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之間,不能太頻繁的往來”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親家:親家來而不往非禮也!但要保持一定的親家距離。因個人愛好、脾性、習慣加之文化水平。兒女之間有一碗湯的距離,親家之間維繫客氣,親和、互不打擾為佳!


用戶8615580280550


那要看兩家的心態,氣量。


石榴154870504


親家之間不能頻繁往來,這說法我不完全認同,要看各家的具體情況和兩親家自身的素質修養!

我鄰居老兩口都是退休職工,獨生女兒,初中語文老師,女婿外省的,同所學校數學老師,也是獨生子。結婚的時候兩家合力買了套複式的房子,頂樓的,每層可以單獨出入的,女方父母住樓上,有了孩子後他們讓女婿也把父母接來,男方父母和小夫妻住樓下,男方父母剛來的時候,什麼也不熟悉,生活也不習慣,都是女方父母帶著出去逛街,去超市購物,還帶他們認識鄰居朋友,現在兩親家每天早上一起賣菜,一起公園鍛鍊,那個時候小孩基本都是一起帶,現在孩子上學了,誰有空誰就去接,小兩口有個什麼矛盾,女方父母順著女婿,男方父母幫著兒媳!一有空4位老人還坐在一起打牌呢,相處可好了!小夫妻過的也開心,家裡的瑣事兩家老人都幫忙幹了,他們只管安心上班,哪個父母做好吃的就到那裡吃!

當然不是每個親家都能做到像我鄰居家這樣,有的為了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計較。我哥家就是,剛談的時候,女方就提出好多亂七八糟的條件,比如過年輪流過之類的,生了小孩後,矛盾更多,在一起不是她看不慣他,就是這個說那個做的不好,小兩口也經常為老人的嘮叨生氣,後來乾脆就不怎麼往來了,有事通通電話倒也客氣!

許多人都認為,親家都是站在自家孩子的角度說話看問題,各自都心存一定的私心,許多問題都難達成共識,再加上各自的生活習慣差異,經常走動難免會有矛盾產生,還是少走動反而客氣!

可是我認為,如果兩家人三觀一致,又都是通情達理,善解人意,這樣的兩親家還是應該常往來,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兩親家是因兒女的婚姻才結成的緣分,大家又都有共同的目標——為了孩子的幸福!最起碼應該比親兄弟姐妹還親!親家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小夫妻的幸福!

對於那些真的不能和睦相處,見面就會掐的親家,為了少給孩子添堵,就少往來吧,畢竟距離可以產生美,難得見面也不好意思說多!

總之,為了我們兒女的幸福,兩親家不管怎麼做,都應該儘量處理好關係!


踏雪無痕83109


“親家之間,不能太頻繁的來往,”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非常認同。

親家之家不能頻道來往,這也是我的親身經歷。

前幾年,孩子剛結婚,由於兩家都是獨生子女,兩個孩子過年時就顯得分身乏術,力不從心。

為了不讓孩子們為難,我們主動提出兩家人都去北京和孩子們一起過年,家務、飯菜由我們兩個老的承擔,每年我都給孩子貼補2000塊錢。

就這樣,每年的臘月二十六我們從遼寧,親家從山東風風火火的兵分兩路,浩浩蕩蕩的進京過年。

到了之後,我親自出馬購物買菜,買雞,買魚肉,回家也是我親自下廚掌勺做飯做菜,包餃子擀麵,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和兩個孩子做。

第二年如是,第三年照舊……再後來,我想明白了,這分明是在抓我二百五嗎?作為一個家庭婦女怎麼可能不會幹家務呢,話說回來,你不會做可以,但打個下手總可以吧?總不能連幫把手都不會吧?實在不行,摘菜,洗菜總會做吧?

再後來,逢年過節的只讓親家老兩口自己去和兒子兒媳、孫子一起過年,我就在老家自己過,眼不見心不煩,圖個清淨,懶得伺候完了小的還要伺候老的。

但那種滋味真的不好受,明明是自己的孩子,嫁到人家就成了人家的兒媳,逢年過節的只能陪著人家的父母過年,心有不甘啊。話又說不出口,又怕孩子們為難,所以每年過年都是我一年裡最難熬的幾天。

其實孩子們過年時也並不開心,因為媽媽一個人過年,她們心裡也不好受,每天打好幾個電話,一會問吃飯了嗎?一會問吃的啥?一會問餃子包好了沒?我們彼此心照不宣,唯恐說出來對方會難受。

一方面要照顧公婆吃喝,一方面要顧及媽媽的情緒,我理解孩子們的苦心,儘量的安慰讓孩子們寬心,只說什麼都好,其實哪也不好,只是不說而已。

基於以上論述,親家之家還是少來往點比較好,至少彼此之間留個好印象。




包混沌小包


認同!親家是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互相稱呼對方父母的稱呼,男士為親家公,女士為親家母。至於為什麼親家之間不能來往太頻繁,因為接觸的原因都在小兩口身上,也會造成互相覺得對方管的多。矛盾節點也是在小夫妻和子孫身上,具體下面說一下。

一:生活不一樣

來往太頻繁主要原因是以小夫妻,和後輩子孫為紐帶,每個人的經歷經濟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如果親家都和子女住一起就會有分歧,就拿吃飯來說吧:大鍋飯不好燒眾口難調。如果是做客還無所謂,好吃多吃點不好吃少吃點。但是都和小夫妻住一起飯誰做做什麼口味的?

二:照顧孩子

如果小夫妻有孩子了,可能親家雙方都會有個人過來照顧產婦和孩子。特別是照顧月子有些產婦的母親會過來照顧,這樣可能就會和親家母產生衝突。最直接的是女方母親可能只做女兒的月子餐,但是男方母親可能要做一家子人的飯。孩子應該怎麼照顧也可能會有分歧,雖說都是為了子女好,但是方法不一樣。我身邊就有例子:添孩子時小夫妻的母親都過來照顧,結果因為衣服怎麼洗,用尿布還是尿不溼,產婦能不能洗澡等事情吵起來了,互相抱怨對方懶不講理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三:小夫妻吵架

夫妻生活上有分歧很正常,如果親家之間來往太頻繁,比如住在一棟樓或者一個小區裡,一吵架兩家都知道了。很多時候父母都會認為自己子女說的對做的對,心理上更加偏袒自己的子女。雖說不一定會指責兒媳女婿但是如果親家出場,可能回造成兩家人的矛盾。

四:解決方法

如果小夫妻選房最好不要和雙方父母在一棟樓或者一個小區,可以近一點互相照顧方便又不失距離感。小夫妻的生活讓她們自己過,親家之間不要插手不要討論,互相輸出對子女的愛不攀比,不較量,因為言多語失保不齊哪句就說錯了,造成親家之間的矛盾。papi醬曾說自己結婚很多年,兩家親家沒見過面。

距離產生美千萬不要給小夫妻費生活造成甜蜜的負擔,小夫妻的家庭需要他們自己去經營。親家之間沒必要不需要過多接觸,只對自己女兒女婿和兒子兒媳好就行了。


陽光小築


親家之間來往不要太頻繁。的確如此。

從人性的角度講,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對孩子的另一半的喜歡,僅僅是因為“愛屋及烏”,血緣的疼愛是怎樣都比不了的。所有人的婚姻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意完美。小兩口之間大大小小的矛盾,生活中的分歧,難免有吵嘴、冷戰、打鬧,甚至分居。兩家親家在孩子們生活的縫隙中,偏袒和“護犢子”是正常的。親家們如果平時走動太頻繁,過於熟絡,反而在孩子們有了問題需要分擔解決時缺少了不熟悉的人們交往時具備的客氣、分寸、理智和體面。雙方父母是孩子最後的護城河,“背鍋俠”,如果太熟或太早介入,他們就缺少了冷靜的緩衝期的過渡,讓事情直接變得棘手,沒有了迴旋餘地。

小兩口的感情問題,有時候並不像外人看起來的那麼不可解決,不可調和。老話說“兩口子吵架,床頭吵,床尾和”。不斷產生的矛盾,就是重新組合的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從不同價值觀、人生觀趨向一致的必不可少的磨合內容。只有在“求同存異”的路上,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反覆循環,直至走出只屬於他們兩個人的家庭生活道路。

很多真實的案例都說明,小兩口有了齟齬時,親家們過早、過多地介入他們的事情,對他們處理問題,只會起反作用。不僅沒有幫上忙,甚至是加速了小家庭的毀滅。

當然,我們並不推薦像papi醬夫婦那樣,都結婚生子了,親家都從來沒見過面那樣的絕對。但是,親家之間,不要太頻繁的走動,只保持客氣的禮貌距離,不要過多的摻雜和介入孩子們的具體瑣事。讓小兩口的婚姻生活保持他們獨特的獨立性和完整度,才是現代人應該提倡的社交準則。





心動一滴淚


說得對,人不能來往太親,兒孫自有各自的事,小兩口的事本來大人摻和就是不對,親家更不要過於牽就。


用戶5816393741276


我認同這句話,兩家之間的橋樑就是這對小夫妻,只要他們過得好就會相安無事,兩家可以禮貌性的往來,也只是為了孩子們更和諧添一抹色彩,但是不建議太過頻繁接觸,太親密就會暴露更多問題,尤其是觀念上的差距,久而久之難免有抱怨,也會影響小夫妻的相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呢?距離產生美[玫瑰]



光生萬朵


這事不絕對,要不要頻繁來往是分人的。如果親家雙方門當戶對,三觀相合,志趣相投,頻繁往來是可以增加感情的,互幫互助也有利於兩家的家人更好的交流。如果兩家差距較大,實力懸殊,三觀不合,那儘量還是少來往吧。



遇見暖暖的美好


親家之間不要走得大頻繁我認為是有道理的。但凡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可產生距離美,人因瞭解而生厭。如果兒子媳婦感情好通情達理,兩家適當聚聚一齊食餐飯或外出旅遊還是開心快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