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夠撫琴一曲越千年?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

“立象盡意”是中國傳統音樂的文藝心理和追求。古曲佳作不提倡對具體事物的臨摹,而是著眼於 “意境” 的營造。古曲《梅花三弄》便是“立象盡意”的代表佳作。所謂 “意”,也就是人格的修養,正心以誠“意”。在《梅》曲中,對梅花的描繪是 “立象”,託物以言志,讚美文人高風峻節、騷情賦骨的氣質。很多古琴名曲都有類似特性,如 《流水》 《白雪》不僅為了表現自然之象, 更重要的是表現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的境界。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夠撫琴一曲越千年?


01

江左第一人

魏晉風流雅士數不勝數,如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賢、王謝世家、桃源陶令等等,無不為後世所稱道。儘管這一時期名流如雲,但是仍然掩蓋不了“笛聖”桓伊的耀眼光芒。杜牧有詩: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潤州二首》。如果說《出塞》這首曲子早已埋沒在歷史的黃沙中,那麼有一首千古名曲你一定耳熟能詳,它就是膾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 ( 俄) 曾說過“優秀的演奏者要求鍵盤之外的許多深思,每個音必須在他身上喚起一種真正的充滿藝術使命感的音樂儀式”

想必能作出《梅花三弄》這首名曲的桓伊也非同凡人。的確,他自幼讀書習武,觀梅吹笛,個人集作曲與演唱一身,此外還擅長古箏彈奏,由於音樂才華過於出眾,時人讚譽他是:

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

除了音樂才華之外,桓伊並不是一個文弱書生,與“越名教而自風流”的魏晉狂士不同,他是武能安邦定國的軍事家,雖然他戰功赫赫,但從無狷狂之氣,為人低調率真。他曾為官一場造福一方,他曾為謝安向孝武帝高歌進諫。正因為曲性與如人性,桓伊才會有:“梅花調苦愁三弄,撫琴一曲越千年的大才。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夠撫琴一曲越千年?


02

三調梅花香

《梅花三弄》是我國古典音樂的一塊瑰寶,以其獨特的韻律和意境跨越四千多年的歷史長河,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經過琴家不斷傳承、改造與演繹,影響極其深廣。曲調清新、流暢、高雅,成了最受文人雅士喜愛的古曲之一。

1、曲調由來

音樂是靈魂的完美表現。——舒曼

現存可考的最早古琴譜集《神奇秘譜》曾有記載: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東晉名士,生性卓犖不羈)一次偶遇,王子猷命人對桓伊說:“聽說你善吹 笛,請為我吹奏一曲。”當時的桓伊已是位居顯貴,但他還是下車出笛,“為作三調”,吹奏完畢即上車離去。儘管這次偶遇,二人自始至終未曾直接交談一言,但同為風流名士,二人惺惺相惜,造就了一段歷史佳話,也由此誕生了千古名曲

《梅花三弄》

“臞仙按琴傳曰,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於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梅花三弄焉。”

2.曲名演繹

實際上,《梅花三弄》這個名稱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最初的名字其實叫《梅花引》、《玉妃引》。 什麼時候才出現三弄這個用詞的呢?從現有的典籍來看,至少宋朝之前還查無實據。入宋之後,慢慢開始有所展現,比如宋人傳奇《李師師外傳》,其中有“帝賜師師隅笙,命鼓所賜蛇鮒琴,為弄《梅花三疊》,帝銜杯飲聽,稱善者再”的描述。雖說是出自小說家的手筆,卻反映了重要的情況,至少可以使我們瞭解到,北宋已有了此曲,而且“三弄"也稱“三疊”。

在宋人的詠梅或詠笛作品中,《梅花落》、笛曲、三弄這樣幾個語言元素經常地聯繫在一起,如林逋《霜天曉角》 詞:“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甚處玉龍三弄,聲 搖動枝頭月。”

李清照《孤雁兒》:“笛裡三弄,梅心驚 破,多少春情意。”笛曲三弄成了一種樂曲的名稱。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夠撫琴一曲越千年?


3.樂器流變

《梅花三弄》誕生之初,也非琴曲,而是古笛曲,至少在唐朝,以梅花為歌唱對象的古笛曲才是主流。雖然古樂書所記載的笛曲名很少,但在詩人的吟詠中卻不難見到。

《清溪半夜聞笛》:“羌笛梅花引,吳溪隴水清,塞上秋浦月,腸斷玉關情。”

《從軍行》:“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

《與史朗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酉望長安不到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其後發展中才逐漸被古琴和古箏所取代,古箏清新靈動表現的俏麗可愛,古琴自由空靈格調更加高雅。在1973年,王建中先生又將《梅花三弄》改編成鋼琴曲,保留了原古琴曲當中的結構佈局,充分利用了鋼琴的豐富表現力,綜合運用中國傳統五聲音調與西方和聲的特點,使得五聲調性與歐洲和絃有了完美的融合形式。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夠撫琴一曲越千年?


03

弄為何意?造化“弄”曲

原始記載中,沒有提到桓伊所吹曲名,只是說“為作三調”,“梅花三弄”的明確稱呼,是宋朝才開始出現的。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解題,雲:以笛作下“聲弄、高弄、遊弄”的技法,與今琴中三弄,似有相通之處。

《梅花三弄》的 “三弄”指的是在琴的不同音區上做泛音演奏三次,即在琴上的低音區、中音區、高音區通過不同音區來表現不同形態下的梅花形象,這是《梅花三弄》中三次梅花主題刻畫的變奏, 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 弄,弄光影。《梅花三弄》的“弄”正是變奏的意思,通過作者巧妙 的演奏手法,展現出梅花“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的獨特魅力。

04

琴梅之好

嵇康曾評價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

在琴、棋、書、畫四藝中,琴被尊為四藝之首。古琴不僅音色清澈,格調高雅,最易與人的心境相融合,彈琴的時候,無不心氣和平;聽琴的時候,也無不神志安定。這種韻味,絕不是其他音樂可比的。而且,古琴製作精良,卓然不群,七絃十三徽,長三尺六寸五,頭、頸、腰、雁足、嶽山、龍池、鳳沼合眾之勢全然顯露出它的不平凡。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夠撫琴一曲越千年?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卜算子·詠梅》

“梅、蘭、竹、菊”,作為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毫不誇張地說,梅花是最具中國性的花卉。梅花生於苦寒之中,傲雪獨立,本身就有一種遺世而獨立的孤傲氣質,再加上它的花朵顏色 清麗不妖媚,花香清甜而不濃烈,花枝勁瘦而不繁蕪, 清雅不俗的精神氣質相契合,是古人理想人格的最佳載體。

基於此,琴與梅的結合也就順其自然,成為天作之合了。

琴之《梅花三弄》低沉委婉,按音與泛音的緊密結合巧顯梅花的優美雅姿。趙希鵠《洞天清祿》論“對花彈琴”,則主張以梅花之類“香清色不豔者”最為匹配。宋末元初這些梅花與古琴二雅相宜的生活體會和理論主張,正是琴曲《梅花三弄》得以興起與流行的社會氛圍。

《楊掄伯牙心法》有云:“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之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