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有人說海歸工作越來越難找,海外文憑加速貶值這件事?

品多多VV


我是海外留學生,未來的海歸,作為一個局內人,對於這種情況早有心理準備,畢竟這又不是新情況。不過這仍然阻擋不住學生留學的熱情,因為中國出外留學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

海歸找工作覺得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海歸是對工作的預期太高。簡單說就是高看了自己,覺得自己海歸就該比國內985畢業生待遇更高,這樣就有點強人所難。

不過我覺得現在的留學生大部分已經很清醒,並不會有高人一等的感覺。而且找工作還面臨沒有校友的尷尬,因為那意味著沒有人脈。當然如果能在國內找到國外學校的校友,那也是一項資源,不過幾率小很多。

第二,國內企業對留學生的有色眼鏡。國內企業有些HR可能對留學生的要求更苛刻,這是對留學生的客觀不公平。

第三,所學和所用脫節。國外留學學習的知識體系和國內的脫節,或者是習慣不一樣,科研文化也不一樣,這也造成找工作難的問題。

我自己還沒開始找工作,所以還沒想那麼多。目前能做的就是爭取如期畢業,而且考一到兩個專業資格證,為以後回國找工作積累資本吧。


穿美國望世界


頂尖高校經歷僅僅代表著過去曾經的學習基礎,但大學畢業後形成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個體差異的關鍵。女兒讀碩士期間小組項目中有一加州伯克利畢業的隊友,雖然本科階段GPA3.9,但是在小組項目中太多知識盲區,簡直沒法教,每次彙總之前要先審核其所做部分,差距實在太大。另外就是國內高校由於專業限制,導致大多數學生知識面過窄,少有多專業主修的基礎,而今對人才的要求又需要具備多專業領域的知識積累和交叉應用能力。特別是國內高校取消了雙學位,事實上削弱了學生擴展自身知識面的動力,導致學生面向工作時知識準備不足。總之如果僅僅是為了取得文憑,在國內就讀還是國外留學區別不大,當然國外留學(特指留美)畢業的難度更大一些而已。但是合理利用學校資源,形成較寬的知識面和多專業基礎才是讀大學的意義所在,在此方面,美國top100高校擁有無可爭議的優勢。從就業方面也反映出這種趨勢,美國學生普遍擁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專業輔修,在選課方面更勇於選修高難度課程,這在其求職過程中體現出優勢。從美國本科畢業生的能力看,其知識能力並不比我們國內的碩士差,而且美國大學本科生選修碩士難度課程也是較普遍的,因此那些擁有好的GPA表現,同時選擇高難度課程的學生,才是真正衡量人才含金量的最好判定。


手機用戶11049717628


總體來看,留學生工作確實有越來越難的趨向,但其實這也分具體情況:

名校畢業、有能力的海龜,工作一點都不難找,在就業市場上,是他們居於選用人單位的位置,對崗位、薪酬、環境有較高要求。這源於他們自身的硬件條件好,能力強。我所認識的一個海龜,本科是排名前三的文理學院,碩士是芝加哥經濟專業,而且組建過樂隊,街舞跳得超棒,本科期間利用暑假時間,在多個有名的公司實習。以這種資歷和條件,幾乎秒殺一眾求職者。當然,找一個匹配的好工作,根本不成問題。

國外教育水平高,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國外學校的學生,想“混”文憑几乎是不可能的。課業負擔重,壓力大,學生們熬夜、凌晨睡覺非常普遍。GPA成績不好,想順利畢業基本是不可能的。不想國內院校,平常可以不學,考試時突擊,混子普遍,空耗青春。所以,留學生的學習能力、個人素質是有保證的。

那些就要不理想的海龜,有一部分人是學歷問題,野雞大學、社區學院等,HR都是火眼金睛,瞞得過誰?

還有一些人是高不成低不就,挑挑揀揀,不願意從低層做起,高估了自己的價值。


飛飛飛飛的魚兒


第一海歸還是非海歸的價值決定於供求關係,中國高等教育已經普及,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都不稀奇了,所以整體學歷貶值,這個是大環境。

其次有些人是大學考不上才去的國外留學,而且留學的學校是一些二流甚至是野雞大學,這種人當然不會被看好。

第三國外留學生的質量難以把握,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由於對國外大學不瞭解,直接將相關應聘簡歷擱置起來。

第四眼高手低是企業的擔憂,很多留學生都是從發達國家回來的,企業擔憂他們是否會眼高手低。

第五工資定位缺少參照,怕給不起工資。


用戶72073636845


今已還與國有人事在談這個問題,他們招人,要國內985,211申請海外名校讀博的,這樣也就不到8000的工資,與我抱怨人難招,不如外資工資高,說體制內很難招到這樣有能力的畢業生,我只能呵呵了,收入與學識不匹配,海龜的投資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收回來,去海外學金融,學管理的,回國肯定沒有學技術的好找工作,但國內海龜一大批出去,不是去學技術了,都是學的這類的,回國適應不良,還沒有國內本科生好用,收入人家還要高,怎麼可能找的到合適的工作,用人單位也不傻。


靜50688887


海歸留學生,在我看來就象蘋果手機一樣,看起來還有點品牌價值,實際上其質量比華為已沒有優勢,其性價比遠低於華為。

海歸留學生應聘越來越難,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物以稀為貴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已經普通到國內大學生一樣。供小於求自然貴。當年留學生少,能回國的人更少,而外企在國內投資逐年增多,海歸留學生供不應求,自然好找工作。而現在留學生大量增多,又大多數回了國,找工作肯定大不如以前。

二、祟洋𣈲外的風氣已基本消失,那種外國人高人一等,海歸高人一等已不存在。原來總以為留學是見過世面的,是有國際視野的,也像是半個外國人,高看一等,優先錄用。現在發現,他們視野還沒有國內開闊,洋人也並不高人一等,反而受外國文化影響還並不很適應國內。

三、留學有很多是真本事考過去的,也有很多是國內考不起,只能去國外靠錢混出去的,他們入學門檻沒有國內高,這部分人的先天素質肯定沒有國內985學生高。

四、投入高,產出低,達不到期望。留學幾年肯定要四、五十萬元開支,而國內大學一段在十萬以內。國內本科學生一萬的工資完全可以接受,而留學生就感覺回報率太低了。高不成低不就,工作就肯定難找。

五、用人單位更在乎的是實際能力,有了科研成果,有了真本領還是很受歡迎的。現在一些優秀單位直接招聘有工作經驗的,有一定成果的,應屆畢業的根本不用,只能就業於中等及偏上的單位,工資待遇肯定沒有優秀企業高。

六、人脈關係不足,校友不多。而國內有很多學校在一些用人單位,已有高度認可,各個屆面管理人員已形成了小圈子,校友肯定會互相關照。

七、大氣候影響。近幾年,國內以及整個世界環境惡化,經濟下行,用人需求有所下滑,大學生就業難度整體加大。


待完善2121


不是海龜難找工作,是他們期望值太高了點,他們覺得當月收入理應高於國內大學畢業生,因為他們自認投資大,每年學費生活費三十幾萬四十萬,回國月入5K、8K?自己也不願意幹,逐漸眼高手低讓人誤解……當然不論美英加日新澳還是哪裡,大部分回國的都是因為在當地找不到工作混不下去了才回國,或者家裡也不需要他有啥工作,否則肯定會在留學國工作2到3年


隱忍卻不失優雅


很正常。

招聘與應聘過程本質是買賣過程。招聘方是買方,應聘方是賣方,買賣標的物是應聘方的綜合能力。標的物質優適銷必然高價,標的物質庸滯銷必然低價。

在人才市場上,賣方人數越來越多,標的物質優適銷的賣方一定是少數,多數賣方一定會感到職業難找!

海歸亦然!海外文憑亦然!!


供參考同研討


首先在於個人,爛泥扶不上牆,金子會發光。適合的才是最好,留學更是如此,回國薪水有高有低正常。

其次是國內經濟大環境,上升階段與下行階段對應聘者要求不一樣,薪水普遍下降正常。

國內高大上的單位招聘主要看背景,面試都有套路,除非才智超群。


南京黃138518634


  1. 首先在很多人看來,海歸的水平比較高,在小企業適應不了,所以很多企業寧願招聘一些國內的名校畢業的人才。

  2. 國內教育的發展,也讓中國的教育水平和質量上了個層次,科研水平也提升了,在國內名校的學生其實就基本上滿足了很多企業的需求。

  3. 加速貶值其實不見得,國外的名校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的,只是十多年前,能去國外讀書就很厲害的樣子,現在很多去國外上學,很可能就是去個普通的學校,混個畢業證,真才實學還是得看自己的發揮,在職場中,學歷只是在前期有一點作用,後期的話還是看個人的能力。

  4. 以上,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