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要是我拿不到錢,明天開始,我天天來!”

如果我不說,

你能猜得到這是一個親媽對女兒說的話嗎?這真的不是什麼高利貸的催收人員嗎?

有關注最近的熱播劇的朋友,一定知道這位媽媽是誰吧?沒錯,她就是孫儷主演的《安家》中房似錦的母親。她掐住女兒職業生涯的命門,向女兒索要100萬給兒子買房,拿不到就撒潑。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電視劇《安家》劇照


“我是房家要扔在井裡頭沒死成的老四,房四井,爹不疼娘不愛,三個姐姐也嫌棄我,我是家裡所有人的出氣筒,誰不高興了都可以揍我一頓,他們不想我念書……”

舉起酒杯,帶著笑和淚說這些的房似錦真讓人心疼。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電視劇《安家》劇照


原來渾身帶刺,只是因為早已千瘡百孔。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

原生家庭不能決定一生,卻能影響一個人。

有數據統計,80%以上的網民都認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影響的。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圖源|網絡


影響在哪?


有人說,你現在整個人呈現出的狀態,細節中都藏著原生家庭的樣子。

原生家庭的影響藏在骨子裡,甚至會代代相傳,不論好壞。


原生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今年囊括了奧斯卡四項大獎的韓國影片《寄生蟲》中,有一個遊手好閒的爸爸和一個糊紙盒合格率只有75%的媽媽,他們想要改變卻從不努力。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電影《寄生蟲》劇照


媽媽說“不是有錢卻很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從根源上就認為錢是一切向導,而他們之所以撒謊,耍計,不夠善良,只是因為沒有錢。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電影《寄生蟲》劇照

這樣的家庭下成長的孩子怎麼樣了。

一開始,一家人過得窘迫但也能安於現狀,兒子積極向上,女兒聰明機靈,可一旦有了一個改變,所有的成長中的弱點都暴露出來。

孩子學會佔便宜,走捷徑,連撒謊演戲都是渾然天成,他們來到富人家工作,生活的狀態一下子衝擊到他們,為了把一家人都成功帶進來工作,孩子們設計讓主家辭退了司機和管家。

為了達到目的不惜犧牲他人利益,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的謊言,直至謊言戳破,悲劇發生,他們變成了害人的始作俑者,卻也承擔了後果。

妹妹死去,哥哥坐牢。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電影《寄生蟲》劇照

原生家庭,是孩子的土壤,什麼樣的土壤就能結出什麼樣的果子,

父母懶散消極,孩子也很難有生活的遠方。父母積極向上,那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

前不久,在福建三明,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中,一家23口,出了11位學霸,包括3個博士、3個碩士及5個大學生。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他們的一家之主,90歲高齡的王榮慶先生說“教育子女自己要做表率,營造好家風”。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2017年北京文科高考狀元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的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給我營造一個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和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良好的家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潤物細無聲。

在惡劣的氣候下植被也能生長,但好的環境畝產量更高。一個是1%的概率,一個是90%的概率,可只要能更好,誰會願意拿孩子的一生去賭那個1%。

原生家庭也許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決定因素,但它一定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子。


原生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發源地

知乎上問原生家庭對孩子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有一個高讚的回答,這位網友羅列了自己的種種毛病:


  • 情緒不穩定。
  • 內心深處很自卑卻表現的很高冷。
  • 很被動,害怕拒絕而不行動。
  • 急切的想要得到答案和確定。
  • 容易做情感綁架。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高贊是因為說到很多人的心裡去了。

條條都能對的上號的人,一生都在想怎樣才能逃離這樣的自己吧?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前不久,中國衛生統計年鑑中有一組數據讓人不寒而慄。每10萬城市女性中,就有3.56人自殺死亡。


根據柱狀圖,三個波動期分別是30歲,50歲和60歲以上。

而恰好切中這幾個重要波段的原因:原生家庭,身體原因,家庭與工作雙重社會壓力。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原生家庭是孩子性格最初形成的地方,性格是孩子能在客觀條件改變時保持主觀能動性的東西,跨過去就是海闊天空,跨不過去就是萬丈深淵。

蘇珊富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曾寫到:

“當你小的時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家庭教會了年幼的你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你才能夠決定自己是誰、該如何與人相處。如果你的父母有毒的話,很可能你會做出如下自我評價:

我沒法相信任何人。

我不值得被人關心。

我永遠都不會成功。

這些評價會將你引向失敗。”


父母如果有毒,孩子就會中毒。只是有的孩子抵抗力好,有的毒發過程很漫長。

原生家庭,不能決定命運,但能塑造性格。樂觀積極的孩子能看到的永遠是希望,消極自卑的孩子看到的只有陰霾。


原生家庭,是孩子婚姻觀的鏡子

有人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哪有那麼大,蘇明玉不是成功脫離了嗎?

事實上,她一開始並不信任愛情,在兩個人的相處中包裹自己,因情緒失控而對男友的惡語冷語,像極了她的媽媽。

她身上,到處有母親的影子。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電視劇《都挺好》劇照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流浪大師沈巍曾在一次採訪中說,你們認為婚姻是幸福的必備條件,但我認為不是。

因為父親從小不讓他與女孩多說話,父母之間又總是爭執吵鬧,一切東西都是感受到幸福了,才會去追求,如果沒得到,又怎麼會投入裡面。

在家庭中,父母總是爭吵,孩子會對婚姻沒有期待。

甚至有研究發現,父母離婚的高中生退學率比其他學生高1倍,升讀大學的機會較低,父母離婚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婚前同居、未婚先孕等問題,也更容易離婚。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數據不揭示父母離婚孩子就離婚必然性,但卻反映了關聯性。

很多孩子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一門課程,婚姻這堂課也是一樣的。

原生家庭,是孩子婚姻觀的啟蒙,啟蒙正,路就直;啟蒙不正,路就多少有些窪。


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Charlie在父親去世十年之後,被允許聽父親曾留下的磁帶,當他打開,發現裡面都是父親和奶奶激烈爭吵的錄音。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磁帶中暴戾的父親,和他日常相處的那個慈愛的父親,簡直判若兩人。

他去向母親尋找答案。母親這才告訴他,奶奶是一個脾氣極度暴躁,且控制慾很強的女人,父親從小就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只要稍微做的不對,就會被奶奶痛罵,諷刺。父親後來瞭解到,原來曾外祖父也是一個非常暴戾的人,對子女的教育近乎苛刻,父親一下子驚醒。

父親不希望自己一邊痛恨奶奶這樣的做法,一邊又變成奶奶這樣的家長。他發誓,就讓這樣的暴戾在他這裡停止,要給Charlie一個溫和的童年。


房似錦比蘇明玉樊勝美更慘,但“原生家庭”並不決定人生劇本啊!

▲父親Greg和幼時的Charlie

父親和母親約法三章:對孩子不衝動不打罵,他還把和奶奶的爭吵錄下來,隨時警醒自己。

父親的努力沒有白費,Charlie的家庭和他兄弟姐妹的家庭都非常和睦。


人不能決定出生,卻能改變歸宿。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分析:一段經歷、一段心理創傷,不會是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人們賦予這段經歷或傷害的意義,才會決定我們最終的人生走向。

父母陪伴了我們的前半生,我們要用後半生陪伴另一個天使的前半生。不必刻意放下,但可以重新開始,因為我們是那個天使的原生家庭。

我們可以如同Charlie和他父親一樣,如果自己幸福著,就把這份幸福傳承下去;如果自己痛苦過,就及時醒悟,不要讓悲劇延續,從這一刻起,開始改變。

願我們都能記取原生家庭中好的一面,去其糟粕,轉過身給孩子最有溫度的原生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