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有》:解讀拜厄特作品中追求價值自由的女性形象

在文學創作當中,女性主體創作,作為其最為重要的主題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時間當中存在。在許多女性作家的作品當中,都試圖以女性主義的思考,對男子為中心的社會觀念進行回應。而英國作家拜厄特的代表作《佔有》,在女性主義思想的作品當中具有著重大的意義。

拜厄特不僅是一名文學作家,更是一名學者和文學評論家,他認為小說本身就應該反映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對於讀者的啟發,而拜厄特與其它關注女性地位的作家一樣,也著重描述了許多女性的現實生存狀態,以及思想意識和社會關係等。

《佔有》:解讀拜厄特作品中追求價值自由的女性形象

英國女作家拜厄特

女性的獨立與心靈的自由抗爭

拜厄特筆下的女性人物們,總是在試圖逃避外在的禁錮。

對於自己的作品,拜厄特曾經這樣評論過,

“我們渴望婚姻和孩子,我們渴望婚禮,浪漫的愛情和性生活,我們渴望做正常人,”

但是另一方面,對於女性作家群體的共有的創作主題及,對於女性的逃避婚姻與家務的這一追尋自由的抗爭,也具有著明顯的涉及,而他的代表作《佔有》就是對這一抗爭做出的最為出色的解釋。

《佔有》的情節具有著兩重性,講述的是在20世紀末和19世紀中期,這兩個不同的時間段內的“浪漫“的愛情故事。塑造出了既有不同又有相似的女性人物,而透過在角色之間的徘徊,這部作品以其情節當中的愛情故事,嘗試告訴社會當中的女性獨立與自尊的重要性。

拜厄特通過角色,也承認愛情本身也可以激發女性的活力,但是她也認為女性應該將事業與生活直接分離。生活當中的許多繁瑣的事情,都會對女性的事業本身產生一定的障礙,因而他的這部作品的結尾之處就感嘆道,“愛情是可怕的,是一個毀滅者”,通過這部作品不同的女性人物,拜厄特強調了女性在社會當中的自由與權利。

《佔有》:解讀拜厄特作品中追求價值自由的女性形象

女性選擇事業的權力

而拜厄特的這部作品,與傳統的小說創作模式並不同的是,並非直接通過敘述的手法來展開其情節的進行,而是運用多方位的,例如書信、日記等去將所要表達的角色充分立體的呈現出來。

在他的作品當中,拉莫特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位女詩人,也是作者虛構的另一位男詩人艾什的情人,拉莫特是作者根據其自身獨具特色的男女平等這一最為基本的原則產生的女性角色的形象。

拉莫特從小受到自己父親的影響,在詩歌創作上具有著極強的天賦,並且對於外在的自然等都具有著一定的感受力和犀利的寫作能力,但是其寫作的內容本身,違背了當時社會的道德標準,因此並沒有得到一定的尊重。

拉莫特的個性就是一位獨立的,抗爭者的狀態。

並且拉莫特為了通過逃離男人的社會,進而進行獨立和另一位女性布蘭奇一起,實驗了一種沒有男人的生活。

他們試圖證明,獨立的女性們可以一起享受自身獨具特色的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拜厄特描述這一情節和人物,其實恰恰就想要表達在那一個時代,對於女性的獨立的追求遠勝過單純的愛情的美好,也是作者具有的女性主義思考的獨特表達。

《佔有》:解讀拜厄特作品中追求價值自由的女性形象

愛情是女性事業與獨立的敵人

愛情與親情往往成為獨立女性的敵人

並且,具有不同意味的是,拜厄特本人認為,愛情是女性的事業和追求獨立的最偉大的敵人。

在這部作品當中,拉莫特就把獨立作為自己生命當中最為重要的一方面而存在,就像剛開始遇到艾什的時候,拉莫特本人也因為其自身的獨立信念而試圖拒絕。

而後面在艾什的不懈的追求與愛情的攻勢之下,拉莫特又以自己的愛情回應了他,並且最後有了愛的結晶,這一進程也對拉莫特的寫作具有了愛情的推動作用。

但是,這一男歡女愛的狀態使得拉莫特的女伴布蘭奇對於自己的生活,開始完全的絕望,甚至最後進行了投河自盡。

拉莫特在發生這件事之後,深深的感覺到,這種愛情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獨立的狀態,因此,毅然決然的和艾什分手,並且繼續了自己的獨立生活。

並且,並不僅僅是愛情,像子女這種角色也會影響女性對於自己追求獨立事業的選擇。

在懷孕的拉莫特。每天牽掛自己女兒的狀態之下,使得再也沒有更為好的文學作品形成。並且也因為和女兒的疏遠,使得女兒並不理解他,甚至將他看做事和世界沒有關聯的老女人。

女伴的自殺也在他心中產生了巨大的痛楚,使其創作生涯,進入了崩潰的階段。

而在這部作品當中另一方面,也顯現出一個問題,即婚姻本身也會使具有才華的女性成為其犧牲品,艾什的妻子艾倫就是現實的例證。

艾倫雖然不能和拉莫特進行直接比較,但是他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去支持自己丈夫的選擇。在當時的社會當中有許多家庭的婦女,都並不滿足於對於自己丈夫的服侍。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認為自己也可以達到一種程度。而艾倫自己也在生活當中悄悄寫著日記,並且在閱讀了拉莫特的著作之後,為其文筆的強大感到震驚,並且極端的羨慕。

通過艾倫這一人物形象,拜厄特所要表達的就是,對於那些直接依靠丈夫生存的女性,很大程度上也會在丈夫的愛情當中成為一個失敗者。在丈夫死去之後,艾倫關於自己悲哀的婚姻的回憶,更是使得這一問題明顯的呈現出來。

《佔有》:解讀拜厄特作品中追求價值自由的女性形象

女性關於獨立的追求

現代性視角下的女性獨立讚歌

在這部作品當中,另一個20世紀末的愛情故事,也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探討了在這兩個不同的時間當中的社會女性,對於愛情和男女關係之間的不同的認識。

而與拉莫特構成對照的人物就是莫德,是一位女性主義的學者,是拉莫特的後代。不僅在外表上具有著極端相似性,並且在選擇的生活和獨立等各方面都具有著接近的狀態。

莫德是女性的自我價值實現的狀態,它具有著自己獨立的職業,並且在學術的圈內具有著名氣,是現代的成功女性的典範,也像拉莫特一樣,追求獨立和精神上的自由。

他也跟拉莫特一樣,害怕因為愛情失去自由,因此追求獨居的生活。但是在面對真正愛情的時候,莫德因為深受現代文明的影響,在愛情面前表表現的極為的遲鈍。因此也使得。莫德沒有像拉莫特一樣的熱情。

另一方面,和另一位女性艾倫構成對照的是瓦爾,但是這兩個女性之間對待自己愛情的態度卻是極為不同。他也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去照顧他深愛的情人羅蘭。而後來的羅蘭的成功也使瓦爾覺得極端壓抑,並且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迷茫與厭倦。

在愛情上,瓦爾和他的前者對照的艾倫,同樣都是失敗者,但是,兩個人所產生的行為卻是徹底的不同,艾倫作為婚姻當中的失敗者,最終黯然退場,但是瓦爾卻勇敢的追求另外的幸福。他毅然的離開了已經對婚姻背叛的羅蘭和另一位充滿朝氣的男性組建了新的家庭。

從瓦爾身上,讀者們可以完全看到不同的時代當中不同的女性的選擇,這一選擇也是其命運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因而呈現出了拜厄特最為根本的觀點——

女性只要勇敢的追求獨立,終究會尋求到自己生命本身的價值和最終的幸福結局。

《佔有》:解讀拜厄特作品中追求價值自由的女性形象

女性關於獨立的抗爭

黑暗化女性形象,恰恰是獨立自由女性的代表

在傳統的社會當中,對於獨立女性向來,不缺乏惡意的猜測。就像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小說詩歌當中,就有許多的婦女被妖魔化的看待。

但是從另一方面,甚至現代性的角度來講,這種黑暗化的女性形象恰恰是證明了女性本身的自由的慾望及其追求獨立的夢想的狀態。

而在拜厄特作品當中所呈現的神話似的現代敘事,也對其表達女性這一追求獨立的選擇,進行更為深入的探析。拜厄特最終的目的是高度的讚許,這種女性獨立的能力和追求自由的力量。

但另一方面來講,拜厄特的作品當中有許多的過於極端的單身女性,基本全都是堅定的女權主義者。通過對於社會的極端矛盾,進而產生自身不可避免的悲劇結果。

但是從這一進程上來看,拜厄特的作品依然可以說是,女性解放方面,作為追求自由和獨立的形象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是一部極為優秀的作品。

通過對於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和20世紀末的女性,與神話式的女性人物的反映,拜厄特的作品當中的這一女性從最初的朦朧狀態到覺醒與勇敢的抗爭的漫長的歷程,使其產生出重大的歷史的內涵。

通過對於其代表作《佔有》的深入理解,對於拜厄特自身所具有的女性主義傾向更為的明晰。

而對現今的社會當中,女性如何尋求獨立自主,也具有更為深入的價值與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