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呼和浩特市已分流航班7架,1314名入境人員被隔離

3月25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第51次新聞發佈會:對首都機場分流經停呼和浩特機場國際航班處置保障工作總體情況進行了發佈。

自治區公安廳副廳長慄秉生現場介紹,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部署,近期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被分流至12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入境,內蒙古入境點為呼和浩特機場。內蒙古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高度重視首都國際機場國際航班分流處置保障任務,成立了前線指揮部,研究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全體動員、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自3月20日起已順利完成7架分流航班、1352名旅客(中國籍1294名、外籍58名)的處置保障任務,在呼市就地隔離1314名,隔離率為97.19%。從中篩查發現2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名疑似病例,均在指定醫療機構接受治療。3月25日,由英國倫敦經停呼和浩特機場的分流航班於11時22分降落,各項處置保障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呼和浩特海關副關長陸楊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針對近期境外疫情快速擴散蔓延的嚴峻形勢,呼和浩特海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法律授權和海關職責範圍內,制定應對分流航班專項工作方案,切實採取措施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呼和浩特海關周密制定入境航班檢疫工作方案,成立機場口岸現場疫情防控指揮部,建立應急支援梯隊,目前已從全關區抽調88人火線支援現場,下一步將根據具體情況繼續做好增援準備。針對入境旅客較多的情況,在自治區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協調下,不斷優化檢疫流程,新建了海關機場衛生檢疫站,開展集中採樣,有效提高通關效率,避免人員在候機樓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


近期,隨著從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入境航班的增多,呼和浩特海關嚴格按照《出入境交通工具衛生檢疫作業指引》實施航空器登臨檢疫,做好健康申報、核查證單、醫學巡查、流行病學調查及有症狀人員排查處置、衛生處理等工作。特別是對搭載有來自口岸重點防控國家和地區旅客的交通工具,嚴格實施100%登臨檢疫。


同時,全面啟動健康申報,所有旅客在機上提前填報“健康申明卡”,明確告知入境人員須如實申報健康狀況和近14天旅行經歷等,如有隱瞞或虛假申報,將依照《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刑法》等追究法律責任。

此次首都機場國際航班分流邊檢工作主要由呼和浩特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承擔。據內蒙古出入境邊檢總站總站長劉同香介紹,為了保障此次專項任務順利完成,從全區抽調了39名業務骨幹支援力量。按照國家移民管理局和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部署,重點做好大數據分析研判、入境人員查驗和邊檢通關服務三個方面的工作。同時,充分考慮入境旅客需求和感受,將心比心,理性、平和、文明執勤,耐心做好情緒疏導。併為入境人員免費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旅客,提供專屬引導、綠色通關,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發佈會上,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陳建軍也介紹,為防範輸入性風險的、維護航班保障的正常秩序,呼和浩特機場規劃設置了國際航班的保障專用機位、專用通道、專用區域、專用擺渡車、專用行李拖車、專用行李轉盤,確保國際航班處置工作能夠閉環進行,杜絕交叉感染。對候機樓國際保障區域進行了硬隔離,實現國際國內分區運行,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呼和浩特機場所有參與國際航班保障的員工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工作期間在崗位指定的區域工作,並根據需求在指定的臨時休息區休息。非工作期間統一隔離,到指定的專用賓館休息,由專車點對點接送。嚴格控制非必須人員進入特殊保障專區,特殊保障專區在崗人員要減少出入特殊保障專區的頻次。


呼和浩特市市委副書記、副市長羅青介紹,呼和浩特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第17次會議精神,堅決防範國際航班分流期間境外疫情輸入風險,根據自治區統一工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分流航班轉運隔離、屬地保障和管控處置工作。分別從配強工作力量,細化工作流程,屬地全力保障三大方面開展工作。


分流到呼和浩特機場的每一班次國際航班到達前,由呼和浩特工作組均落實保障人員、保障車輛及集結時間、集結地點,現場聽從指揮部統一指揮調度。對篩查出的發熱、咳嗽等異常狀況的或需要進一步檢測乘客由救護車統一轉運至內蒙古第四醫院,經過醫學檢測後,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在內蒙古第四醫院對症治療,對於發熱、咳嗽等異常狀況需住院治療的轉運至呼和浩特市第二醫院隔離治療,對於不需要住院治療的乘客轉運至定點集中隔離場所進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發熱、咳嗽等異常狀況乘客的密切接觸者(同排及前後3排乘客),由大巴車轉送至集中隔離場所隔離醫學觀察14天,其中外籍人員統一集中到指定隔離酒店。醫院治療乘客出院後,統一安排專用車輛轉送至集中隔離場所,採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剩餘人員辦理完相關手續後,繼續乘原航班前往北京。


羅青表示,呼和浩特市將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細化處置方案,加強工作調度,整合各類資源,統籌工作力量,提前做足醫療場所、醫用物資、隔離酒店、保障人員和轉運車輛等要素的預留量,按照輸入風險最壞的情況預估。做好應對處置工作前置檢查,確保各工作環節都有標準、責任到人,醫院、酒店、車輛等各保障要素管控到位、管理有序、安全可靠,以決戰決勝的決心全力保障分流航班應急處置工作。


轉自:呼和浩特廣播電視臺

複審:張雲豔

終審:楊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