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傳統技藝,還有多少人記得?

2011年,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法國著名電影評論家喬治·薩杜爾在《電影通史》中,把中國皮影戲稱作“電影的先驅”,作為中華民族藝術殿堂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皮影戲簡直是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這項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傳統技藝,還有多少人記得?

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在電視、電影、身邊知道聽過或者接觸過皮影戲,它是用木杆操作紙板做成的小影人,藉著燈光投射在幕布上,可以通過表演,唱歌,繪畫等多種藝術手段的形式展示,那個放著皮影戲的箱子裡,它裝滿著每個故事,每段歷史,每個人物,在小小的方寸舞臺上,演著各種各樣的故事,舉手投足間無不惟妙惟肖。

中國的皮影戲歷史悠長,始於先秦,興於漢代,盛極於宋代,元代傳播到西亞和歐洲各國,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的吸取各地戲曲、小調、民歌等精華,形成各種皮影戲流派;也是通過皮影戲,我們可以生動的還原一個個的民間故事,歷史故事,一方言唱盡喜怒哀樂。

在皮影戲的傳統劇目中,《三戰呂布》《楚漢之戰》《赤膽忠心》《包公案》等等無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圍繞伸張正義,忠君愛國等等將文化價值的方式用表演演繹出來,古人常說: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也是這樣造就皮影戲的獨特魅力。

如今,手機、平板電腦、VR遊戲……娛樂方式層出不窮,很多人早已忘記皮影戲是什麼,但是中國傳統技藝有著幾千年歷史,蘊含著中國人的文化和智慧,需要每一代人用心繼承和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