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至暗時刻:出貨量超過華為不到一週,海外市場接連傳來噩耗

3月20日,小米集團副總裁盧偉冰,轉發了一則疑似出自於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2020年2月)。報告中顯示,三星在當月出貨1820萬部手機,蘋果出貨1020萬部手機,小米出貨600萬部手機。而華為從第二退至第四,出貨550萬部手機。雖然只有50萬部之差,但超過華為就意味著國內第一,這是很大的榮譽。於是乎,該報告被多名小米高管轉發,或謙虛,或發表“獲獎感言”,總而言之,這是大喜的一天。

小米的至暗時刻:出貨量超過華為不到一週,海外市場接連傳來噩耗

由於動靜比較大,發現數據報告被“首發”的Strategy Analytics回應道:“有關網上流傳的‘2月手機排行榜TOP6’並非官方發佈的數據,隨後會發布一份聲明,望請各位停止轉載。”此回應一出,吃瓜群眾誤以為是“數據造假”,紛紛指責以盧偉冰為代表的轉發者。好在Strategy Analytics的聲明來得也快,盧偉冰轉發的數據沒有錯,小米的出貨量確實超過華為。之所以要求“停止轉載”,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做的表,被別人發佈了”的所有權問題。

小米的至暗時刻:出貨量超過華為不到一週,海外市場接連傳來噩耗

一件大喜事,由於慶祝得比調研方早了一些,硬是弄得一波三折。有讀者就要問了,這明明才“一折”,哪來的“三折”?剩下的兩個波折來自於海外:3月5日(超過華為不到一週),小米關閉了在英國的唯一一家小米之家,給出的回應是“西歐業務快速增長,調整零售策略”。但是在Android Authority的相關報道中,卻指出這家於2018年11月10日開放的小米零售店,關閉另有原因。銷售渠道受制於當地的電信運營商,產品未能贏得消費者的持續關注,營收無法承擔Westfield(倫敦最大的購物中心)的租金。

小米的至暗時刻:出貨量超過華為不到一週,海外市場接連傳來噩耗

歐洲是小米主攻的海外市場之一,而英國又是歐盟的“(前)三駕馬車”之一,具有相當的示範作用。如若不是虧損得特別厲害,想來小米不會將其關閉。此前Canalys曾提到過“小米手機出貨量,在歐洲增長迅速”,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中國消費者,都期待小米復刻印度市場的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高增長率的背後是基數小和新鮮感,且歐洲市場比印度市場更為成熟,對手機參數和製造工藝有著更高的要求。像“新鮮感退卻之後,小米能否在歐洲站穩腳跟”的問題,因為小米之家在英國市場的碰壁,變得撲朔迷離。

小米的至暗時刻:出貨量超過華為不到一週,海外市場接連傳來噩耗

最糟糕的是“第三個波折”,小米的“海外大本營”也傳來了噩耗。據India Today(今日印度)消息,當地已經發布封鎖令,三星、小米、OV等手機廠商需要關閉所有的工廠,解禁日待定。這次“封鎖”,對於長期霸佔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小米,是一次不小的打擊。本身小米就依賴代工,常常出現產能跟不上的問題,所以庫存相較於三星OV就少上許多。而且印度市場的熱門機型,大多都是入門級智能手機,利潤很小。一旦“封鎖時間”拉長,很有可能影響到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日常運營。

小米的至暗時刻:出貨量超過華為不到一週,海外市場接連傳來噩耗

再看小米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據“安乎都護府長史”統計(2020年2月中國市場銷量報告):華為及子品牌榮耀累計佔有43%,同比銷量增長率為-46.13%;OPPO佔有15.74%,同比銷量增長率為-65.41%;Vivo累計佔有15.66%,同比銷量增長率為-65.50%;蘋果佔有13.88%,同比增長率為-46.25%;小米累計佔有9.71%,同比增長率為-38.77%。整體上來看,小米的表現其實還不錯。但一旦細究就會發現,母品牌小米的市場份額已經跌至2.73%,要知道三星都有0.8%。結合前面提到的海外市場情況,小米正面臨自己的至暗時刻。(李雙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