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1.硬核科幻


和朋友聊起科幻电影,朋友说中国科幻由《流浪地球》建立,被《上海堡垒》弄垮。

我觉得不能这么说,中国科幻根本还没建立,《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本质上其实并无不同,都是垃圾。如果非要比较不同,可能只是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区别。


但仍然是垃圾。

朋友说,中国科幻技术条件的局限,和好莱坞相比差距是难免的。

这个我承认,我只是觉得中国人在拍摄科幻电影的方向上面错了,不应该盲目追求宏大叙事和特效奇观,而应该扬长避短,玩硬科幻。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朋友问什么是硬科幻?

我所定义的硬科幻就是硬核科幻,不靠视觉特效取胜,纯粹玩理念,用对白推动情节、用留白激发想象,将科幻感展现。

不动声色中令观众一脸懵逼。


中国人的想象力是无与伦比的,无论《山海经》、《镜花缘》、《子不语》这类神话故事,还是《庄子》、《六祖坛经》、《奇门遁甲》这类空灵术数,怪力乱神天马行空。如果拍摄硬科幻,就该研究这些著作,玩理念或者说意境,绝对非同凡响。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2.索拉里斯


我推荐了朋友几部这个类型片中的经典,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拍摄的《飞向太空》,又名《索拉里斯星》,改编自波兰同名小说,简单聊聊。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这部拍摄于1972年的的科幻电影,我认为是科幻中的科幻、硬科幻中的硬科幻。


正如前文所言,这部影片几乎没有用特效画面,仅仅通过谈话、新闻书籍资料及高超的拍摄技法,就将索拉里斯星这个神秘的星球构架而出、异域的神秘感以及深邃的哲学主题呈现。(PS: 2002年索德伯格也翻拍过一部,不怎么样。)

原著由波兰作家莱姆创作于1960年。

巧的是在戴锦华老师推荐这部电影不久后,X博士在其公众号、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都不约而同的推荐原著小说。我看了原著小说后看得电影,塔可夫斯基拍摄得很遵从原著,他将小说中哲学性、精神性的事物与理念,用镜头得以完美呈现。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故事开始于心理学家凯尔文登陆索拉里斯星太空站。


人类研究索拉里斯星已经多年,却毫无进展,索拉里斯星被胶状态的“大洋”覆盖,通过对“大洋”的多年研究发现,也许“大洋”是一个有生命智慧的高等生物。

无法解释的事件频频在这个“大洋”中发生,人类不得其解一筹莫展,渐渐搁浅对索拉里斯星的研究。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凯尔文登陆索拉里斯星后,发现太空站凌乱破败、仅存的两名科学家行踪神秘,处处弥漫着诡异窒息的气息。


一觉醒来后,凯尔文的亡妻突然出现,原来太空站的其余两名科学家都有其“客人”来临。他突然明白一切并非是幻觉,原来“大洋”可以进入人类的大脑,探索人类记忆深处最隐秘的事物,无关善恶道德地将其实体化,通过这一方式与人类“沟通”。


在大洋面前,任何人都无秘密可言,记忆深渊里面的所有的想象、恐惧、欲望、悔恨都将以具象化,出现在你面前,无法摆脱。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3.认知边界


《飞向太空》探讨了一个哲学性的的主题: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自我无意识的囚禁。


启蒙主义及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这个宇宙的事物只分为已经认知的和未知的,而未知的就是未来必将被认知的。这也就否定了人类认知之外事物的存在。而记忆深处的重现,令凯尔文等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审视人类认知的疆界。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正如在片中对人类自身的思考:“我们真的想征服宇宙么?我们真的想认知宇宙么?不是,我们不过是想把地球的边缘推到宇宙的尽头。”——人类并不是在寻找地外生命,人类只是基于已有的认知,去寻找地外另一个“自己”。


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自大,也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更是一种对“自我”无意识的囚禁。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与边界性注定了思维的疆域,这种“边界性”,简单可以用大脑的容量或者说头盖骨的隔绝去理解。你所思索、发生、判断、论证、创造的事物都仅限于“颅内”,而这个“头颅”在世界与宇宙面前是如此渺小。


而在佛教语系中,“不可思议”即表达了这一观点,“不可思议”一词出自《维摩诘经》,简单来解释就是你别想了,因为你想也想不明白。

因五蕴熏心、五色蒙眼,肉身皮囊的裹挟与限制,人永远无法看到世界的真相。


他人是否是天堂未知,但自我一定是地狱。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索拉里斯星》一部纯玩概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作为科幻电影里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幻歌剧,《飞向太空》并没有其类型应有的奇观,但却比任何一部太空电影都具有科幻感,塔可夫斯基用其天才性的拍摄手法与理念将太空感得以呈现,这种充满神秘、未知、陌生、危机的氛围与叙事的营造,正是前文所说的“硬科幻”的灵魂所在。


最后将我推荐朋友的硬科幻影片罗列如下:


硬核片单


《十二猴子》(特瑞吉列姆)


《K星骇客》(伊恩索芙特雷)


《飞向太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移魂都市》(压力克斯普罗亚斯)


《异次元骇客》(约瑟夫鲁斯纳克)


《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


《彗星来的那一夜》(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理查德沙因克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