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长乐信都(今属河北冀州)人。

冯跋自称天王,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北燕国。

南朝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八月,冯跋在位二十二年时得了重病,诏命太子冯翼摄政。

冯跋的妃子宋夫人有意想让自己生的儿子冯受居为储君,于是假传圣旨,隔绝太子及诸王子和冯跋见面,以宦官出入后宫传话。

太子冯翼软弱,无法控制局面。

冯跋的弟弟冯弘派兵闯进皇宫平定叛乱,躺在病床的冯跋大为惊惧,不久一命呜呼。

冯弘趁机夺取王位,太子冯翼率卫队抵抗,大败,被叔叔冯弘逼令自杀,冯弘同时斩杀了哥哥冯跋的一百多个儿子。

冯弘除掉了哥哥冯跋一脉,北燕王族变成了一支独秀。

可惜好景不长,北燕太兴六年(436年),北魏攻打北燕,冯弘逃亡至高丽。

《魏书》记载:“世祖又征文通于高丽,高丽乃杀之于北丰,子孙同死者十余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兵征伐高丽,高丽人被迫将冯弘及其子孙十余人诛杀,冯弘仅的两个儿子——冯朗、冯邈幸免于难,被拓跋焘带回北地。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邈后来投靠了柔然,下落不明。

冯朗则投降了北魏,被北魏朝廷任命为秦、雍二州刺史,受封辽西郡公,后来因事获罪朝廷被诛杀。

冯朗的儿子冯熙随母亲逃至羌氐部落,女儿冯氏以罪臣之女身份被纳入后宫做侍女。

冯熙自幼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长大后,到长安拜师,开始研读《孝经》、《论语》及兵法书籍。

冯熙的妹妹冯氏入宫之前,兄妹二人的姑母就是拓跋焘的宠妃,即冯昭仪。

北魏皇宫的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冯氏在姑母冯昭仪的悉心呵护下渐渐长大。

北魏第五任皇帝文成帝拓跋濬(拓跋焘之孙)在位时,十四岁的冯氏被封为贵人,后被册立为皇后,史称文明皇后。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拓跋濬病逝后,十二岁的太子拓跋弘即位,即献文帝。

冯皇后以皇帝嫡母身份被尊为皇太后,代小皇帝临朝听政。

献文帝拓跋弘对冯太后长期摄政很不满,赌气一样禅位给五岁的太子拓跋宏,自称太上皇,五年后暴病身亡,年仅二十三岁。

拓跋宏年幼,继续由冯太后临朝称制,被尊为太皇太后。

冯太后两度临朝称制,其中扶持孝文帝长达十四年,冯氏一族的势力达到了巅峰。

冯太后得势后,将流落民间的哥哥冯熙找回,拜为冠军将军,俸禄甚至超过侯爵。

又让哥哥迎娶拓跋晃女儿博陵长公主,自此显贵一时。

流浪汉冯熙一夜之间大富大贵,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献文帝在位时期就累任朝中要职。

孝文帝即位后,冯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

几乎包揽了朝中所有的要职,和妹妹冯太后统揽朝政十余载。

昔日门可罗雀变成了府前车水马龙,阿谀巴结者趋之若鹜。

冯熙贪心不足,妹妹心知肚明。

为扩大冯氏家族在北魏朝廷的影响,在冯太后亲自主持之下,孝文帝迎娶了冯熙的三个女儿,其中两人先后任皇后,另一个为昭仪。

至此,冯熙“崇贵益隆”,其身份既是皇太后的哥哥,又是皇帝的舅爷兼岳父大人,贵为外戚,享受着“上书不臣,入朝不拜”的特殊待遇。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孝文帝还下诏为太子拓跋恂迎娶冯熙儿子司徒冯诞长女,但当时两个孩子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形成事实婚姻。

冯熙位极人臣,却不知谨慎收敛,反而张狂得很。

他仿佛色中饿鬼,欲壑难填。

《魏书》记载:“性泛爱,不拘小节,人无士庶,来则纳之。”

冯熙经常将百姓的子女收入宫中为奴,将其中年轻貌美的女子统统纳入府中为姬妾宠幸,生育了数十个子女。

对待百姓,冯熙施行苛政,横征暴敛。

太和十四年(490年),女强人冯太后病逝,冯熙也病倒了,在病榻断断续续躺了四年。

冯氏家族的霉运又开始了。

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皇后冯清被废,后出家为尼。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太和十九年(495年),冯熙病逝,其嫡子冯诞获罪被废为庶人,其他的子女的结局不见记载。

四年后,皇后冯润被赐死;昭仪冯氏因早亡躲过了一劫。

短短四五年光景,冯氏家族从云端落入无底深渊,“时人以为盛极必衰也”。

现代冯氏大宗祠,原名云隐冯公祠,经过修葺以后改名冯氏大宗祠。青砖粉墙、古朴肃穆,状如一位白发智者,云隐冯公祠经历的岁月是够长的了。稍上年纪的黄埔村人,对云隐冯公祠都留有特别的记忆。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黄埔村的祠堂街向来热闹,但是云隐冯公祠却偏爱一隅,静静地坐落在村内的堂南里,大门牌匾上悬挂着五个红底金字“冯氏大宗祠”。属于冯氏族人的冯氏大宗祠对所有来到黄埔村的人开放,大门门槛不高,跨过去,一边是历史,另一边是现实;被隔开的,一边是外面世界的聒噪,另一边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恬静。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祠堂为三进结构,门前阔33米,青砖素瓦、精雕细刻的雀替和封檐板让人惊叹。走进祠堂,会发现,与传统的三进格局祠堂不同。云隐冯公祠除了前厅、中堂和后堂外, 还分别在两侧青云巷位置建有偏厅和阁楼,相当气派。尤其引人注意的,当数在中堂两侧的阁楼了。这两座阁楼为两层高,四檐滴水似一凉亭,属于比较罕见的建筑特色。据有关专家考究,这两座阁楼并非传统的钟鼓楼,而是作观戏用的。正门两边青云巷的门额上,分别刻有“入孝”、“出弟”四大字,提醒子孙要孝敬父母长辈,对兄弟子侄友爱。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云隐冯公祠是村里冯氏一族为纪念冯氏五世云隐公先祖而建。云隐冯公祠建于1703年,距今已有312年历史,占地约1535平方米。祠堂一直流传着有99扇门的说法,但因拆建,目前仅剩37扇,不过也堪称广州祠堂之最。祠堂自建造以来,经历过两次大修,一次在清道光九年,一次在2011年。村内以前的冯氏大宗祠因种种原因片瓦无存, 所以经过多次重修的云隐冯公祠,如今担当起了“冯氏大宗祠”的重任。

现今,祠堂的一侧被辟为一家东西方文化艺术体验馆,它以中国传统祠堂为基地,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东西方友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融合推动文化创新,以国际视野及创新模式打造精品文化项目。而会馆内部,以东方文化为基础,配以简约典雅的西式家具,中西合璧,完美融合,为祠堂的文化开辟出新的创意。

冯氏一族大起大落,最终难逃“盛极必衰”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