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怪傑辜鴻銘:“我的辮子長在腦後,諸君的辮子長在心間”

辜鴻銘是聞名中外的晚清名人,在那個時期,西方人之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

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由此可見,在當時的西方人眼中,辜鴻銘是個幽默有趣的中國人傑出代表。

清末怪傑辜鴻銘:“我的辮子長在腦後,諸君的辮子長在心間”

辜鴻銘

為何西方人認可辜鴻銘?

辜鴻銘學貫中西,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九國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他獲得13個博士學位(13個博士學位的說法有爭議),人稱“清末怪傑”。他用英文和德語翻譯了“四書”中的《論語》、《中庸》和《大學》,積極主動地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傳統國學文化和精神。

而且,他不僅妙筆生花,下筆有神,他還能說會道,巧舌如簧地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分享孔學文化,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兩人共同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更有甚者,他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今天瀚海帶領大家一起看看這個怪傑的趣事樂事。

清末怪傑辜鴻銘:“我的辮子長在腦後,諸君的辮子長在心間”

辜鴻銘

辮子二三事

怪人就是怪人,千萬別用一般人的眼光來考量他。在很多人看來,辜鴻銘就是一個留辮子的怪人。

民國時期,辜鴻銘在北大教授英國文學知識,他留著讓人匪夷所思的辮子。就連他法國的朋友、學者弗蘭西斯·波里在1930年發佈的文章《中國聖人辜鴻銘》中闡述他為“中國怪人”、“瘋老頭”,並對他帶著年代感的衣著服飾進行詳細的描述:

“他穿著中國長袍。在北京人都已剪掉辮子的此刻,他卻留著那條象徵性的髮辮。我們的談話進行了一個多小時。辜氏口若懸河,我幾乎插不上話。其實這只是一場長長的獨白,令我畢生難忘,因為我從未見過如此執著地堅持己見、堅持確實信念的人。”與他交談的法國好友也看不懂他留著不合時宜的辮子到底是為什麼。

清末怪傑辜鴻銘:“我的辮子長在腦後,諸君的辮子長在心間”

辜鴻銘

而辜鴻銘則很淡然,他說道:“我要做最後一根辮子”。更令人不解的是,事過境遷,物是人非了,辜鴻銘會對剪掉辮子後戴頂帽子的人出口不遜,罵那些人為:“沐猴而冠!”

辜鴻銘在北大任教,依然扎著小辮走進教室,學生們不約而同地笑他,他卻淡然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聽到此話,全場鴉雀無聲。

辜鴻銘在大不列顛國的時候,有幾個一同等候乘車的英國年輕人,看見辜鴻銘身穿長袍馬褂,留著長辮子,表現出了鄙視和仇視的態度和神情。辜鴻銘看在眼裡,瑕疵必報的他心生一計,不緊不慢地從懷中拿出一份英文報紙,倒過來認真讀了起來。那幾個英國年輕人開始明目張膽地嘲諷他:“看那個傻白痴,看不懂英文報紙,還不懂裝懂,連拿反了都不知道”。辜鴻銘回話了,用字正腔圓的純正英語口腔回應他們:“英文這玩意實在太簡單了,不倒過來看,真是沒意思。”這下倒好了,幾個外國年輕人一聲不吭。

清末怪傑辜鴻銘:“我的辮子長在腦後,諸君的辮子長在心間”

劇照

與美國女人的口水戰

一次,辜鴻銘參加一個有很多外國人的酒會,他的旁邊正好是一個美國女人。這個美國女人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帶著古怪的目光一直盯著辜鴻銘看。在服務員上湯時,她像是憋不住了一般,用彆扭的唐人街腔英語,語速緩慢地問道:“喜歡這湯嗎?”

辜鴻銘默不作聲,只是禮貌性地點頭致意。 美國女人以為這個長辮子怪老頭聽不懂英語,頓時失去了興趣,不再理睬辜鴻銘。

過了一段時間,辜鴻銘用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發言,驚豔全場。下臺後辜鴻銘對那個美國女人,有樣學樣地模仿唐人街腔調:“喜歡我的演講嗎?”美國女人目瞪口呆。

清末怪傑辜鴻銘:“我的辮子長在腦後,諸君的辮子長在心間”

劇照

結束語:

不得不說,辜鴻銘是個有著滿腹經綸的有趣怪人,讓人不得不為之驚歎。然而,他也顯得有些荒誕不經,雖說他博學多才,卻一味地推崇古代遺留下來的糟粕東西。

例如,辜鴻銘大力支持並主張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有著自己“妾者,立女也,當男子疲倦之時,有女立其旁,可作扶手之用,故男子不可無女人,尤不可無扶手之立女也”的說辭。

清末怪傑辜鴻銘:“我的辮子長在腦後,諸君的辮子長在心間”

雕塑

可他有對自己的妻子一心一意,常常在靈感全無時把玩“三寸金蓮”,並作出一番高談闊論:

“女人之美,美在小腳,小腳之妙,妙在其臭。食品中有臭豆腐和臭蛋等,這種風味才勉強可與小腳比擬。前代纏足,乃一大藝術發明,實非虛政,更非虐政。”

也許,這就是怪傑的獨特之處的吧,讓人摸不著頭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