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重回幸福,路径到底在哪里?

陪伴你成长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致良知四合院:重回幸福,路径到底在哪里?





当生命停止成长的时候,家庭会出现问题,事业会出现问题,一连串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


在单位,工作压力大,努力没收获,无可奈何辞职回家... ...

回到家,妻子不是较劲,就是吵架,婚姻即将走向悬崖... ...


人到中年,遭遇家庭与事业双重危机,他如何突破重围?


一年半,让家庭重新走向幸福,事业再次成功起航,他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


01


辞职回到家这个温暖的港湾


他是窦彦杰,来自河南郑州,37岁。


他妻子的QQ签名上写着:“我希望的,最简单的生活,老公孩子在身边”。


2017年,经过十年奋斗,窦彦杰走上了一家国企工程项目的管理岗,事业小有成就。他从农村走出来,吃苦耐劳,靠着一股韧劲一步步走到今天。但他的工作常年在野外,天南海北地跑,很难照顾家庭。


致良知四合院:重回幸福,路径到底在哪里?


这一年,窦彦杰在广东工作,妻子带着两岁的小女儿在河北岳母家生活,5岁的大儿子则在河南老家由爷爷奶奶帮忙抚养,一家四口分居三地。


爷爷奶奶常常打来电话说孩子出问题了,5岁的大儿子在家爱发脾气,还常常跑去邻居家前面的一块大石头上发呆。孩子一定是在想爸爸妈妈,期盼着爸爸妈妈能回去看他。


这一年,窦彦杰在工作中也遇到了瓶颈。工作了十年,虽有一些收获,但他找不到最初那种工作的激情和快乐了,内心里也积攒了很多的包袱和负能量。不巧,窦彦杰所在的项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他长久努力的梦想化为泡影,他深感十年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对家庭的渴望,工作中的失望,让窦彦杰觉得自己在外面再也漂不动了。于是,他决心辞职,他想立刻回家,回到温暖的港湾。


02


为什么这个家像一条沉船


2018年1月,窦彦杰回到了河南郑州,随后,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回来了,一家四口终于团聚了。


然而,让窦彦杰没有想到的是,家庭团圆了,却迎来了一个黑色7月和8月。有一次,妻子竟然抱着小女儿登上了顶楼,想要跳下去,由于女儿的哭泣,实在不忍心才回来。


家庭不是两个人的事,生活是复杂的,家庭琐事,还有婆媳问题,妻子经常跟他生气、吵架、冷战。这让窦彦杰觉得忍无可忍。


而妻子照顾两个孩子,也被搞得焦头烂额,有一次,她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炒菜,油一下子溅到了小女儿的胳膊上。丈夫每天早出晚归,不仅不搭一把手,回家耷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还嫌弃妻子“不做家务、不看孩子、懒、脾气大”。妻子常常以泪洗面,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无助极了。



在妻子想要跳楼之后,性格倔强的窦彦杰,突然意识到,这个家庭正在往悬崖、泥潭里走。他跟妻子说:“咱们不能再较劲了。我主外,你主内,我们各司其职。我现在工作面临挑战,你必须支持我,咱们必须一条心。不然会伤害到孩子,家庭也会走向悬崖!”


心门已关闭的妻子,任凭窦彦杰千言万语,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至此,窦彦杰无奈地说:“我所有办法都用尽了,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我无能为力了。”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庭,像一条船一样慢慢下沉。


03


反求诸己,或许是一条出路


回到家乡的窦彦杰,入职河南德泓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共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管理层学习《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基层员工学习《了凡四训》等圣贤经典。


2018年8月,窦彦杰加入了公司的学习小组,学习中华文化,对于窦彦杰来说,这是“对自己思想体系的极大冲击”。


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与他过去的认知,正好相反。在他原有的意识里,好像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


家庭生活的煎熬,以及思想上的冲击,一度让窦彦杰感到痛苦和挣扎。然而,在慢慢学习的过程中,窦彦杰学会了不断地反思,在家庭的矛盾中自己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他开始觉得,问题似乎有解。


妻子说他不带孩子、不做家务,他一想确实是这样的。他心里只有自己工作上的那些事,天天想着自己的烦恼情绪,没有关注到妻子的艰辛。妻子身体也不好,全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确实十分辛苦,妻子让他帮忙给女儿洗洗澡,抱抱女儿,他总以女儿不找自己为理由,还理直气壮……


反思至此,窦彦杰开始改过。


家里开始出现一点点的变化,窦彦杰可以跟妻子静下心来沟通了。


但是,他做出的这一点点改变,难以抵消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以及工作上的累、压力,更难以化解妻子的抱怨和负能量。


窦彦杰再次深度分析,他觉得,目前想让妻子改变,恐怕比登天还难,指望不经事的孩子更是不可能,那么,还是只有自己去担当,去改变。


于是,窦彦杰暗下决心,开启了长达近一年的改变行动。


下班回家,他便开始做家务、带孩子,不断用行动感化妻子。每天做一点家务之后,再跟妻子沟通。


致良知四合院:重回幸福,路径到底在哪里?
窦彦杰与妻子共读《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对窦彦杰来说,是一段极其极其漫长的煎熬期。


因为他实在是被逼无奈,他只想保全家庭,其实内心并不情愿做家务,更不愿意向妻子让步。在这个过程中,走着走着,窦彦杰的恶念与负面情绪会时不时地闪现。他会怀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真的对吗?但是在公司文化大氛围的影响下,他只能边探索、边思考、边实践、边体证。


在“事上”或在“德上”的努力,真的是一场艰难的逆行,等到窦彦杰后来学会了明心的功夫——在心上用功,豁然开朗之后,他发现日子并不是靠“熬”出来的,而是靠“明”出来:一灯能除千年暗,在光明的世界中,那些黑暗中的烦恼和煎熬都逐渐消融无形。


(如何进行明心功夫?请参考:明心功夫的七大要点 | 四合院学习法)


04


明心净心,幸福可学而至


2019年7月,在公司安排下,窦彦杰开始读《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开始时,他觉得书中的内容,格局和境界有些高,抓不住。随着时间的推移,读着读着,他开始领会到一些东西,再读,他开始边读边反省,边落泪。

“人生的烦恼从何而来?事业的成功从何而来?为什么人与人的生命质量存在这么大的差别?有的人总是以愉悦的心情享受生活、享受工作……而有的人大多时候感受到的是命运的艰辛。更有甚者,生命对他们来说只是沉重的枷锁,往往被无尽的困惑、烦恼、痛苦或绝望所笼罩,无法解脱,总是感到幸福的时光稍纵即逝,从而产生了人生苦短之感。”

窦彦杰也常常思考,为什么之前自己有高收入、有一定的职务,但就是不快乐,总是感觉内心有一些不可言喻的负重。


什么是成功?事业成功了,内心依然在煎熬,事业成功而家庭不幸福,这叫成功吗?

“真正的成功是以健全的心灵品质,依道而行,达成目标,同时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崇高的人生。”

书中真正成功的定义,让窦彦杰感觉找到了一个人生答案——心灵圆满,幸福自在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


窦彦杰在明心净心中反求诸己,他读懂了一句话:“事业的高低起伏,完全是自己心灵品质的折射。”


原来,之前十年的职业生涯,自己虽然职务提升了,但心灵品质并没有随之提升,格局境界没有提升,德行没有增长。十年啊!整整十年,自己没有成长,反而内心升起了各种傲念、怨念,最后工作出现问题,是自己“德不配位”。


致良知四合院:重回幸福,路径到底在哪里?
窦彦杰一家四口


在公司安排下,窦彦杰还参加了一次中华文化的三天线下学习会,在深刻反省中,反求诸己,他彻底修复了和妻子的关系。


窦彦杰在反省中看到,妻子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嫁给他,提醒他考取执业证书,人前人后尊重他、维护他,一直照料着他的衣食起居……也想起了自己的初心,当时不会算计,就是一心一意想着对妻子好……


窦彦杰感觉自己一下子找回了当初爱妻子的那颗初心,他泪如雨下。他说:“这么多年,妻子一直在成就我。妻子已经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却没有关注她、读懂她,辜负了她对我的期望。”


沟通,只需要肺腑之言。


窦彦杰回家将自己的反省的感受分享给妻子,后面每一次反省,都会跟妻子分享,每一次都泪流满面。他也不再祈求原谅,只想全心全意对妻子好。


慢慢的,窦彦杰能感受到妻子心里的冰疙瘩在融化。早晨上班离开时,妻子会说等他回来,晚上加班到12点,一进客厅亮亮堂堂,那是妻子留的灯……


幸福,真的可学而至;幸福,不是强扭的瓜,而是明理之后内心喜悦的自然呈现。“可学而至”,成了窦彦杰最喜欢读的四个字。


当生命停止成长的时候,家庭会出现问题,事业会出现问题,一连串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


窦彦杰感同身受:“人生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成长,不成长,便会陷入泥潭。如何成长?圣贤思想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光明大路,我们要依道而行。但没有明心净心的功夫,依道而行也是艰难的。在心上下功夫,事半功倍!”


如今,在家中窦彦杰跟妻子一起读书,常常深入沟通,彼此默契,关系胜过了初恋阶段的浓情蜜意。


在工作中,他也赢得了领导的信任,重新走上管理岗位。


正如窦彦杰所说,“道,或许与我们的认知是相反的。”


圣人讲述的是圣人之道,展现的是大我乃至无我,而一般人展现的是自私自利等小我。小我是痛苦的根源,是家庭不幸、事业不成功的根源。


敢于反省、敢于思考、敢于改过、敢于体证。依“大我之道”而行,明心净心,幸福可学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