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体现

早上,我关掉电视让孩子去看书,儿子生气的问我:“为什么小孩停课还要不停学?而大人停工却可以无所事事?”

  我一时语塞,难怪我每次叫他看书,他都一脸不情愿。

  病毒肆虐,复工推迟,开学延期,我们不得不宅在家里。闲下来的日子,我终于明白,一个父母忙着娱乐、沉溺于手机的家庭,能怪孩子只顾玩耍看电视吗?

  一个父母忙着学习充电,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还怕孩子不受到感染熏陶吗?

  一位老师说:“当假期结束,大家都摘掉口罩,不一样的父母陪伴,不一样的假期生活,也让孩子走向不一样的轨迹。”

  深以为然。

  近日,微信群里不少家长又活跃起来了,抱怨声一片:

  快要被孩子逼疯了……

  日上三竿了,孩子还没有起床。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完全不在状态。

  孩子对着视频里的老师神游,完全听不进。

  孩子在家自由散漫惯了,书没看两分钟又想玩了。

  最后,在班主任刨根问底的追问下,才发现,这些孩子背后的家庭,很多都是这样的:

  家长作息不规律,熬夜晚睡,导致孩子也睡得晚。

  孩子没有休息好,学习状态自然不好。

  孩子在学习,父母却在追剧,孩子怎能在状态。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体现

  在这个最长的年假里,我一度荒废了自我,也荒废了孩子。

  在我忙着追剧,吃喝玩乐的时候,孩子玩游戏玩的不亦乐乎,看似和谐又充实的亲子时光里,我收获的只有无聊和空虚,而孩子更是好久没有碰书了。

  刷剧,刷抖音,玩游戏这种躺着就能收获的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什么也没有留下。

  然而,当我想带着孩子远离这种有毒的状态时,才悲哀的发现,多日的堕落与放纵,让孩子习惯了懒散。一看书就没劲,一写作业就发困,不催就不学习。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体现

  都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是父母的奋力托举。每个差劲的孩子背后,其实也都有父母不经意的摧毁。

  一样的宅在家,一样的上网课,不一样的父母陪伴,不一样的假期生活,不一样的学习态度,开学后,有人还在原地踏步,甚至走下坡路,而有人,却已经走向质的飞跃。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一一体现出来。

  英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指出,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

  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

  国民才女武亦姝,小时候调皮,不喜欢读书。武爸爸便每天下午4:30就开始关掉手机,专心陪她读书,玩角色扮演名著情节,改编故事结尾,玩诗词接龙。带着她在书海里徜徉,享受文字的博大精深。

  奥巴马在当选总统期间,再忙也要抽空经常带两个孩子到书店购书,带着全家一起博览群书,每天还挤出睡前阅读时间,陪着女儿玛利亚读完7本哈利波特,给予了孩子最好的亲子陪伴。

  49岁的宿管阿姨,在儿子三年级开始,坚持每晚陪儿子一起读书,儿子考上大学后,她通过旁听上课,上网课,和儿子相互打气鼓励,一起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她说,家庭一起学习的这种氛围非常重要。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体现

  陪伴从来不是父母牺牲自己,而是言传身教,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更是在精神上的引领。

  表姐平时工作忙,可是多年来,不管下班多晚多累,都坚持亲子阅读,哪怕只有几分钟。她说,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哪怕只是一分钟,两分钟,对孩子来说,是天堂,影响很大。

  疫情爆发后,表姐更是早早做好规划,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非休息时间都不可以碰电子产品。

  表姐自己定了读完5本书和减肥10斤的的计划,表姐夫则是练书法和锻炼身体,小外甥更是写作业,复习功课,读课外书,上网课,把每天的时间排的满满的。

  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好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对了。

  隔离在家的这段时间,父母就是孩子最直观的学习榜样,你的好坏,他都会复印下去,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做父母的要先去努力。

  最好的陪伴,莫过于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2月8日,俞敏洪发布了一则视频,他认为,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是爱,但不是溺爱。

  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是3~10岁,在这个时刻父母应该:

  首先,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帮助孩子建立规矩和自我控制,而不是失控;

  第三,帮助孩子建议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而这些,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引导。

  据《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数据显示,98.4%的中国家长认同“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一观点。

  然而,在“家长陪伴孩子做的事情”这项调查中,高达59%的比例竟然是哄孩子睡觉,吃饭等家务性活动。

  陪伴,陪是行动,伴是内心,没有走心的陪伴,只是陪同而已。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有质量的陪伴呢?

  ☞ 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清华学霸教子经》提到,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去年,广西状元杨晨煜以730分刷新广西高考理科最高分纪录。

  杨妈妈在谈到学霸是如何养成时说: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问题能力时,监督养成好习惯。

  监督过程很痛苦,要时刻督促,留意着孩子。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很好走。

  并且,父母也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丢在一边玩手机,要做好榜样。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体现

  就像成长教育专家兰海说的,每个人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家长最初的陪伴很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那就是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 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采集了大量家庭数据发现,在3-4岁动手能力就得到锻炼的孩子,与15-16岁才开始的孩子相比,长大后普遍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且拥有更和谐的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

  家长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孩子分担家务:煮饭做菜,搞卫生,洗衣服等,只要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都可以让孩子去尝试,去探索。

  做不好没关系,生活何尝不是学习,从课本走进生活,唯有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才有行走世界的勇气。

父母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将在孩子身上体现

  ☞ 陪伴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近年来,频发的熊孩子事件和高学历低素质事例,暴露了一个事实:很多家长过分的追求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却缺失了对孩子品德教育。

  很多时候,由于工作忙没时间且局限于说教,我们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很难见效,但此次的武汉疫情很好的给孩子上了一节品德课。

  现在,不妨每天抽个时间,和孩子一起谈论当下新闻:发国难财、哄抬物价、造假卖假口罩、造谣散谣、隐瞒病情行程、恶意伤害医护人员、老人小孩捐款、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捐口罩捐物资、有家不能回的疫情一线人员……

  和孩子共同探讨这些事件背后善良,大爱,感恩,丑恶,自私,冷漠,无知……

  讲100个大道理,不如让孩子见识一次。除了学习知识,孩子更应该先学会做人。

  知乎有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有一个回答说的特别好: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今天,不让孩子吃学习的苦,理解生活的难,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明天,我们的孩子可能因为缺乏自制力、竞争力,而被社会淘汰。

  假期终将结束,孩子一时的放纵享乐,可能换来一生的卑微。

  作为父母,我们责无旁贷,要用陪伴引领孩子度过一个积极而充实的寒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