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中國傳統藝術
所以他喜歡走遍各地的大街小巷去搜羅那些散落民間的真正的“藝術”;
因為和葫蘆烙畫的一場邂逅
他將愛好變成了自己的事業與擔當,勵志要將這項古老的技藝傳承下去。
在西安有這樣一條古香古色的小巷叫書院門,裴正明是這裡的“常客”,而他和葫蘆烙畫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裴正明,字白童,因熱愛佛學自號慧明,慧明手工坊坊主,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現為鹽城書畫家協會會員,北京藝名美術培訓中心江蘇鹽城分校區負責人。
裴正明自幼研習國畫,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蒐羅散落於民間的“小玩意”,在他看來,這些民間的手工藝凝結著“老祖宗”千百年的生活智慧,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藝術”,而他與烙畫葫蘆的結緣,使裴正明就此愛上了這門古老的技藝,從此將愛好變成了自己的責任與堅守。
葫蘆是我國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因外形呈"S"形,酷似八卦圖中陰陽的分界線,因此是佛道文化中常見的法器,而在民間,葫蘆又與“福祿”諧音,並且葫蘆多子,有著“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在民間信仰中有著獨特的寓意。
以前,家家戶戶總會有那麼幾件葫蘆製品,水瓢、酒器還有婚禮時的禮器等等,而葫蘆與烙畫的結合,更為這傳統的“吉祥物”增添了幾分藝術的色彩。
葫蘆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顧名思義便是用電烙鐵在葫蘆上熨出烙痕作畫,具有不腐、不壞、保存時間長、藝術價值高等特點,是我國民間一項傳統的藝術形式。
葫蘆烙畫雖然並不一定要科班出身,但對手藝人也有極高的的要求,創作時要注重火候、力度和速度的把控,裴正明介紹說,“電烙筆的溫度、運筆的速度和力度都是葫蘆烙畫成功與否的關鍵,最好能一氣呵成,因為在創作時稍有停頓和遲疑,就會出現顏色過深或過淺的現象,影響整個畫面的協調和美觀”。
因為從小研習國畫,裴正明對葫蘆烙畫可謂是如魚得水,將國畫中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作品不僅有著豐富的層次與色調,還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悠遠的意境。
而在創作題材方面,裴正明更是率性而為,想到什麼畫什麼,從不拘泥於傳統,創作的作品中除了原有的山水、花鳥、人物題材,還有各種各樣的菩薩和卡通動漫,各種象形栩栩如生,與葫蘆相得益彰。
愛好佛學,自修吾身
在裴正明這
修行是修身亦是修心
修的是靜心正定,修的也技藝上的堅守本心
閱讀更多 時代記憶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