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雲臺二十八將’(四)

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員大將的畫像,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二十二、合肥侯堅鐔,字子伋,潁川襄城(今河南禹州市)人。

簡述‘雲臺二十八將’(四)


原為王莽政權官吏,後來投奔劉秀,隨同光武帝平定河北,鎮壓大槍等農民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后,拜揚化將軍,封㶏強侯。從軍圍攻洛陽,堅守南陽郡,參與平定鄧奉之亂,遷左曹,封合肥侯。建武二十六年去世。

二十三、淮陵侯王霸,字元伯,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西南襄城縣)人。

簡述‘雲臺二十八將’(四)


初為監獄官。光武帝路過潁陽時,王霸歸附光武帝,隨光武帝打敗王尋、王邑。公元23年,光武帝任大司馬,以王霸為功曹令史。公元24年,因殺王郎之功,封王鄉侯。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拜任王霸為偏將軍。公元26年,改封富波侯。

公元28年,大敗敵軍蘇茂、周建。公元29年,拜任討虜將軍。公元32年,攻打榮陽、中牟盜賊,全部攻克。公元33年,拜任上谷太守。

公元34年,王霸與吳漢等四位將軍率領六萬人,打敗盧芳部將賈覽及匈奴聯軍。公元37年,改封向侯。當時,盧芳和匈奴、烏桓聯合,王霸總計和匈奴、烏桓大小几十上百次交戰,很熟悉邊疆軍事,多次上書說應與匈奴結親講和,又建議由溫水漕運運輸,省去陸路運輸辛勞,建議都得到實行。公元54年,改封淮陵侯。公元59年去世。

二十四、阿陵侯任光,字伯卿,南陽宛城人。

簡述‘雲臺二十八將’(四)


原為宛城小吏,在劉演攻破宛城後,投降漢軍,隨後參與了昆陽之戰。更始元年,被封為信都郡太守。王郎起兵之後,他據城迎接劉秀,使劉秀有了反攻的基地。劉秀稱帝后封任光為阿陵侯。公元29年(建武五年)冬病逝。

二十五、中水侯李忠,字仲都,東萊黃縣人。

簡述‘雲臺二十八將’(四)


公元24年(更始二年),李忠和任光、萬脩迎接劉秀入信都。被拜為右大將軍、封武固侯。隨劉秀滅王郎、平河北。劉秀稱帝后,李忠任五官中郎將,被封為中水侯。此後又參加平定龐萌、董憲的戰爭。天下一統之後,李忠擔任丹陽太守多年,治績天下第一。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去世。

二十六、槐裡侯萬脩,字君遊,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

在更始政權時期被任命為信都令,劉秀宣慰河北之時,王郎起兵追捕劉秀,當時河北的郡國大多投降王郎,只有萬脩與信都太守任光、信都都尉李忠等人據守信都郡迎接劉秀,使劉秀有了反攻的基地。此後隨劉秀擊破邯鄲、平定河北。歷任偏將軍、右將軍,先後被封為造義侯、槐裡侯。公元26年(建武二年),萬脩奉命與揚化將軍堅鐔共攻南陽郡,因病在軍中去世。

二十七、靈壽侯邳彤,字偉君,信都郡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

王莽政權時期,擔任和成郡卒正。更始帝劉玄稱帝,拜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後,據城堅守,以待大司馬劉秀。隨同劉秀平定王郎之亂,拜和成太守,封為武義侯。劉秀即位,封靈壽侯,署理大司空,遷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建武六年(公元30年),辭官歸國,病逝於家。

二十八、昌城侯劉植,字伯先,右北平郡昌城(今河北鉅鹿縣)人。

簡述‘雲臺二十八將’(四)


王莽末年,據昌城自守。後來,歸順劉秀,協助招降劉揚。久經戰陣,平定河北,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后,封昌城侯,隨軍攻下洛陽。公元26年,平定密縣叛亂時候陣亡。

(完)

簡述‘雲臺二十八將’(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