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白古琴教學的思想與方法有哪些?

徐元白先生終生從事古琴文化事業,在古琴音樂園地裡辛勤耕耘,涉獵既廣又深,既博又專。在古琴普及教學方面更是貢獻巨大,碩果累累。從20年代初至50年代中,數十年如一日,他孜孜於組社授徒,傳習琴藝,學子眾多,成才率高,只要看看1956年全國琴人訪問錄音的統計數字就可見一斑了:當年全國應約錄音琴人共計82人,徐元白及其弟子就佔了7名之多。此誠非偶然也。究其根本原因,簡言之,就是徐元白先生對於古琴藝術普及有術、教學有方。因此,為了今日更好普及古琴音樂、提高教學效率,培養更多學子,總結和學習徐元白先生古琴教學的思想和方法乃是很有必要的了。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徐公的想法和做法不一定十全十美,本文只是提供了一個歷史的參照而已。

徐元白古琴教學的思想與方法有哪些?

△ 徐元白與夫人黃雪輝

一、 以普及古琴為己任

從1912年徐元白師從浙派古琴名師大休法師學琴開始,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的33年間,他的彈琴和教琴都是在業餘時間進行的。嗣後,他離棄官場,回到杭州,作為一位自由職業古琴家,居家教學古琴12年,直至終老而未稍懈。前後加起來,從事古琴藝術生涯整整四十五年。他痴迷於琴,嗜琴如命,執著於古琴事業,彈琴和鑽研琴論往往至於廢寢忘食、通宵達旦;購備琴譜典籍,收羅歷代名琴,廣泛結交琴友,到處拜訪名師,從不吝惜財力和精力。他意識到,古琴好聽,但絕不能孤芳自賞,定要把古琴介紹給民間大眾。1920年,徐元白和査阜西邂逅於大休法師的禪房,兩位琴家交流琴藝,結為知音,並相許為普及古琴事業而奮鬥。徐元白堅信古琴藝術的生命在於普及,從而樹立了終生從事古琴音樂教學的志向,以普及古琴文化為己任,積極探索、開拓推廣普及古琴音樂的道路。他採取的主要措施是組社和收徒,以琴社為載體,帶動教學,促進古琴普及。在他工作過的杭州、南京、開封、重慶等地,先後組建了青溪琴社、中州琴社、天風琴社以及西湖月會(今西湖琴社的前身),殫精竭慮,不遺餘力,前後培養的古琴弟子不下數百之眾,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遍及海內外。這就是他的古琴教學思想所開的花所結的果。

二、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古琴音樂博大精深,如何引領初學者入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徐元白在長期教學中形成了一條正確的教學思路: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學不邋等,諄諄善誘,引人入勝。從而把眾多初學者帶進了古琴音樂的富麗殿堂。

1.在學琴之初引導學生解決怕難思想:琴難學、譜難認、曲難記。徐公少年時期學過多種民族樂器,他明確告訴學生,相比之下,學古琴並不難。他說,學琴容易入門,彈好永無止境。他還說,認譜從零開始,一個一個譜字慢慢增多,就像小學生識字,一個一個認,日積月累,字識多了,便會看懂了。因此識譜也並不難。至於記曲,更不成問題,先學短小的曲子,通過練奏,手腦並用,也並不難記。尤其可貴的是他慈祥的笑容、和藹的教態令學子倍感親切近人,從而樹立了學習信心。

2.從簡易琴歌入手,先聽音,後識譜,放慢速度,掌握節拍,邊彈邊唱,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徐老教琴不用練習曲,一般先讓學生學《仙翁操》作為鋪墊,而後精選一首琴歌作為啟蒙曲。1953年教我彈琴時,便用《鳳求凰》作為初學教材。他先自彈自唱了一遍讓我聽,然後聽一個音,問這個音是從哪裡發出來的,怎麼發出來的,接著邊講解、邊指著這個音的譜字讓我認識。與聽音相結合,耳目並用,識譜真的不難。同時,他還用簡譜給琴譜注音,以助我認讀記憶。接著,又帶我照譜邊彈邊唱,饒有興味,而不感到難。既簡短又好聽的一首琴歌很快就學會了。

3.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聽音識譜到循譜尋音,從感性到理性,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既提高學習效率,又為今後自學打下基礎。徐公以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教育學生,使其終生受用。在初步習奏基礎上,徐師便放手讓學生自己先摸索,動腦筋、想辦法,按譜練習彈琴,徐師則從旁指點,肯定正確,指出錯誤,學生學得有興趣,先生教得有把握,做到師逸而功倍。他說,我想讓你嚐嚐魚的味道,再教你抓魚的辦法,以後沒有我,你自己也會抓魚,就不怕沒有魚吃了。

4.為學生彈琴入門設計了學琴路線圖。徐師教琴,先易後難,逐步提高,一般是:《仙翁操》——《古琴吟》或《鳳求凰》——《秋風詞》或《關山月》——《陽關三疊》——《思賢操》——《鷗鷺忘機》或《秋江夜泊》——《良宵引》——《憶故人》——《平沙落雁》——《漁樵問答》——《梅花三弄》。徐公說,學一曲,鞏固一曲,腳踏實地,穩步前進。在循著上列路線圖、逐步熟練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而學習任何其他樂曲,就可化難為易,基本上可以做到無師自通、自學成才。

徐元白古琴教學的思想與方法有哪些?

△ 徐元白像 1937年拍攝於中嶽嵩山華蓋峰

三、重視音準、節奏和表情

徐元白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強調必須重視音準、節奏和表情,並稱之為彈琴基本三要求。他說,從一開始就注意堅持,形成理念和習慣,可以終生受用。

1.音準是練出來的。徐公認為音準是彈奏樂曲的靈魂,是彈奏好壞的首要條件。比如說話,語音不準就無法準確表達思想感情,所以必須練好語音;彈琴取音不準當然也就無法表達曲情曲意。然而,音準並非天賦,而是後天練成的。他說,天賦的耳朵只能聽得更清,而聽準音則是靠多聽多練。為了幫助學生練耳,他首創了弦度分段取音法,以三絃為例,將弦長分為90等分,宮、商、角、徵、羽,高宮分別在90分、80分、72分、60分、54分、45分處,各分段都是整數。此法不僅理論有據,而且實踐證明正確,對習琴者學會聽音取音大有幫助。他令學生剪一紙條,按上述比例劃線,貼在三絃之下,邊彈邊聽,練好音準,樹立牢固的意念。

2.節奏是由樂曲進行的情感而生,由演奏者的氣息和意念而形成,是樂曲的骨骼,是曲調的生命線,它使曲調立體化。徐公十分重視節奏。他認為:調之有板,如馬之有韁,馬無韁則逸,調無板則弛。彈琴的要義,除了音準,就是節奏。為了更好地刻畫音樂形象,必須充分注意演奏時運指的輕重疾徐,選擇最恰當的節奏。不恰當的節奏會破壞曲調美,不可能演奏好琴曲。他說,節奏無是非,但有好壞。只有較好,沒有最好。所以,在古琴演奏上,留有一定空間,由琴人自主創造發揮。徐公在講解中,常引用《與古齋琴譜》中的論述:“雖同其音,或異其節,神情各別”,來說明節奏的意義和重要性,並提出掌握節奏的原則:“慢得情連而不弛,緊得意蓄而不洩”,“全曲節奏,始從緩起,漸漸入緊縈聚,復踢宕開,再作收結。”這也是琴曲全曲節奏的一般規律。

3.樂曲是具有思想內容和感情色彩的,一首樂曲反映了時代背景和作者意旨,學奏時要了然於心,才能在演奏中映現樂曲特色,才能使演奏的樂曲有血有肉有生命力。所以,徐公在講授琴曲時,儘管簡短如《仙翁操》,也要說明其來源和旨意。如教《憶故人》時,還用“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詩句啟發學生,以積蓄彈奏情感、進入演奏角色。他認為,乾巴巴的音符,即使音準、節奏都不錯,也絕不是好演奏。

四、打好左右手技法基本功

古琴的彈奏有賴於左右手的恰當配合。打比方說,右手管發電,左手管用電;右手提供紙張,左手畫出圖畫,兩手的動作必須發生在同一個時間點上,絕不可有絲忽參差。彈練琴曲時,必須堅持雙手同時並舉,如有困難,寧可放慢速度,以期得心應手。徐公認為,初學技法時,要集中精力打基礎,首先練好右手八法和左手四法,其他手法名目繁多,但都是由此而派生,可暫置之於不顧。他說,本立而道生,抓住牛頭,全牛就逃不了。待到打好基礎,其餘技法就可迎刃而解,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1.右手八法:用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名指,向內彈入,擘、抹、勾、打;向外彈出,託、挑、剔、摘,這八法是彈奏最基本的技法,看似簡單,卻要高度重視切實練好。學練的重點是部位和方法:明確右手四指的觸弦點、方向和力度;同向彈出和彈入的異同對比,從而牢固掌握八法的彈法要領。

2.左手四法:吟、猱、綽、注。這四法都是用來修飾琴音的,把自然彈出的琴音加工裝扮,以收美化原始音色、強化藝術感染力之效。一句話,就是為了彈得好聽。學練時,要領會吟和猱的內涵,區別兩者的異和同。鑑於各琴書琴譜對此二技法,表述有異甚至大不同,徐師除了簡要綜述介紹外,著重說明自己的看法,認為吟是先上後下止於本位,而猱是先下後上止於本位,兩者均為滑音,但搖動或移動的幅度和力度有異,不能互相混淆。綽和注則要注意的是兩者都是有機地綴於本音前的音頭,前者上移至音位,後者下移至音位,均起裝飾本音的作用,落指至本音位的距離要恰當,且必須一氣呵成,絕無痕跡,不佔時值。

五、講求琴德、琴藝和琴外功

古琴造型樸素大方,外觀高雅秀麗,音質古樸厚實,音色純正平和。古琴最具陶冶性情、盪滌心胸、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德育功能,是寓教於樂的最佳樂器。所以,古來讀書人都把它看成是修身養性的必備神器。琴人學習古琴的最大志趣在於提高自身的氣質和素養。因此,徐公認為,習琴者必須同時講求琴德、琴藝和琴外功,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學好古琴。

1.琴德。人們常說,要學彈琴,先學做人。這說明了琴人修德的重要性。徐公時時用《與古齋》中的名言來教育學生:“鼓琴曲而至神化者,要在於養心,心正,則言行亦正。”因此,他把彈琴和養德看得同樣重要。他認為學生的琴德應包括愛琴、愛國、愛人等內容,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做一個道德高尚、心境高超的琴人。

2.琴藝。提高琴藝是琴人理想追求的應有之義。他常說,彈琴容易入門,彈好沒有止境。他認為提高琴藝必須切實做到下列幾點:一要打好基本功,二要練習不間斷,三要求精不貪多,四要不孜孜於成名成家,五要提倡抱琴訪友切磋琴藝取長補短。

3.琴外功。文化素養是一種看不見的、而能推動提高演奏水平的潛在意識。徐公自身的實踐便是我們的最好榜樣。他具有深厚的國學基礎,遍覽經史子集,熟習詩詞歌賦,兼諳書畫藝術、多種民族器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些學養遷移到琴藝上來,便會如虎添翼,錦上添花。他希望學生都能重視擴大加深琴外功,把琴學得更好,彈得更出色。(高醒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