不安全感,要求对方重回依赖自己的状态。

4)互相疏离,忙于工作

这类家庭也不乏少见,夫妻双方相敬如宾,但除了在一起吃饭之外,其余的时间好像都是各干各的,没有什么交流。

这样的家庭中,双方虽然都对自己和孩子负责,但没有付出相应的感情。而孩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压抑,还有孤独与冷漠,缺乏感情上的归属感。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02为什么说父母的相处模式影响孩子的婚恋观?

一段关系中,双方表面的行为都是受内在需求与感受支配的,而上述所说的这4种模式所对应的情况也不同。

孩子成年后的心理依恋模式,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也是相对应的。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比如大家常说的安全型依恋,来源于父母心理和行为上的一致表达,能给他及时的照顾以及心理反馈,使其内心持续温暖。

这种情况的家庭,父母之间通常都非常恩爱,即便有问题也会协商着解决。

混乱型的依恋,通常源自于矛盾和冲突不断的家庭。因此,孩子会把父母视作危险源,并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父母吵架是自己的错,甚至害怕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做出同样的表现。

因此,他们成年后很容易自暴自弃或疑心伴侣,难以建立信任感。

迷恋或矛盾型的孩子既对感情充满渴望,又有焦虑之感,总担心自己投入到感情中,对方会变心,这可能就是父母在相处中总是一时热烈一时冷漠导致的。

家庭关系中,夫妻>亲子>父母,才应该是正确的排序。因为只有夫妻恩爱,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情感并形成积极依恋,建立起正确的婚恋观。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03夫妻关系不和,当属情感机制不成熟

人们总是下意识认为父母是成年人,因此在心理上比孩子成熟多了,但事实上情感机制不健康的父母大有人在。

尽管他们能保证孩子身体健康,并在物质充足的条件下成长,外貌和举止看上去都很正常,但当他与伴侣或孩子相处时,就会令对方产生不好的感受。

比如对方总感觉两人难以交流,他几乎不谈论自己的感受,总用情绪渲染的方式表达情感,即用吵闹吸引别人的注意。

总的来说,在夫妻关系中不健康的父母,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

比如过度情绪化、追求完美,总驱动孩子往前走,却不管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总是乐于花费时间和精力掌控孩子的生活,选择性夸奖,却顾及不到孩子的情绪。

甚至于有一部分父母,在处理情绪问题时十分消极,总是逃避或拒绝。

自己的情感机制尚不成熟,又如何培养出一个情感健康且积极的孩子呢?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04建立孩子的健康情感机制,先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1)互相投入、积极面对

孩子的一切行为以及观念,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

因此,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对待感情真挚且积极。维护好家庭关系,是给孩子形成稳定养育环境的关键。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遇到问题,双方不能逃避或指望另一方完全做出改变,必须两个人积极沟通、配合才行。

而你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多半也是将来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

父母不能总争吵,也不能感情淡漠,家庭并不是几个人在一块过日子,需要注入情感,引领孩子成长和形成健康人格。

另外,依赖与被依赖、驱动和回避型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认知。

必须要让孩子知道,即便与最亲近的人在一起,也需要保持人格互相独立。

3)不要将负面情绪带回家

负面情绪是会相互传播和感染的,如果父母总把工作或生活中的不快带到家庭中来,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就极其容易出现争吵和矛盾。

孩子长期生活在紧张、缺乏安全感的气氛下,心中的无助、孤单与恐惧也被放大。长此以往,整个人的精神也会变得迟钝、低落、颓废、萎靡,甚至出现疾病。

大人尚且无法扛起如此重压,何况是孩子呢?

每次回家之前,先做个深呼吸,想想那些积极的方面吧!作为成年人,尤其是父母,要懂得适时安抚自己,不要过度焦虑或忧郁。

4)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

亲子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种,因此也要学会互相尊重。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父母不能迷信权威,或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自以为是地“为对方好”,从而做出一些孩子接受不了的行为。

孩子的婚恋观,也是在情感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千万不要打着爱和保护的名义挖掘孩子的隐私,站在尊重的立场上给孩子以指导,才是最起码的交流态度。

婚姻不幸福的孩子,大多缺乏“情感教育”,从父母的相处模式开始



05写在最后

在正能量的家庭里,才会出现1+1>2,1+1+1>3的情况。

家庭二字,指的并非几个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而是要具备凝聚力和关爱的。

古人常说独木难支、双木成林,就是这个道理,即便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劳碌一天回到家还要无谓争吵、彼此消耗,也会感觉很心累。

唯有双方互相理解、积极剖析问题,才能使孩子的内心更加强大,懂得处变不惊,遇到问题正面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