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王》札記|樹王之死,大環境下無力的掙扎何去何從?

阿城先生的小說很特別,讀他的書,書中的年代,那些人那些事會直白原生地呈現在眼前。沒有全面的描述,沒有立體的塑造,主角的形象就是那麼簡單又深刻。

《樹王》裡的肖疙瘩,他看似平淡的死亡,衝擊著每個心中有堅持的人。

《樹王》札記|樹王之死,大環境下無力的掙扎何去何從?

樹王肖疙瘩有一個原則,絕不無償拿別人的東西,他是復員軍人,但離開得並不光彩。擒拿、攀登、擊拳、射擊、用匕首,能力出眾的偵察兵,因為發現戰友偷拿了橘子,違反了部隊紀律,一時憤慨踢斷了戰友的腿。為了一個橘子,所在班的一等功被抹了,個人軍功也被抹了。

肖疙瘩就如他的名字,擰著一個疙瘩在心裡,到了農場接受改造。

從他妻子的口中瞭解到,肖疙瘩依然很堅持不可白拿別人的東西,可以推斷出他認為自己的原則沒有錯,但部隊對他的處罰也沒有錯。都沒有錯,為什麼自己會揹著那麼重的懲罰,落到這般田地?

從前的肖疙瘩是怎樣的性格,小說裡的我不知道,但生產大隊裡的肖疙瘩無疑是個矛盾的人,沉默寡言,有點唯唯諾諾。被狠狠否定過的人,即使帶著疑問,也不敢大聲堅持自己的觀點。“砍掉沒有用的樹,種上有用的樹”,肖疙瘩不認同,而他的做法卻只是時不時地嘟囔上幾句,又繼續給大隊的知青磨刀砍樹。肖疙瘩走不出那個“對與對碰撞卻產生錯誤”的怪圈。


《樹王》札記|樹王之死,大環境下無力的掙扎何去何從?

事實上走不出這個怪圈的何止他一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誰沒有過這樣的困惑?就如職場上自有一套為人處世之道,雖然圓滑但身在其中總有不適。初出社會的愣頭青不說,久久未能磨平稜角的也大有人在,始終有人不願意隨波逐流。讓大多數人相安無事的處事方式好像沒什麼不對,堅持初心也好像沒什麼不對,可碰撞起來總有傷痕。肖疙瘩想不通這裡面的緣由,凡塵裡庸庸碌碌的我們也想不通。只能繼續在自己位置上磨刀,遞給別人砍樹。

就這樣,不管肖疙瘩心裡怎麼擰巴,生產大隊開山砍樹,終於來到山頂那棵樹王面前。砍伐工程開始那麼久,肖疙瘩一路欲言又止,踟躕不前。可是矛盾始終在那裡,終於還是要碰撞了。這次肖疙瘩守在了樹根下,試圖用血肉之軀阻擋砍樹的利刀。會是一場激動人心的壯舉嗎?並沒有。

肖疙瘩渾身抖了一下,垂下眼睛,說:“你們有那麼多樹可砍,我管不了。”李立說:“你是管不了!”肖疙瘩仍垂著眼睛:“可這棵樹要留下來,一個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個證明。”李立問:“證明什麼?”肖疙瘩說:“證明老天爺幹過的事。”李立哈哈笑了。

證明什麼?當然不是真的要證明老天爺幹過什麼,肖疙瘩想要的是一個共存,別人沒有錯,他也沒有。山上那棵大樹就是肖疙瘩最後的堅持,多年來如同紮根在他心裡一般,為了自己,他奮力一搏。

然而,支書的一番話讓肖疙瘩放棄了,他提到肖疙瘩從前犯的錯,而且在農場的集體大事面前,他肖疙瘩什麼都不是。這番話正中要害。

其實也不能怪肖疙瘩不夠堅持,他本來就被打擊得很懷疑自己。再一次被狠狠否定,他的心理防線一決千里。大樹保不住了,肖疙瘩的魂被抽走了,隨著大樹被砍倒。當滿山樹木在燒山的大火中嗚咽,樹王肖疙瘩終於也倒下了。


《樹王》札記|樹王之死,大環境下無力的掙扎何去何從?


這一場博弈中,肖疙瘩輸了,無數場博弈中,輸掉的人不計其數。但輸掉就是錯的嗎?不盡然。小說中那個年代的許多事,時過境遷之後都知道是錯誤的。現在這個社會,再堅持一下,也許就會發現輸掉的人,捲土重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