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本文所指的園林大樹主要是指胸徑20cm以上、主幹4m以上的落葉喬木和胸徑15cm以上、主幹4.5m以上的常綠喬木,因規格大、樹齡長、再生能力相對較弱,增加了移植成活的難度。在園林綠化施工中,因養護不當造成移植大樹死亡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中大部分是由於樹體失水枯萎或地下積水爛根而死。

因此,提高園林大樹移植成活率已成為園林施工關注的熱點問題,有利於園林景觀成景和節約後期養護成本。

1供水

目前在新植園林大樹養護中,常採用澆水、噴水、滴灌等方法。

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1.1澆水

澆水是補充土壤水分最基本的方法,供水量大、操作簡單,但澆水時間和澆水量對新植大樹成活的影響很大。澆水不及時或水量不足,土壤長時間處於乾燥狀態,根系不僅無法吸收到土壤養分,而且還會導致樹木內的水分倒流,造成失水枯萎甚至死亡。澆水過量,則通氣不良,造成根部作用減弱,影響根系的髮根與生長,嚴重的甚至爛根死亡。

所以,新植大樹要嚴格控制澆水量。移植後第1次澆水一定要澆透,從土坨外圍邊澆邊搗實,搗實過程中不要傷及原土球,澆水不能急水漫灌而應細水長流,適當延長澆水時間,使土球充分吸水。澆1次透水後,根部土壤含水率應保持在60%左右,防止“外焦裡不熟”,即表面看上去是潮溼的,但表土以下仍很乾燥。以後應視天氣情況、土壤質地,實地檢查後謹慎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同時要防止樹池積水。種植時留下的澆水穴,在第1次澆透水後應填平或略高於周圍地面,以防積水。新植大樹栽後必須保證連續灌3次透水,以後根據土壤和氣候條件適時補水,澆水時建議結合使用生根劑和殺菌劑,可起到防腐促根作用。

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1.2噴水

使用高壓水槍等設備,將水直接噴灑到樹幹、樹葉、樹根(裸露)處,不僅可直接快速補充樹體地上部分因蒸騰作用失去的水分,而且還能改善樹體周圍的小氣候環境,提高空氣溼度,降低空氣溫度,利於新栽大樹的成活和生長,但較費工費時,尤其是高大樹木的操作困難。在園林施工中應做到勤噴水,尤其是高溫乾旱天氣需早晚多次噴灑,注意避開中午高溫(11:00~15:00)時噴灑。噴水要求細且均勻,包括樹體地上各部位和周圍空問,噴灑前可採用稻草、編織袋覆蓋樹池等措施,以防過量水滴進入樹池。

1.3滴灌

新栽大樹滴灌是借用“吊瓶”的醫學原理,在大樹底部或枝幹上掛若干個裝滿清水的清水瓶或大樹營養液(胸徑平均每10cm掛1個吊瓶,底部和上部可同時掛),夏季高溫時吊袋宜掛在背陰處以防止太陽灼曬,影響營養液水質,冬季大樹休眠期儘量不掛(北方)。吊袋上面可標註掛袋日期,便於觀察大樹吸收情況,確定是否定期加水或者更換營養液,省工又省錢,園林綠化中多采用此法。

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2保溼

保溼是通過人為操作減少或抑制樹體蒸騰,保持樹體水分,常採用包乾、修剪、遮陰、噴施抗蒸騰劑等方法。

2.1包乾

用草繩、蒲包、氈布、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幹和比較粗壯的分枝,這些包紮物具有一定的保溫性和保溫性

。目前,北方一些地區採用塑料薄膜包乾,在冬季樹體休眠階段效果較好,但在樹體萌芽前要及時移除。因為塑料薄膜透氣性差,不利於被包裹枝幹的呼吸,尤其是高溫季節內部熱量難以及時散發會引起高溫,灼傷枝幹、內芽或隱芽,對樹體造成傷害,需及時剝除或撕破。

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2.2修剪

必須正確協調樹體保溼與樹型關係,否則會影響樹形或成活,正確的修剪可大大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新植園林大樹修剪的程度應視土球的完好度和樹種萌發性而定,土球完好者宜輕剪,反之則重剪。萌發性強的樹種可重剪,反之則不能重剪。修剪的方法較多,常用摘葉、短截、回縮等方法。剪口應與著生枝平齊,不留小橛,以利癒合,傷口較大時建議塗抹傷口。針葉樹疏枝要留1~2CIYI小橛,簇生枝或輪生枝需全部疏去者,應先疏剪其中一部分,待剪口癒合後再疏去其餘部分,以免造成環狀傷痕,影響生長。

修剪應根據苗木的不同品種、不同類型、不同地段、不同生態特性進行,將枯死枝、衰弱枝、病蟲枝等一併剪下,並對生長過旺枝進行適當回縮,改善樹冠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培養理想的樹形,確保樹木、模紋造型在順利生長的前提下剪出優美造型。上海交通大學對上海市156個植物群落中植物滯留水分能力的研究表明,針葉植物比闊葉植物高3%左右,因此闊葉大樹移植修剪往往比針葉大樹修剪重。

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2.3遮陰

在大樹移植初期或高溫乾燥季節,宜搭建遮陰棚遮陽,以抑制樹體的蒸騰作用。遮陰度以70%為宜,讓樹體接受部分散射光,維持樹體的光合作用。

2。4施用抗蒸騰劑

施用抗蒸騰劑能降低植物的蒸騰速率,施用後植株的蒸騰作用受到抑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營養吸收等多種生理活動受到抑制,對樹體的生長不利。因此,施用時必須嚴格控制濃度,讓藥劑充分溶解,在園林綠化實際施工中此法採用較少。

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2.5保水劑

將保水劑與種植土混合(按0.3‰加保水劑)回填覆蓋,覆土後留出凹槽,灌水再覆土(若是山地或其他無法灌溉的地區,可吸足水後施用),防止乾枯,提高移植大樹的成活率。從目前實際經驗得知:保水劑的使用壽命在2年左右;保水劑的吸水倍率通常在300以上,但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吸水倍率會減小;以澱粉為主要原料的保水劑會自動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化學原料則沒有保障。

3排水

園林中常用地形排水、明溝排水、管渠排水、機械排水等方式。具體操作應視綠地技術要求、地理位置、出水口、排水性能、樹木特性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選用。

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地形排水即利用地面坡度使雨水彙集,再通過溝、谷、澗、道路等加以組織規劃,就近排入附近水體或城市雨水管渠。此法經濟適用,便於維修,且景觀自然,是目前園林景觀中最常用的排水方法。在園林施工中,應注重保護和維持綠地適宜的坡度,一般要求最小坡度為0.5%,防止積水。明溝排水通常用於排除地面水,一般採用土質明溝,在某些地段根據需要也可用磚、石或混凝土砌築明溝,斷面形式常採用梯形或矩形。明溝排水操作簡單,方便檢查與維護,但景觀美觀較差。在地勢低窪的種植處,宜設置明溝並經常檢查維護,保證良好的排水功能,做到雨止水乾。

4新植

1年左右大樹水分管理栽植1年左右的大樹支撐固定不牢固,大風或其他人為破壞易造成根系鬆動,損傷大量的新生根,導致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造成死亡。許多管理人員認為栽植1年的大樹可以將支撐物去掉,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很不科學。成活1年的大樹根系尚不發達,幼根對土壤的固著力仍較弱,因大樹的樹冠太大,風力或人力破壞易造成大樹大幅度擺動而傷及幼根

。新植1年-148-左右大樹需要的水分沒有新植時量大,應視天氣和樹種而定,保持土壤溼潤即可。

園林大樹主要採用這三種水分管理技術,大大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5結語

​綜上所述,新植園林大樹水分管理養護可歸納為供水、保溼、排水等3方面。在實際的園林綠化施工中,要根據樹體根系的完好情況、樹種生長特性與萌發性,確定澆水、修剪、遮陰等方法與程度;要根據土壤條件、地形、地下水位等情況,確定排水的方式方法;要隨季節、種植時間等要素的變化,及時、有重點地做好各階段工作,提高大樹成活率,創造優美的園林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