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記者 夏琳 陳友望 孫樂怡

藝術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為是美的,但它所刻畫的對象可能是一場災難,或一場戰爭,或一場瘟疫。歷史上,這樣的文藝作品還是不少。如幾個世紀前,黑死病肆虐歐洲大地,威尼斯畫派著名畫家丁託列託的《醫院裡的聖洛克》描繪的就是一位基督教聖人聖洛克在醫院裡為病人看病的場景;《聖母憐子》是大畫家提香死前的最後一幅作品,不久提香便因高燒不退而逝去。就在上世紀,1918年10月,奧地利繪畫鉅子席勒因流感病逝,而就在3天前,他懷有六個月身孕的妻子愛迪斯也因這場流感先於他過世。在生命的最後幾天,儘管席勒病情危重,悲傷不已,他仍掙扎著創作了一幅作品《家庭》,描繪了一個三口之家,這就是即將被流感捲走的席勒一家。

文學功能在於應景應時而作,繪畫亦然。在災害面前,藝術也可成為人們的精神寄託。而以藝術的方式,保留災難的某些記錄,從災難中得到學習,對避免悲劇重演,帶領人們走出陰影,從而實現社會的和解與進步。近期,國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嚴峻,舉國上下高度關注。各界人士都在為疫情做努力,藝術界人士自然也不可缺失,他們有的投身抗疫一線做公益,有的創作出生動的作品,匯成一股抗擊疫情的精神洪流,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與“逆行者”同行 春天就在不遠處

在抗疫戰場上,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的還有一群普通人——志願者,他們用自己的無私奉獻和無悔付出助力疫情阻擊,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研究員彭建波就是其中一員。面對嚴峻的疫情,留居老家湖北漢川的他積極投入到物資捐贈戰之中。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漢川的疫情也一天比一天嚴峻,微信群、朋友圈中關於漢川缺少醫療物資的信息也越來越多。”通過聯繫農工黨浙江省委會社會服務部,告知家鄉急需醫療物資,希望能捐助漢川。“農工黨浙江省委會社會服務部張紅部長告訴我,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捐贈湖北120萬隻醫用手套,我便趕緊聯繫杭州分所的唐國華律師。在唐律師和幾位在漢的漢川籍同鄉的共同努力下,漢陽區民政局從接收的這批捐贈手套中轉贈漢川2萬雙。”1月31日,2萬雙手套順利運抵漢川市人民醫院。這是彭建波募捐到的第一批物資。

2月初,彭建波和“漢川援助小分隊”的志願者成員藉助朋友圈發出求助信號後,又收到不少捐贈物資。其中有一筆物資是5000只口罩,是從東南亞採購,從柬埔寨人肉帶回成都後快遞到武漢新溝;因涉及清關,需要開具證明文件,後又要派車去新溝鎮提貨,其過程頗為不易。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通過組建“已核實漢川地區醫院”微信群,將漢川35家醫院的聯繫電話信息整理成一個規範文檔,這個較為完整的漢川醫院物資對接群裡,有包括彭建波自己在內的2名志願者、35家醫院的代表和各捐贈愛心人士。將受贈方的信息文檔傳給捐贈方,主動接受捐贈人的監督;捐贈人也可以在群裡看到工作進展;工作高效、公開、透明,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信任。在多位愛心人士的大力幫助下,我們募捐到了越來越多的物資。

“通過志願者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經歷了一場精神洗禮,盪滌汙垢、淨化靈魂,我為自己能成為一名志願者而深感自豪,我們始終堅守並相信著,春天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彭建波在自己的抗疫日記中這樣感慨道。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百名蒲公英計劃師生 線上義拍籌物資

2月16日至22日,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攜百名蒲公英計劃師生,通過拍賣平臺推出“戰疫情,獻愛心”線上義拍活動。為籌集善款,蒲公英發起者陳振濂倡議發起“抗疫行”活動,號召蒲公英計劃師生參與到義拍捐贈活動,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此次義拍倡議發起後便獲得了學員們的積極響應,集結了蒲公英師生書畫作品104件,通過線上公開拍賣籌得善款,拍賣成交所得款項馳援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的物資支持。

據陳振濂介紹,由於武漢大學浙江校友會發出了武漢中南醫院、人民醫院醫用呼吸機物資緊缺的情況,他委託相關人員將本次義拍所得善款悉數用於購買呼吸機,送往武漢疫區前線,緩解燃眉之急。

目前,浙江校友會已籌得善款300餘萬元,用於採購其中呼吸機49臺,咳痰機5臺,防護服300套,護目鏡350副,這些物資被緊急送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人民醫院,解決了醫院物資緊缺的局面。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刀筆助力 百樂雅集成員的擔當

和衷共濟、樂善好施、患難扶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抗擊疫情貢獻綿薄之力,西泠印社社員韓天衡,向西泠印社、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上海市玉佛禪寺等捐贈了自己精心創作的作品。他通過手中的刀筆,以作品捐贈拍賣、公益捐款等形式,為此次疫情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

韓天衡不僅自己心繫抗疫一線,創作了一件件充滿大愛的書法篆刻作品,為抗疫加油,更牽頭髮起“謳歌英雄 戰勝疫魔——百樂雅集師生書畫印網上作品展”,號召百樂雅集成員拿起手中的刻刀、毛筆,為抗疫戰爭中的英雄謳歌。讓傳統藝術在現代語境下發揮其精神文化價值,為抗疫助力,迎接一個平安美好的春天。目前,已有來自海內外近200名同學創作的作品線上展出,這些作品還將通過徵稿的形式集中線下展出。

“我們藝術家手裡有筆有刀,自己的個人感悟與理解,可以通過創作文藝作品來表達,為抗擊疫情鼓舞士氣,這也是我們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也盡我自己的能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韓天衡 大愛無疆

45天 他畫了三百多位烽線醫者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浙江傳媒學院公共藝術教育部教授陳凌廣和眾多人一樣,待在家裡,做好自身的隔離防護,阻斷傳染渠道。2月6日晚,一則“吹哨人”李文亮醫生殉職的新聞迅速刷屏;2月7日早上打開手機,90歲老媽在醫院守護65歲兒子4天4夜,用筆寫下“兒子加油!”,這張圖片登上熱搜。至此,陳凌廣的心靈受到極大的觸動,拿出畫筆,畫出了李文亮和那位老媽媽兩幅速寫。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央視新聞客戶端連線陳凌廣談抗疫題材創作

說起醫生和救治,陳凌廣總會想2015年的那一臺手術。那是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虞洪主任醫師為其主刀,妙手回春,陳凌廣從此與邵醫結上善緣。這次全國各地支援湖北抗疫,邵醫放射科的白衣戰士們就衝在武漢抗疫第一線,其中包括韓國燦、林偉、陳彬、高航湘、戎悅、張月俏、王芸、曹順、韓麗麗、俞飛舟等15名醫護人員。從邵醫的微信公眾號上,他得知這一消息的那一剎那,一個以不同專題肖像為創作目標的想法迅速在其腦海裡形成,遂提筆畫出其中14位醫護人員的速寫肖像,並以“他們工作的樣子真美”為題,創作了“放射科衛士的誓言”等一組作品,經由“杭+新聞”刊發,推文迅速在醫護工作者中間形成了強烈的關注與共鳴,成為當時最早關注身邊普通醫護工作者“逆行”群體的藝術作品之一。

隨著第一批醫護肖像作品的推出,集中創作一批一線抗疫醫護人員讓“藝術助力抗疫戰”作為創作主線的想法也逐漸成熟,陳凌廣便把想法與邵醫虞洪副院長交流,在他的幫助下,通過工作人員與前方白衣戰士取得了聯繫。由於進入工作間後手機不便帶進去,白衣戰士們在克服種種困難的情況下,傳回了一張張珍貴的工作圖像資料。經過幾天奮戰,14張刻畫首批馳援武漢協和醫院的邵逸夫醫院援鄂醫療隊員的作品新鮮出爐。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邵醫吳曉虹主任醫師團隊從1月25日就抵達武漢,進入重症醫療組。工作期間,她被緊裹著的裝備蒙著不斷地出汗,衣服都溼透了,一出汗,肩部、脖子就奇癢無比,皮膚瘙癢也不敢去撓。看著被防護服層層包裹著的吳曉虹依舊一絲不苟商討會診方案,陳凌廣創作了《會診》《四大金剛》等作品。邵醫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嶽亮,儘管戴著三層手套、護目鏡,他的穿刺頸內靜脈依然一針見血,如行雲流水,陳凌廣以他為對象創作了《鋒線醫者》《行雲流水》《必勝》等作品。這批速寫作品一經推出,同樣在醫護群體中引發關注。

後來,在浙江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整裝出發之時,陳凌廣就把速寫創作的想法與帶隊周素琴老師說明,讓其創作更有針對性。邵醫重症呼吸科餘培峰醫師,因為病人病情危重,餘醫師的心理壓力也是很大,在傳回的數張工作圖像中陳凌廣選取了他身著防護服在呼吸機旁操作的一個角度,並創作了一幅《我驕傲》。餘醫師看到後說很喜歡、很傳神,能幫助他解解壓。周素琴還把此創作構想向邵醫黨委書記、浙江省援鄂醫療隊副指揮長劉利民彙報,也得到他的肯定與支持,數次轉發來一線抗疫圖片供我創作,《荊門隊長》《指揮若定》《湖北省委書記應勇慰問荊門援鄂醫療隊》等作品紛紛出爐。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在近一個半月的專題創作中,陳凌廣每天早上醒來,洗漱完畢就拿起筆先畫上一幅。很多作品由於醫療器械的複雜,如浙一醫院創作葉峰副主任《腸鏡手術》單件作品就花去5個多小時。就這樣,他從早上一直畫到晚上,不知不覺竟然已經畫了近150餘件速寫作品,人物數量近300多人。看著這麼多的作品面世,陳凌廣又有了新的想法,計劃以《2020烽線醫者》為創作視角出版一本專著,力圖呈現一個科普性、故事性、紀實性、全景一體的藝術概念。

創作還在繼續,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經歷了上半場,而隨著疫情蔓延,整個世界正經歷著下半場。“藝術助力抗疫戰”不是一句噱頭,而是一個個生動形象背後感人至深的故事……陳凌廣將繼續以畫筆謳歌這些“白衣衛士”,為這個時代唱響主旋律。

西泠印社 “眾志成城戰疫情”

日前,西泠印社和武漢的東湖印社、書法報社聯合推出“抗擊疫情”專欄,選登西泠印社社員以“眾志成城戰疫情”為主題創作的詩、書、畫、印作品,團結引領大家齊心協力戰勝疫情。

這次“眾志成城抗疫情”主題作品微展活動,多名社員積極響應並投入到創作當中。潛心創作成了社員張哲極力想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武漢加油”“中國必勝”“眾志成城”等各種聲音不斷縈繞在他的腦海,想著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他思量許久,決定以自己的力量祈福祖國,祈福“逆行者”。“疫情期間我參加抗疫主題創作,並將部分作品進行義拍,‘永壽康寧’篆刻作品、‘王維詩’書法作品,將所得潤筆全額轉至武漢協和醫院,為抗疫貢獻自己微薄力量。”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張哲 王維詩


“我深深為戰鬥在抗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工作者們的犧牲精神而感動,為身處疫情中心的武漢人民和身染肺炎的患者們而祈禱。在這場疫情面前,我們的藝術創作不僅要提振民族精神、抒發情懷,能否將藝術作品變現後捐助武漢疫情災區?”社員劉永清的內心想法與眾多西泠印社社員不謀而合,他們將自己的書法篆刻作品,通過微拍拍賣,所得款項,全額全數捐助於武漢。劉永清表示,“比起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工作者來說,我能做的微不足道,但是我覺得在這場疫情面前,各行各業各個階層都不能置身事外,每個人都做出一點貢獻的話,必定能早日結束疫情。”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劉永清 惟願安且吉兮


此前,由西泠印社美術館具體落實執行主題網展,分批將社員在網上發佈的佳作予以集中展示,以饗讀者。待疫情結束,西泠印社美術館還將舉辦線下展覽。


應時而作 展現藝術家熾熱的家國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