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排放汙染檢驗中新車排放標準的發展及趕超歷程


隨著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機動車排放汙染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嚴重,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通過制定機動車排放標準達到控制汙染的目的。

汽車排放汙染檢驗中新車排放標準的發展及趕超歷程


美國在1966年開始實施了第一個汽車排放法規,當時的加利福尼亞大氣資源委員會制定了美國加州限制HC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汽車排放標準,之後、日本、歐洲也陸續出臺了自己的排放法規和標準,我國1983年頒佈了機動車排放標準,經過幾十年來逐漸嚴格和完善,並形成了標準體系。

機動車排放標準體系包括以最大總質量為表徵的輕型汽車和重型汽車排放標準,以不同燃料發動機為表徵的排放標準,還分為技術方法類和設備製造類的標準,我國環境保護體系已經形成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三個層次。

新車排放控制標準體系的建立,經歷了排放控制標準的初期制定、探索、借鑑學習到自我發展道路。

1983年發佈了汽油車、柴油車等機動車汙染排放的一系列標準,針對原有四衝程汽油車怠速排放汙染物、柴油車自由加速煙度、柴油車全負荷煙度進行控制。

1989年國家環保局發佈了《汽油車曲軸箱汙染物排放測量方法和限值》、《輕型汽車排氣汙染物控制標準》、《輕型汽車排氣汙染物測量方法》三項標準,採用15個工況進行評價,可觀的評價發動機的整體排放。

1993年機動車排放汙染控制工作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相繼頒佈7項汽車排放汙染標準,對汽車和發動機、柴油車和汽油車、柴油機和汽油機分別進行了排放控制,整體排放水平達到歐洲20世紀年代水平。

1999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與國家環保進行汽車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的新一階段的修訂,那時候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批准了《汽車排放汙染物限值及測量方法》,部分替代或者全部替代舊的標準,使我國對汽車汙染物排放的整體控制水平達到歐洲20世紀80年代水平。同時,我國進入了參照歐洲對機動車排放限值劃階段的歷程。這個時期的特點是排放標準發展從開始的數量擴張走向系統優化,管理部門出現交叉管理的特點。

2000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佈了《在用汽車排氣汙染物限值及測量方法》,標準達到歐洲20世紀90年代水平,在用汽車的控制排放體系與新車的排放控制體系開始分離,這是我國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控制的關鍵時期,排放控制進一步科學化,開始走向成熟。

2001年4月,國家技術監督局與環保總局聯合發佈了三個標準,相當於歐2的水平,這個時期的特點是機動車排放控制體系在借鑑歐盟排放控制體系的基礎上發展成熟。

2005年,重要的17691-2005,中國的國三、國四、國五與歐3、歐4、歐5已經水平相當。

2008年,發佈了《重型車用汽油發動機與汽車排氣汙染物排放及限值測量方法》,2013年發佈了《輕型汽車排放汙染物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的第五階段,與歐5水平相當。2016年發佈了GB18352.6-2016.

2017年,北京環境生態、計量、清華大學、中汽中心、速銳得聯合出臺北京地標DB11-1475,並實施4G網絡科技終端追蹤,實時在線監測重型柴油車的汙染物排放;2018年,多部門融合、產業互通、科技加持,國家計量局、生態環境、清華大學、中汽中心聯合發佈了GB17691-2018,就是現在的國六,與歐6標準相當,堪稱史上最嚴。

輕型車目前執行18352.5-2013,也就是通常說的國五標準,2016年發佈了GB18352.6-2016,也就是國六,於2020年7月強制執行。與歐洲同水平的歐6標準相比,國六排放的標準的實施,時間上落後了6年。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近6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變化,在排放標準的歷程上看,國內與國外的排放標準的差距逐漸縮小。10年落後差距減到6年,測試程序隨著國際標準日益完善,測試的可控性越來越高,從技術角度看,排放標準的控制目標也從單純控制汙染物排放下降,發展到檢測子系統的耐久性,從系統角度保證了汽車排放性能的耐久性。

國四排標準發佈後,排放標準大量引用ISO標準和EN標準,國內和國外技術的差距逐漸縮小,先進排放標準實施促進了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的進步。2018發佈了《重型柴油車汙染物排放汙染物排放限值與測量方法》GB17691-2018,大幅促進特別是國六在線監控終端與平臺,採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及大數據平臺技術實現了大量車型的實時在線監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