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菜根譚》的處世之道: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俗話說的好:“大丈夫生於天地,當志存高遠,傲然於世。”

如唐代詩人李賀曾揚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又如周總理十二歲時就喊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人生在世,總要有所作為,不求光宗耀祖,大富大貴,但至少能閱盡繁華,問心無愧。

可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萬千眾生裡最平凡的一員,既無聰明才智,又無背景靠山。以至普通的我們,到底該怎樣努力才能安穩地過好這一生?

最後,我在《菜根譚》裡找到了答案:“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論《菜根譚》的處世之道: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一、高處立志。

中學時,我最喜歡這樣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撰

其實一個人最終的成就,往往體現在他最初的志向上。志存高遠,舞臺便如天地;心胸狹窄,天地亦為囚籠。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斯年少時只是一名小小的倉庫管理員。而他的立志發憤,竟然是因為一次上廁所。

那時的李斯26歲,是楚國上蔡郡府裡一個看守糧倉的小吏,工作沒有價值,未來也沒有前途。有天李斯到廁所解手,無意間驚動了一群在廁所裡安家的老鼠。

那群老鼠,骨瘦如柴,毛色灰暗,且又髒又臭,令人噁心至極。李斯看到它們的樣子後,內心一下子被震撼到了。

想想生活在在自己管理的糧倉裡的老鼠,一個個吃的腦滿腸肥,皮毛油亮,整日在糧倉裡逍遙自在。它們與廁所裡的老鼠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

論《菜根譚》的處世之道: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李斯不由得感慨萬千,同樣都是老鼠,只因所處的位置不同,以至命運竟然會有這麼大的差異。而自己在這個糧倉裡當了8年的小吏,一直碌碌無為,又何嘗不是如同這廁所裡的老鼠?

於是第二天,李斯離開了這座小城,決心要換一種方式過好這一生。後來他找到了當世儒學大師荀況,拜他為師,開始立志要尋找自己的“糧倉”之路。

20年後,李斯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把家安在了秦都咸陽的丞相府中,實現了自己要成為“糧倉”裡的老鼠的宏大志向。

所以,心有多大,一個人的世界就有多大。只要不斷的給自己定下高目標,不斷努力,提升修為,那就一定能夠成為不平凡的自己。

孟子說過:“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

可見,志存高遠是多麼重要。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志向決定舞臺。

在這個繁花錦簇的人世間,我們只有先把志向立高,才能把生命走遠。

論《菜根譚》的處世之道: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二、平處做人。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心高氣傲的人,他們在某個領域稍微有點成就,就開始洋洋得意,四處賣弄,覺得自己好像天下第一。但是他們忘了,有時候飛得越高,可能會摔的越狠。

正如孔子教導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們只有時刻保持謙遜平等的心態,才能學到更有價值的內涵,才能走向更輝煌的人生。如官渡之戰中的曹操,便是始終保持一顆謙遜的態度,才最終匡扶大業。

公元200年10月,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雙方相持數月,不分勝負,眼看曹操這邊糧草即將用盡,功虧一簣。結果突然喜從天降,許攸來投。

而正在洗腳的曹操,聽聞之後,興奮的連鞋子都沒穿,便慌忙地從帳篷裡跑出來迎接。見面後,曹操興奮地拉著許攸的手說:

“子遠,卿來,吾事濟矣。”

入座後,許攸問曹操:“袁氏軍勝,何以待之?今有幾糧乎?

曹操假裝鎮定:“還可以支撐一年。”

許攸說:“不對,再說。”

曹操:“額哈哈,還可以支撐半年。”

許攸故作生氣:“你這是不想打敗袁紹了嗎?”

曹操尷尬的說:“呵呵,剛才都是玩笑話,我現在其實糧草已盡,只能支撐一個月,為之奈何?”

從他們的對話可見,曹操當時一點也不嚴肅,一點也不高高在上。而且即便是危急關頭,生死存亡之刻,曹操還依然有心開個小玩笑,活躍一下氣氛。

可見曹操是完全把許攸當做平等的自己人來看待。因為只有熟悉的人,才能開得起玩笑。

而許攸,見到曹操竟然是如此的真情實意,內心瞬間感激涕零。因此,許攸遂把袁紹陣營的所有軍事機密全部說出。於是有了曹操奇襲烏巢,火燒糧草,斬首袁紹大將淳于瓊,至使袁紹集團瞬間大亂。

最後,曹操以少勝多,贏得了官渡之戰,成就了曹操一生的霸業。

論《菜根譚》的處世之道: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而反觀袁紹,志大智小,外寬內忌,剛愎自用,且目中無人,表面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實則心高氣傲容不下賢能。

官渡之戰還未起兵,便先怒關了仗義直言的老將田豐,失掉一員謀士;然後幾次三番不聽沮授的建議,以至戰局始終無所進展;最後烏巢被襲,糧草被燒又不去相救,自以為是的去猛攻幾個月都打不下來的曹操大本營。

最後兵無鬥志,將無戰心。張郃、高覽直接就帶兵降了曹操。以至袁紹被曹操打的潰不成軍,最後憂死冀州。

所以,如果說高處立志是一種智慧,那麼平處做人則是一種本事。


如《菜根譚》語錄:“醴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世間最美的味道,不過是平淡;世間最高的神人亦不過是平常。

所以,凡事平常心對待,心不高,氣不傲,並時刻保持謙遜的姿態,那麼好的結果自然會降臨在你的身邊。

論《菜根譚》的處世之道: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三、低處行事。

《菜根譚》:“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曾經我們年輕氣盛,總喜歡事事高調,處處耀眼,到哪裡都希望自己發光發亮,引人注目。

可是後來,當我們閱盡繁華,經歷了一番挫折,被困難碰的頭破血流之後才發現,原來低調才是本真。

在北京大學,誰都知道季羨林老先生是國寶級別的大師,但是他在平常生活中,總是毫無架子,走在人群裡,就像一個平常的老人,一點也沒有大師的樣子,

有一年,在北大新生入學的時候,一位學生因為身邊的行李太多,不好各處奔走辦理入學手續,於是便想找人先幫忙照看一下行李。

而恰好,一位老人從此經過,於是這位學生便叫住他,讓其為自己看一會行李。老人聽到後,沒有猶豫便欣然答應。

過了很久,這位學生匆忙地趕回來,見到那位老人,仍然靜靜地在那裡等候,絲毫沒有焦急或者不耐煩。這讓那位學生頓時心生感激,最後真誠的向老人道謝。而唯一的遺憾,是匆忙間竟然忘記了詢問那位老人的名字。

不久後,學校迎來了一年一度開學典禮,如往常一樣場面恢宏熱烈。突然,那位學生髮現走到臺上致詞的人,竟然是那天幫助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至此,他才明白,曾經給予自己幫助的那位老人竟是季羨林。

古語有云:“學到深處意氣低。”

一個人至高的品行就是本心自然地外露。季羨林老先生的舉手之勞不是為了修為或者名譽,但在低調隨和中彰顯了大家的風範。

論《菜根譚》的處世之道: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糞土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彩於夏月。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的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萬物之本的地位。

所以,凡事低調,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這世間的一切,才是人生至高無上的境界。


《菜根譚》語錄:日既幕而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橙桔馨香。

在這個繁華的世間,身為最平凡的我們,該如何努力過好這一生呢?

身處卑微時,學會高處立志,這是一種智慧;努力拼搏時,懂得平處做人,這是一種本事;最後功成名就,堅守低處做事,這是一種境界。

我想,只要我們都能夠努力做到這三點,那麼我們的人生,定然會絢爛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論《菜根譚》的處世之道:高處立志,平處做人,低處行事。

本人是文化領域愛好者,後期會不斷創作關於文化領域的優質文章,如果有覺得寫的不錯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紅色關注,後期小編會有更多的優質內容呈現,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