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够抚琴一曲越千年?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立象尽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文艺心理和追求。古曲佳作不提倡对具体事物的临摹,而是着眼于 “意境” 的营造。古曲《梅花三弄》便是“立象尽意”的代表佳作。所谓 “意”,也就是人格的修养,正心以诚“意”。在《梅》曲中,对梅花的描绘是 “立象”,托物以言志,赞美文人高风峻节、骚情赋骨的气质。很多古琴名曲都有类似特性,如 《流水》 《白雪》不仅为了表现自然之象, 更重要的是表现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境界。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够抚琴一曲越千年?


01

江左第一人

魏晋风流雅士数不胜数,如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等等,无不为后世所称道。尽管这一时期名流如云,但是仍然掩盖不了“笛圣”桓伊的耀眼光芒。杜牧有诗: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润州二首》。如果说《出塞》这首曲子早已埋没在历史的黄沙中,那么有一首千古名曲你一定耳熟能详,它就是脍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 ( 俄) 曾说过“优秀的演奏者要求键盘之外的许多深思,每个音必须在他身上唤起一种真正的充满艺术使命感的音乐仪式”

想必能作出《梅花三弄》这首名曲的桓伊也非同凡人。的确,他自幼读书习武,观梅吹笛,个人集作曲与演唱一身,此外还擅长古筝弹奏,由于音乐才华过于出众,时人赞誉他是:

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除了音乐才华之外,桓伊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与“越名教而自风流”的魏晋狂士不同,他是武能安邦定国的军事家,虽然他战功赫赫,但从无狷狂之气,为人低调率真。他曾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他曾为谢安向孝武帝高歌进谏。正因为曲性与如人性,桓伊才会有:“梅花调苦愁三弄,抚琴一曲越千年的大才。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够抚琴一曲越千年?


02

三调梅花香

《梅花三弄》是我国古典音乐的一块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跨越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经过琴家不断传承、改造与演绎,影响极其深广。曲调清新、流畅、高雅,成了最受文人雅士喜爱的古曲之一。

1、曲调由来

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舒曼

现存可考的最早古琴谱集《神奇秘谱》曾有记载: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东晋名士,生性卓荦不羁)一次偶遇,王子猷命人对桓伊说:“听说你善吹 笛,请为我吹奏一曲。”当时的桓伊已是位居显贵,但他还是下车出笛,“为作三调”,吹奏完毕即上车离去。尽管这次偶遇,二人自始至终未曾直接交谈一言,但同为风流名士,二人惺惺相惜,造就了一段历史佳话,也由此诞生了千古名曲

《梅花三弄》

“臞仙按琴传曰,是曲也,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梅花三弄焉。”

2.曲名演绎

实际上,《梅花三弄》这个名称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初的名字其实叫《梅花引》、《玉妃引》。 什么时候才出现三弄这个用词的呢?从现有的典籍来看,至少宋朝之前还查无实据。入宋之后,慢慢开始有所展现,比如宋人传奇《李师师外传》,其中有“帝赐师师隅笙,命鼓所赐蛇鮒琴,为弄《梅花三叠》,帝衔杯饮听,称善者再”的描述。虽说是出自小说家的手笔,却反映了重要的情况,至少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北宋已有了此曲,而且“三弄"也称“三叠”。

在宋人的咏梅或咏笛作品中,《梅花落》、笛曲、三弄这样几个语言元素经常地联系在一起,如林逋《霜天晓角》 词:“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 摇动枝头月。”

李清照《孤雁儿》:“笛里三弄,梅心惊 破,多少春情意。”笛曲三弄成了一种乐曲的名称。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够抚琴一曲越千年?


3.乐器流变

《梅花三弄》诞生之初,也非琴曲,而是古笛曲,至少在唐朝,以梅花为歌唱对象的古笛曲才是主流。虽然古乐书所记载的笛曲名很少,但在诗人的吟咏中却不难见到。

《清溪半夜闻笛》:“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清,塞上秋浦月,肠断玉关情。”

《从军行》:“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与史朗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酉望长安不到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其后发展中才逐渐被古琴和古筝所取代,古筝清新灵动表现的俏丽可爱,古琴自由空灵格调更加高雅。在1973年,王建中先生又将《梅花三弄》改编成钢琴曲,保留了原古琴曲当中的结构布局,充分利用了钢琴的丰富表现力,综合运用中国传统五声音调与西方和声的特点,使得五声调性与欧洲和弦有了完美的融合形式。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够抚琴一曲越千年?


03

弄为何意?造化“弄”曲

原始记载中,没有提到桓伊所吹曲名,只是说“为作三调”,“梅花三弄”的明确称呼,是宋朝才开始出现的。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解题,云: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与今琴中三弄,似有相通之处。

《梅花三弄》的 “三弄”指的是在琴的不同音区上做泛音演奏三次,即在琴上的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通过不同音区来表现不同形态下的梅花形象,这是《梅花三弄》中三次梅花主题刻画的变奏, 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 弄,弄光影。《梅花三弄》的“弄”正是变奏的意思,通过作者巧妙 的演奏手法,展现出梅花“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的独特魅力。

04

琴梅之好

嵇康曾评价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在琴、棋、书、画四艺中,琴被尊为四艺之首。古琴不仅音色清澈,格调高雅,最易与人的心境相融合,弹琴的时候,无不心气和平;听琴的时候,也无不神志安定。这种韵味,绝不是其他音乐可比的。而且,古琴制作精良,卓然不群,七弦十三徽,长三尺六寸五,头、颈、腰、雁足、岳山、龙池、凤沼合众之势全然显露出它的不平凡。

古曲《梅花三弄》,何以能够抚琴一曲越千年?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兰、竹、菊”,作为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毫不夸张地说,梅花是最具中国性的花卉。梅花生于苦寒之中,傲雪独立,本身就有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孤傲气质,再加上它的花朵颜色 清丽不妖媚,花香清甜而不浓烈,花枝劲瘦而不繁芜, 清雅不俗的精神气质相契合,是古人理想人格的最佳载体。

基于此,琴与梅的结合也就顺其自然,成为天作之合了。

琴之《梅花三弄》低沉委婉,按音与泛音的紧密结合巧显梅花的优美雅姿。赵希鹄《洞天清禄》论“对花弹琴”,则主张以梅花之类“香清色不艳者”最为匹配。宋末元初这些梅花与古琴二雅相宜的生活体会和理论主张,正是琴曲《梅花三弄》得以兴起与流行的社会氛围。

《杨抡伯牙心法》有云:“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之韵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