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老人在銀行存了77元,60年後取出,連本帶息能取多少錢?

由於中國人的消費觀念與西方人完全不同,我國居民自古以來就有養成了儲蓄的習慣,他們喜歡將不著急用的錢存在錢莊裡,以防不時之需。在近代銀行產生以後,人們存錢更是方便,這樣不僅比將現金放在家裡安全,而且還能吃到銀行的利息,可謂是兩全其美的方法。雖然往銀行存錢很受歡迎,不過,對於廣大居民而言,一般在銀行的定期儲蓄到期後就會將其取出,另作他用。

1958年一老人在銀行存了77元,60年後取出,連本帶息能取多少錢?

不過銀行儲蓄卻總有一些趣事,不久前就有一個老人的遺物被發現,在1958年的時候,這位老人就往銀行存了77元,60年後取出,連本帶利取了多少?據悉,這位老人在1958年的時候往銀行存了77元的定期存款,雖然77元在今天看來是一個小數目,但在當時卻是一筆鉅款。也許是由於老人不著急用,所以這筆存款一直沒有被取出來,老人也沒有將其告訴自己的家人,久而久之,這筆鉅款便被遺忘在了銀行裡。直到老人去世後,他的兒子才在他的遺物中發現了這張存摺,這時已經隔了60年。

1958年一老人在銀行存了77元,60年後取出,連本帶息能取多少錢?

老人的兒子根據存摺上的地址找到了那家銀行,想要知道能夠取出多少錢。銀行櫃員在接待以後,便立即對以前的檔案進行查閱,整整找了三天之後,才終於找到了關於老人這筆存款的記載。而根據工作人員的計算,這筆存款連本帶息一共能取出826.13元。很顯然,這筆錢在如今看來並不是一個大數目,和60年前的77元比起來,價值完全不可相比較。對此,老人的兒子向工作人員表示了疑惑,而工作人員也對其做出瞭解答。

1958年一老人在銀行存了77元,60年後取出,連本帶息能取多少錢?

原來,當時老人存的是定期儲蓄,而在定期到達以後,由於老人沒有對其進行轉存,所以這筆存款的利率就從定期利率變成了當時的活期利率。我們知道活期利率是非常低的,所以,60年過後,這筆鉅款連本帶息也就只有800多元。而且隨著通貨膨脹,這筆錢已經完全比不上60年前了。老人的兒子在聽過解釋後也表示理解,雖然對這筆錢的貶值感到遺憾,卻也是父親留給自己的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