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件事在我國堅持了幾千年,但是在滿清入關後,開始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滿清初期的辮子,還不是如今影視劇上面看到的那樣,而是金錢鼠尾辮,後來才慢慢變成了大辮子。

滿清末期,剃掉辮子意味著要造反,不過這能阻攔學生麼?自然是不能。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一、第一批剪辮子的人,留學生

第一批剪辮子的人,是留學生,只不過他們剪辮子,大多都不是因為覺得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丟人,只是因為常被嘲笑。

當時中國留學生出國後被嘲笑的程度,是最嚴重的,畢竟,在能夠留學的國家中,滿清是最弱的,名氣也是最大的。

國外的審美,幾乎都是被希臘化的。古時候希臘是唯一一個男子留短髮的地區,所以希臘就將男子留長髮的地區,當做未開化的蠻族。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這個傳統,從古希臘一直延續到了如今,所以,當時中國男留學生腦袋上的大長辮子,就被外國人誤解了,認為這是一種未開化的表現。

這一點,從辜鴻銘的身上就能看得出來。

辜鴻銘精通九種語言,獲得了13個博士學位。無論任何時期、任何國家這樣的人,都是真正的天才。

但就是這麼天才的辜鴻銘,卻也被嘲笑過未開化。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當時,辜鴻銘在德國留學,有幾個德國青年就在嘲笑他的辮子,說他看不懂德文還裝懂,報紙都拿反了。

辜鴻銘自然是懂德文的,只是當時他在發呆,沒有看報紙而已。所以,辜鴻銘和對方搭話,說自己不是不懂,只是正著讀太簡單,隨後真就倒著看報紙,還讀了出來。

面對嘲笑,辜鴻銘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學識反擊回去,但是更多的留學生,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他們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就是入鄉隨俗。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所以,這些留學生是我國最早的一批剪掉辮子的人。當時的滿清政府也能夠理解他們,只是告訴他們,回國要裝上條假辮子。

二、有一就有二,國內的學生也開始效仿

最初,只有少數留學生回國,所以,留學生們都非常聽話地在腦袋上帶了一條假辮子,畢竟入鄉隨俗,回鄉同樣也要隨俗。

可是,回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人一多,就要鬧事。

已經留短髮的留學生們,開始受不了這種掩耳盜鈴的行為。他們的審美已經改變了,裝假辮子,實在不舒服。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要知道,滿清之所以不留長髮,而是採用金錢鼠尾辮,就是因為難打理,而且容易長蝨子。

皇帝都不注重個人衛生,下面的百姓,自然也有樣學樣,所以,當時國內勤洗澡這件事,只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大多人都很久才洗一次頭髮。

就不愛乾淨這件事,就很讓這群留學生厭煩辮子了。而當時回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這些人還大多都是集中居住的。所以,在留學生的宿舍,人們就不戴辮子了。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管理人員也當沒看見。

真正的改變,是一個留學生在上學的時候,忘記帶辮子。

留學生回國,並不是直接就職,還要集中學習一段時間。那個忘記戴辮子的留學生,當時急得團團轉,但還是硬著頭皮去上課了,但是官員卻沒有管。

久而久之,留學生們就都不戴辮子了去上課了,甚至連帶個帽子遮掩一下都不願意。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這些人行為的改變,也慢慢改變了國內學生的思想。他們準備和留學生們學習一下,就也把辮子剃掉了。

三、從抓到就殺頭,變成了扣點學分了事

國內學生也和留學生一樣,經歷了從戴假辮子,一直到連遮掩一下都不願意的過程,但其實國內學生的原因更有道理。

清末時期,我國用民不聊生來形容,毫不為過,不過,當時國家手裡還有點錢,否則慈禧也不可能揮霍那麼多。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但國家有錢,不代表百姓有錢,當時社會貧富階層分化特別嚴重,寒門子弟連負擔學費都非常吃力,就更不用說日常的生活了。當時還沒有兼職的說法,學生幾乎創造不了任何收入。

於是,不少學生就把自己剪下來的辮子,賣到假髮店,來獲取一點微不足道的收入。然後,自己再做一個假辮子,當然不是用頭髮,而是用黑色的布條。

清末學生紛紛剪辮子,拿到假髮店賣錢,學堂:學生剪辮就扣分數

其實,這件事督辦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也比較理解這些學生,也就不上報了,畢竟,當時的滿清朝廷,哪有心思管這些小事情呢?

於是,在上頭大力吹鼓剪掉辮子殺頭的情況下,真正的學生剪了辮子,只是扣一點學分,以示懲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