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怪傑——辜鴻銘


辜鴻銘(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縣, 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

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多種語言,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把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世界。同時,他又是一個拖著辮子的晚清遺老,常用激烈的方式維護、宣揚傳統文化,被後世人稱為文化怪傑。

1857年7月,辜鴻銘出生於馬來西亞,母親是西洋人,父親是中國人。10歲時隨義父赴西方遊學,他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等語言,大量閱讀西方經典作品。

成長於歐洲且接受了西方系統教育的辜鴻銘,對西方文化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知,不僅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繁華,也看到了西方物質實利主義所造成的病態擴張與精神荒漠。完成學業後,他在新加坡的英國殖民政府任職。

雖過著上流社會的舒適生活,他卻對自己滿口西語、洋裝異服的現狀感到不滿。1885年他回到中國做張之洞的洋文秘書,開始孜孜以求地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後來還被聘為北大文學教授。

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穫甚巨;並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中國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義》,是辜鴻銘最有影響的英文代表作品,全書由作者1914年發表於英文報紙《中國評論》、以"中國人的精神"為核心的系列英語論文結集而成。是東西方文化比較的早期代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