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这样做能激励教师吗?

宋育平仓央嘉措


学校这样做能激励教师吗?我们学校(高中)用学生的考试成绩给老师排名,排到最后的要交罚款,还要写2000字的反思,这样有利于激励老师,你觉得怎么样?

平时是孩子被分数搞得诚惶诚恐,其实这样的方式也是搞得老师慌张不已,我认为这样激励老师的方式真的是弊大于利。

我是老师,我来说说我的心得吧。

其实每次考试,每次改卷出分数,不仅学生会非常的紧张,作为老师也是一样的,每次出分都七上八下的心情,第一名在哪个班,是哪个老师教的,最低分在哪个班,哪个老师教的。还有优秀的学生有多少,差生有多少,平均分是多少。每次都紧张的不行。说句实话,每次考试比自己上战场还难受,因为孩子的因素不可控。

老师对分数的紧张你们不懂。


我认为这样的激励机制对老师的激励作用,弊远远大于利。

首次:作为老师,其实本身压力就很大了,不用说学校不给压力自己就觉得压力很大,谁不希望自己教的孩子考高分,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因为孩子的成绩是对老师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证明,是自己的付出有了很好的收获的最好证明啊。

可是最悲哀的是,有的时候真的不是老师教不好的问题,而是孩子本身的原因或者其它的一些因素导致了孩子不想学,或者说不想好好的考试,这个会给老师一个很大的打击。

其次:学校过分的重视排名,还要求老师写检讨,这样会加剧老师之间的竞争,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一些矛盾,对学生和教学不利。

本来老师之间应该形成一股合力,大家齐心协力,把最好的方法贡献出来,然后一起提升能力,这样过分的排名之后,就会让老师之间有所保留,对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不利。

再次:交罚款,写反思,并且字数的要求,这个是不利的。随时把老师弄i得像个犯错误的小孩,时时刻刻的处于紧张状态,这个似乎不太好

第四:学校把成绩力给到老师,那么过大的压力一定会转到学生身上,这样的话对学生也是不利的,过大的压力反而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孩子可能会考不好的。

其实:非常能够理解作为学校领导的压力,他们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校的口碑和学生的成绩,甚至让学校的排名提升。毕竟升学率和高考过线率也决定了将来的生源状况,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老师的动力和潜力。


可是过于极端的行为未必是好事情。

总之:学校领导的心情可以理解,初衷也能够理解,但是带给老师太多的负面的方式还是不太赞成。作为领导,也要体谅一下我们的老师哦!


教大育小


题主描述:我们学校(高中)用学生的考试成绩给老师排名,排到最后的要交罚款,还要写2000字的反思,这样有利于激励老师,你觉得怎么样?

前几年,上级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学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和公布。

近几年,一些地区和学校依然严禁学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公布,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对小学的要求更严格。

但是高中阶段则没有这样明确严格的要求。

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在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考核教师。

可是排在最后的教师不但要交罚款,还要写2000字的反思,这样的学校还是第一次听说。

关于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考核教师这一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大家热议的焦点。

目前,社会评价一所学校,主要还是看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

家长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主要还是看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孩子的学业成绩。

上级部门考核评价学校,核心指标也是升学率和教学质量。

因此上说,质量立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是目前谁都不可扭转的铁定律。

就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而言,“成绩”谁都惹不起。

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绩的主要指标其实也正常。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压力,把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也是形势所迫的必然结果。

一所学校同一个科目就那么多的老师任课,每一次考试总会有一个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

教师之间本来就已经充满了竞争的压力,谁都不愿意落在最后。

教师每次的考试成绩落后,即便别人不说什么,也不考核评价,教师自己都已经是难以接受,就更不要说还有这样的评价考核。

让老师交罚款,写反思,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太过极端了。

这无形之中会给老师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这种压力和负担适度,可能有利于激发老师的斗志和动力。但是这种压力和负担一旦过重,不但不会激发老师的斗志和动力,反而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激励评价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实际上就是一种负激励。这个学校让成绩倒数的老师交罚款,写反思,就是一种负激励。

虽然在管理中正激励和负激励都得有,但不论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必须要遵循科学,掌握一个“度”,过度的都是有害的。


教育探微


在现行高考模式下,在高中按成绩对教师进行奖励与惩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一个高中的口碑往往和她的高考成绩密切相关,高考成绩和学生平时的成绩紧密相关。平时成绩抓得紧,才可能有不俗的高考成绩。

按成绩对老师进行奖励、惩罚的前提是依据成绩进行均匀分班,不然,只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还会带来校内的权力寻租。一个班级的成绩会受到学生基础、班级学习氛围、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合作、任课教师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学生基础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高中学生。高中文化课是在初中小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基础不行,那高中的很多知识也很难理解透彻,所以很多高中都想招收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华途地理


衡水中学高考一发表我查到新的问题来了。分分学生命根,如今成了学校领导命根儿。考试后按成绩给老师排名又要反思,罚款,设想提高积极性有害无力。你是领导出口成矩,想没想全面发展,考试成绩靠这几条能上来吗?首先说排名,只要排名就有先后,可是考试成绩高低因素多方面。举个实例我在岗,一个英语老师,这个班考试每次都第一,另一个班倒数第一不说,比倒数第二的还差一大截。可能这个领导认为我编造,事实就是事实,最差的恰恰是英语教师任班主任。原因这个班学员农转非的多,即没基础又不想学。写反思,他是年轻党员辛苦劳累,我亲眼所见,叫他怎么反思。罚款,不罚都够火了,再烧油,后果难说。我的结论以分排位就有先后,班级具体情况不同不能说老师好坏。实施的结果添乱,不能提高积极性,反而给老师心里增加压力,思想多一个负担没法正常工作。


董兴国2


这叫简单粗暴——行之有效




在现行的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初三、高三都是唯升学率马首是瞻,小学、中学、高中都是以成绩论英雄,因此每个学校都要制定评比制度。

我认为题目中的评比制度虽然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



一、从教育的大环境看

教育部的指导精神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多层次人才,为此,要求孩子必须履行九年义务教育;中学9年级学生分流;高三也实行双轨高考。

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很明显出现了“小儿麻痹症”,普通高中这条腿粗壮,而职业教育这条腿特别瘦弱。

社会、家长、都青睐普通高中教育,倒逼高中必须提高升学率,那么学校制定奖惩制度就是势在必行的措施!

因此,从教育的大环境看,这种评比制度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必然产物!

二、从学校领导的角度看

学校的升学率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生自身的水平三方面,一旦三合一拧成一股绳,学校的升学率就会成为学校的名片。

而学校领导采用题中方法来管理教师,以期达到让老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目的,虽然简单粗暴一点,但每个人都有自尊,尤其是写2000字的检查,相信每位任课教师都会为了形象而战!毕竟是成年人,因为成绩倒数罚款议论的不多,但因为倒数而写检查,必然会成为笑柄!

因此,从学校领导的角度看,采用题中的奖惩制度虽然不能凸显高超的管理水平,但目的性很强,也很有用!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不算是激励,是驱赶!

三、从学校老师的角度看

对于这种奖惩制度,作为老师没有谁喜欢!

一方面,毕竟每次考试一定都有倒数第一,一定有一个老师要“丢人”。

另一方面,同样是学校教育者,一线任课教师倒数不仅仅罚钱还写检查,而学校其他部门,包括领导,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共同享受!

从教师的角度看,这种奖惩制度很明显不公平公正,存在瑕疵,但胳膊肘子拧不过大腿,教师再不满意,这种领导热衷的奖惩制度必须执行。

四、改善一下,更能激励教师

还是这个版本,如果改动一下,一定能起到激励老师的作用。

(一)奖励制度

【一线任课老师】

1、语文、英语

分差2分以内次第奖励现金与积分,多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2、数学

分差3分以内次第奖励现金与积分,多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3、物理、化学

分差2.5分以内次第奖励现金与积分,多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4、政治、地理、生物

分差1分以内次第奖励现金与积分,多少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教务主任与常务教学副校长】

以上对应学科,受奖老师2人以上者,教务主任与教务常务副校长也受奖,数值是教师受奖的1/学科老师数×得奖教师数。

(二)处罚制度

【一线任课老师】

1、语文、英语

分差2——3分,不奖励,也不处罚;

分差3——5分、5——8分、8分以外都在处罚之列。

处罚方式:

(1)、写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教学工作会上发言,并交教务处保存。

(2)、每周听先进同头课老师的课,数量不少于分差的整数节数,听课中要给级主任发听课视频,听课后要写出听课心得。

2、数学

分差3——4分不奖不罚

4——6分、6——8分、8——10分、10分以外都在处罚范围。

处罚方式与上同

……

其他学科类似,罚的是不合理的分差,而不是分本身。

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即激励教师进步,又关怀教师的成长!罚款不能让老师心服口服!



结束语:

每个学校都会实施奖惩制度,奖励能够表彰先进、激励落后,但合理的惩罚制度同样能够激励后进!

教师就那两死工资,相煎何太急呢!还不合法!


天地之间孩子王


我们学校(高中)用学生的考试成绩给老师排名,排到最后的要交罚款,还要写2000字的反思,这样有利于激励老师,你觉得怎么样?

这种管理方式,一般都会出现在私立学校,对于公办学校,如果有领导敢这么做,估计很多老师就会“撂挑子”了。

私立学校,往往是奖罚分明,有惩罚,也就有奖励,把企业管理员工的方式,带到学校中来,这种类似”末位淘汰制“的考核方式,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给老师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让老师更认真的备课和进行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积极性。

但是,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也非常明显。

1、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对老师进行这样的考核,不仅给老师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老师还会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应试教育就会愈演愈烈,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这里有个私立学校实行过一段时间的“末位淘汰制”,结果导致老师流失非常严重。

2、影响同事关系和谐。教育教育,应该是有竞争,也有合作,如果学校对老师的处罚过于严厉,就会导致同事之间进行恶性竞争,无法形成很好的协作。

3、影响学校的发展。这种考核方式,短期内能有明显的效果,但是长期实行,无法从根本上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们反对声会越来越大,最终也会以失败而告终。

学生的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师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如果把学生的成绩不好都归结为老师个人因素,这也是不公平的,其他有的因素,比老师的因素影响更大。比如分班是不是公平?评价方式是否合理等等。还有就是学生是否愿意学?这个愿意学,不只是老师的因素,比如我之前带过一个奥赛班,班里的学生都是参加奥赛学习的,他们时间非常紧张,只能被迫放弃一些学科的学习,而那些他们以后肯定不会选择的政治、历史学科,必然是会被放弃的,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讲得太好,也抵不过现实的选择,如果归咎于老师,显然是不合理的。

教学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那种只见规章不见人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管理者。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这是一些学校领导挫伤老师积极性的具体表现。

这听起来虽然有些荒谬,但确实有学校采取不同程度的类似做法,比如平均分差的被主任校长请去“喝茶”,开会批评,评优不过等五花八门。

德国教育的评价体系,非常注重“把差生也能教好”的Δ值(差值),这是真实的评价。

中国许多学校的评价思维,习惯看∥(绝对值)。

一个具备考清华北大的学生,如果最后考上的是浙大中大,按德国评价思维老师需要反思;如果按中国许多学校惯性做法,老师不但不需要反思,反而还会得到嘉奖。

正是因为评价思维体系的问题,深圳富源学校乐此不疲地运了一飞机衡水中学的学子来欺名盗世。许多学校也乐此不彼地到处掐尖。

我们看待教育也好,看待事物也好,不能只看表面,需要深度分析,需要具体分析。

但愿以上荒谬不再被学校和领导追崇!


新农民老刘


这样的做法当然是并不恰当的方法,但是却是很多学校都会考虑到的一种方法,这样的方法尤其是在私立的学校会更加的盛行,这样的措施说实话短时间内是会让老师抓学生成绩的,但无意于揠苗助长,结果就是老师会不断流失的。

作为一所学校,老师是这个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是这个学校的核心力量,对于学校来说,分数可以说目前仍然是唯一的标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一样。作为老师,分数也是老师们的晴雨表,学生考好了,老师自然也高兴,奖励还是表扬都一样。当时学生考差了,老师的批评也少不了。

应该说这样的方式延续了很多年,因此老师们每年都会心里着急,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考好,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老师其实是比家长更着急的,学校的这样的排名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老师们之间的正常的关系交往。

因此我们说这样做不仅不利于老师们的工作,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也是没有帮助的。老师们只有不断教研,不断合作,学校的工作才会越来越好的。


大语文天地


这是校长整老师的一种最恶劣的方法,成绩好的班给他的心目中的人,成绩不好的班给他看不上的人。这样你的成绩能好吗?败坏你的名声,罚你的款!他有权呐,他还美其名曰这是工作需要。如果有这种现象,你得好好想想,是走还是留。


用户晓彬


看了各位学校的激励机制我战战兢兢,但愿我们校长不大上头条。我们这里有平均分奖罚,优分奖罚,及格率奖罚,但差距不大,一般也就是几十块,一两百的很少。毕竟主要还是荣耀重要,不能太冰冷了,钱太重就变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