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看城濮之战楚晋之间此消彼长

01

上期图文中介绍了武献兴晋的一些历史典故。在本期图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准备争夺霸主地位时,东方的齐国已衰落,南方的楚国却控制中原一些诸侯国,鲁、郑、宋、曹、卫等国都成了楚的盟国。晋文公要向外发展,碰到的障碍是楚国。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看城濮之战楚晋之间此消彼长

同楚结盟的国家中,宋是迫不得已,当晋文公上台,它就背楚亲晋。这自然为楚所不容,楚国就在公元前634年(鲁僖公二十六年)攻宋,第二年联合郑、许、陈、蔡四国围困了宋国都城。宋派人向晋求救,晋君臣认为这是报答宋国恩惠(指宋襄公给重耳流亡过宋时的礼遇),夺取霸权的好时机,就痛快地答应救宋。

02

晋军按照狐偃的建议,并不直接往宋与楚军战,而是先攻楚的盟国曹、卫、楚救曹、卫、宋国自解,晋还可以逸待劳,夺取胜利。晋假道卫攻曹,卫不借路,晋军只得渡河绕道攻曹,顺路夺取了卫国的五鹿(在今河南濮阳县北,或说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曹、卫不久就都被攻下。

在攻曹中,中军元帅郤縠病死,文公就破格提拔在战争中显露才华的下军融帅先轸为元帅。下军是三军中地位最低的,下军副帅是六位统帅中地位最低的一个。晋文公大胆破格提拔人才,打破等级地位的限制,这是晋国兴盛,文公能获得霸主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看城濮之战楚晋之间此消彼长

晋军攻曹、卫、楚让鲁派兵援卫,而不解宋围,且加紧攻宋。宋再次向晋求援。当时楚国的势力很强,晋国还不敢贸然同它直接交锋。先轸建议:让宋向齐、秦两国送礼,由齐、秦出面调解,若楚解宋围,我却把曹君扣留,并将曹、卫的土地分给宋。这样曹、卫势必不同意齐、秦调解。楚国也必然保护曹、卫利益而不给齐、秦面子齐、秦失了面子,就会支持我与楚作战。文公同意先轸建议,结果事情的发展果不出所料,齐、秦加入到了晋国一边。这一外交上的胜利,使晋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03

齐、秦与晋联合,楚成王知道形势对他不利,就从前线回到申地(今河南南阳),让申叔时从齐国的觳邑撤回,命令子玉从宋国撤军,避免同晋交战。子玉是楚国的令尹,是楚王之下的最高执政者,他骄傲自负,不听从成王退兵的意见,坚持要同晋国打仗,主要是为赌气。原因是棻贾曾批评他不仅不能治国,若让他带兵打仗,指挥超过300辆兵车的兵力就要吃败仗。子玉很不服气,他说,我不是要建立什么大功,而是要堵塞那些讲坏话人的嘴。成王见子玉不听从他撤兵的意见,就削减了子玉的兵力。

子玉攻宋不下,晋军又不前来交战,就派宛春同晋谈判,条件是楚撤兵,晋复卫成公位,还曹国土地。晋人却把宛春扣留起来,暗地里同曹、卫达成协议:晋让曹、卫复国,但必须同楚断交。曹、卫果然派人与楚断交。对此,子玉更为生气,马上带着军队北上与晋决战。这正是晋人所希望的,他们就是要把楚军引向北方,在适当的地方打击它。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看城濮之战楚晋之间此消彼长

楚军北上,晋文公却下令晋军后退三舍之地(一舍30里,古时日行30里住宿称为一舍,三舍即90里,成语“退避三舍”由此得来),以实践他流亡到楚时,对楚成王许下的诺言。晋文公流亡到楚时,成王隆重接待,在盛大的宴会上,成王问他回国后用什么报答他。晋文公说,若托您的福能返国,有朝一日两国不幸发生战争,我将退避三舍。若还不能得到您的谅解,我就只好左手执鞭,右手拿箭与您周旋一番了。文公的后退,一是要从道义上取得广泛同情,一是可把楚军北调,是一种疲敌之计。晋军于是后退90里到了卫国的城濮(今山东范县临濮集)驻扎下来。

04

到城濮来加入晋军营垒的还有齐、秦、宋国的军队。晋军后撤,楚国一些将士也主张就此罢手,子玉不肯,他以为晋军是怕楚,故一直追到城濮。他既误会了晋军退走是战略性转移,又没有注意到齐、秦与晋的联合及曹、卫的倒戈,他一到城濮扎下营荣,就派大夫斗勃以分轻的口吻向晋文公争挑战说:“我请求同您的土兵在这里角力一番,您可依在车前横木上与得臣(子玉的名)共同观赏吧!”晋文公让桌枝回答楚使:“明朝相见”。这是公元前632年(鲁信公二十八年)四月,春秋时期最大的一次战争就爆发了。

晋楚两军的兵力部署是:晋国三军投入战斗,有战车700乘,兵员3.7万人,另有齐、秦、宋军支援。楚国兵力具体数字不详,只知道楚王给子玉的是“西广、东宫与若数之六率”和原来围宋的军队。两国都以右中左部署军阵,晋上军对楚左军,下军对右军。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看城濮之战楚晋之间此消彼长

战争开始,晋下军副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突然冲人楚右军的陈、蔡军中。陈、蔡本是小国,战斗力不强,从楚乃不得已。遭到胥臣突然袭击,立即大败,楚右军被打垮。与此同时,晋上军狐毛树起中军大旗后撤,迷感楚军,中军却隐藏起来,下军栾枝也在陈地后让士兵砍下树枝拖在车后,扬起满天尘士,伪装惧楚逃跑。楚左军子西,以为晋军要逃,急忙追赶树起中军旗的狐毛。他求胜心切,造成狐军深入。

晋人见楚军中计,这时,元帅先轸、副帅郤溱指挥中军精锐对深入的楚军拦腰截杀过去,狐毛,狐偃率上军反杀回来,前后夹击,楚左军大部分被晋军消灭。子玉见左右两军都被打垮,急忙收兵退出战场,中军才得以保全。

晋军获得大胜,缴获战车100辆,活提1000。楚军抛下大批物资,晋军吃着楚军留下的粮食,在城濮休整了三天才班师回国。

05

楚成王听到子玉大败的消息,就派人对他说:“你若活着回来,有何面目见申、息父老呢!”这次战争中,以申、息地方军组成的左军大部被歼,死人很多。成王之意是要子玉自杀以谢罪。使者派出后不久,他又后悔,再派人追回前命。子玉走到连彀(约在今河南西华县南),未接到赦免令,就自杀了。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看城濮之战楚晋之间此消彼长

子玉是楚一员猛将,晋文公也怕他几分,听到子玉自杀的消息后,晋文公高兴地说:“莫余毒也已”(以后再没有人能同我作对了)。

子玉失败在他的骄傲轻敌,骄兵必败,自古皆然。成王既不赞成与晋战,就应严令子玉撤兵,他却不这样做,而是减少给他的兵力。楚军力量减弱,导致失败,成王也有责任。

楚中军未败,主力仍在,损失并不严重,就下令子玉自杀,轻易诛杀大臣,反映楚国政令上的偏颇,子玉的死和晋文公的高兴,足以说明楚成王的失策。

06

晋军胜利后,文公检查军纪,祁瞒所掌管的中军大旗失掉,牛马逃散,依法在军中处决。在返回途中,文公车上的武士舟之侨独自驾车先归,违反行军纪律,文公在赏赐有功人员后,当众把他正法。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这是晋国开了政令严明以法治军的先声。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看城濮之战楚晋之间此消彼长

这次大战楚败晋胜,除了战略、战术上的得失外,总的来说,楚国外交处于被动,比较狐立,楚王政令不明,战与不战,举措失当,领兵的子玉,刚愎自用,有勇无谋。而晋国内政、外交上都策略得当,将帅和协,足智多谋,治军有方,严明法令。这是两国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城濮之战是楚国北上方针遭受到的第一次严重打击,此后就只好转而经营南方。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也就在这一仗后确立起来。您对晋楚之争的结果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