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喚醒寺灘鄉——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推進“四抓四促”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掃描

曾經,這裡滴水貴如油,十種九不收,人們過著吃了早頓沒晚頓的生活;

曾經,這裡風吹石頭跑,遍地是沙灘,人們飽受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侵襲。

陽春三月,壽鹿山下,大地甦醒,時光悠悠,常以特殊的方式留下深刻印跡,寫下絢麗篇章。

一條條道路乾淨整潔,一行行樹木新綠初綻,一排排房屋整齊有序,一戶戶人家窗明几淨,一張張笑臉幸福溫馨,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怡人的田園畫卷。行走於早春三月的景泰縣寺灘鄉,目之所及,處處洋溢著人居環境改善帶來的與美麗嬗變。

春風盪滌舊貌,新容盡展眼前今年以來,寺灘鄉紮實推進“四抓四促”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繪製“作戰圖”、壯大“主力軍”、全鄉總動員,科學繪製了鄉村兩級城鄉環境作戰圖,精準標註了各村需要拆除、整治、清理、修繕、綠化區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春風沉醉的寺灘鄉,正在經歷一場“蛻變”,褪去昔日的老舊髒亂,煥發亮麗的新姿態。

春風喚醒寺灘鄉——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推進“四抓四促”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掃描

以綠擠髒,內外兼修,刷新鄉村新顏值

在全市“四抓四促”和寺灘大地高標準農田建設熱火朝天的同時,身處永泰古城的寺灘鄉永泰村,以“四抓四促”為契機,亮出“自選動作”,開啟了舊貌換新顏的征程。

在全方位網格化排查的基礎上,結合永泰龜城文旅特色,永泰村制定並踐行了“一面兩線多點一中心”的行動思路。以村委會前80餘畝閒置土地為“綠化面”,結合村文化廣場通盤規劃,在提高村內綠化覆蓋率的同時,打造集景觀特色、休閒健身、現代田園與一體的休閒公園;以永泰龜城柏油路、村內主街道為兩條“景觀線”,結合周邊景泰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特色,打造綠色旅遊長廊,提升旅遊路線整體顏值;以村內危舊房、長期閒置廢棄房為“多點”,集中力量抓拆除,全面消除“視覺貧困”,“以舊換綠”打造村中花園景觀點;以文旅勝地永泰龜城為中心,在保持原貌的同時,抓好增綠大文章,對城東南400餘畝撂荒土地進行綠化,規劃打造綠色畜禽散養產業,將生態農業、綠色養殖業和特色文旅有機融合,在豐富永泰龜城旅遊特色的同時,帶動當地群眾持續增收。目前,已完成村委會前80餘畝綠化面初期整理,累計拆除危舊房屋及殘垣斷壁47處、平整場地*平米、分類清運各類垃圾500餘噸、清理柴草垃圾堆20餘處。

永泰村的實踐,只是寺灘鄉廣泛發動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

春風喚醒寺灘鄉——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推進“四抓四促”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掃描

搬出窮窩,產業興旺,擎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凡事起於“思”,成於“行”。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如何既讓外面有“顏值”,又讓裡面有實力?在具體的實踐中,結合國家政策,寺灘鄉做好異地搬遷、特色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三篇文章”,對居住在邊遠山區的部分群眾實施了易地搬遷項目。截至目前,全鄉共完成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518套安置住房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共計搬遷安置寺灘、新墩灣、疃莊、寬溝、永泰等5個貧困村518戶2058人。

為同步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終極目標,寺灘鄉在規劃伊始,就結合實際,超前謀劃,為安置點制定了“搬遷+”系列套餐,構建全鄉“1+3+5=1”產業發展新格局,引領全鄉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

——搬遷+“三變”,舞起一個龍頭。依託本土培育的國家級龍頭企業“甘肅菁茂”建設集甘草種植、甘草羊養殖、甘草切片加工“種養加”一體化產業園,為全鄉產業發展舞起1個龍頭。

——搬遷+養殖,發動三塊引擎。充分利用“老百姓會養羊、愛養羊”的特點,在搬遷安置點規劃建設養殖小區,同步建成白犛牛和絨山羊兩個養殖基地。

——搬遷+種植,注入五大動能。充分挖掘傳統旱砂地資源優勢,全面推動傳統農業產業“提質”。形成了以旱砂地和尚頭小麥、金谷為首的糧食,以黑扁豆、豌豆為代表的小雜糧,以紅蔥、紅皮蒜牽頭的高原夏菜,以胡麻、葵花為主的油料作物,以籽瓜、小金瓜為特色的瓜類等優勢種植產業。

——搬遷+產銷,打通一條通道。培育本土創業企業建設集農產品提標包裝、冷鏈物流、線上線下銷售於一體的農特產品集散中心,依託寺灘鄉“壽鹿源”品牌,採取“O2O”發展模式,打通產銷對接1條通道。

在“1+3+5=1”產業發展新格局的引領下,寺灘鄉完成了由搬得出向穩得住的過渡;形成了由外出務工潮向家門口務工產業的轉變;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由空殼向持續增收的蛻變。目前,全鄉每年共需務工人次80萬餘次,全鄉戶均務工收入增加2萬餘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穩定增加125萬餘元,扶貧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新局面。

春風喚醒寺灘鄉——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推進“四抓四促”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掃描

上下聯動、典型示範,描摹幹群齊心新

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乎峻嶺。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可能 “畢其功於一役”,也不可能簡單輕鬆。要完成歷史使命,需要全鄉上下聯動、勠力同心,需要高度重視、科學決策、合理佈局、全面覆蓋。

在寺灘鄉,早在2017年,玉川村已經進行了大範圍的環境綜合整治,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一套長效機制。“四抓四促”城鄉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玉川村更是全民總動員、幹群齊上陣,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拆”和“綠”上,再次掀起了村容村貌的新高潮。遵循先易後難、因戶施策、壓茬推進的原則,玉川村採取以機械為主、人工為輔、人機結合等方式,進行拉網式地毯式推進,對危舊房和殘垣斷壁進行堅決拆除,並抓住時機,對全村所有綠化樹木進行了定幹塗白,對村內及周邊林帶進行了旋耕。

實事惠民生,整治綻新顏。除了玉川村,在寺灘鄉,“一盤棋”加速工作推進,“一條心”建設美麗鄉村成為共識,並形成“黨員帶頭示範、村民積極參與、鄉賢鼎力相助”的工作格局。同時,寺灘鄉動員網格員,充分藉助疫情防控以來形成各類宣傳渠道,多途徑、全方位、無縫隙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宣傳引導體系。廣大群眾“聞令而動”,積極參與鄉村環境整治,以“小單元作戰、全區域推進”的辦法,拿出以“小家美”換取“大家美”的決心,無條件整治鄉村人居環境頑疾。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環境整治活動贏得了群眾的口碑和褒獎,提升了農民的幸福指數。在寺灘鄉的村村岔岔,再看不到裸露在地表的垃圾堆、雜亂堆放的柴草垛、四處亂跑的雞鴨鵝,取而代之的是路平、溝暢,空氣清新,鄉風文明,美麗的村莊淨化心靈,一些長期存在於村民間的小矛盾、小摩擦迎刃而解,群眾衛生習慣也大有改觀。

楊柳枝頭搖嫩綠,滿院春色正旖旎。眼前美景不禁讓人感嘆:如今村莊美了,家庭美了,人心更美了。沿著這樣的方向闊步前行,遠方不遠,未來已來,美麗的寺灘鄉定能變成農民“身有所棲”的美麗家園、“心有所依”的精神樂園。(金樹棟 韓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