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金,滬銀漲停,上海原油漲逾9%

滬金、滬銀漲停,上海原油漲逾9%。

  延伸閱讀:

  美聯儲無限量大“放水” 金價創2009年以來最大漲幅

  美聯儲無限量“放水”大招難挽美股頹勢,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依舊。

  3月23日,美股低開後寬幅震盪,道指跌近600點;蘋果跌出“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歐股全線走軟,英法股指均跌逾3%。大宗商品市場兩大龍頭黃金、原油攜手大漲,布油逼近30美元關口。美元指數於102一線高位震盪。3月24日,亞市盤初,美國股指期貨擴大漲幅,三大股指期貨漲幅均超2%。

  消息面上,美國經濟刺激法案“闖關失敗”,東京奧運會或推遲至2021年,美聯儲“放水”政策被指“藥不對症”,全球經濟增長擔憂四起。

  自2月24日道指年內首次暴跌千點算起,此輪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已持續整整一個月。全球巨震何時休?當前時點投資者何去何從?

  全球市場巨震不期而至

  儘管美聯儲放出了無限量“放水”的大招,全球金融依然延續了巨震模式。

  3月23日,美股三大指數全線低開,隨後走勢震盪。截至收盤,標普500指數下跌67.52點,跌幅為2.93%,報2237.40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8.85點,跌幅為0.27%,報6860.67點;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582.05點,跌幅為3.04%,報18591.93點。

  值得注意的是,美股大盤連續回調下,美股權重股面臨不斷“大失血”局面,繼亞馬遜之後,蘋果總市值於23日跌破萬億美元,微軟總市值縮水至1.03萬億美元。

  歐洲主要股指23日大幅低開,法德股指盤中一度轉漲,隨後快速回落。截至收盤,德國DAX指數跌2.10%,報8741.15點;法國CAC40指數跌3.32%,報3914.31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跌3.79%,報4993.89點。

  大宗商品市場兩大龍頭黃金、原油攜手大漲,布油逼近30美元關口。

  截至收盤,NYMEX原油期貨漲5.08%,報23.78美元/桶。

  ICE布油收盤時報29.81美元/桶,逼近30美元關口,日內漲幅為2.79%。

  COMEX黃金期貨收漲5.26%,報1566.3美元/盎司,創2009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美元指數23日日內在102一線高位震盪。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23日夜盤走高。截至收盤,其主力合約漲1.08%。

  疫情不休震盪不止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股引領下的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根源在於境外疫情蔓延超預期,且美聯儲政策“藥不對症”。

  目前,境外疫情態勢仍然嚴峻。據新華社報道,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3日10時(北京時間23日17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0685例,累計達到251329例。

  而在境外疫情蔓延背景下,美國經濟刺激計劃再次“闖關失敗”。當地時間23日,由美國共和黨提出的第三輪緊急經濟援助計劃再次進行了參議院的程序性投票。最終,投票結果為49票同意,46反對,未達到60票的程序性門檻而未能通過。有消息人士稱,投票未能通過的原因是因為兩黨關於此項經濟救助計劃的談判仍在進行。

  近期備受矚目的東京奧運會是否如期舉行23日也有了眉目。央視新聞援引《今日美國》報道,據資深國際奧委會委員迪克·龐德當地時間23日透露,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至2021年,而有關細節將在未來四周內製定。當地時間3月23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講話時首次“鬆口”稱東京奧運會可能被推遲舉行。

  另外,在美聯儲宣佈將推出支持廣泛新措施以支持經濟後,加拿大央行也發佈公佈稱將改變國債拍賣的頻率,自4月7日週二起,每週發行加拿大政府短期國庫券。

  券商分析人士對中證君表示,全球疫情未見拐點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延續。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疫情引起股票價格開始下跌,導致一些對沖基金等投資機構需要補充保證金以及應對客戶的贖回。而此輪美聯儲投放流動性的主要對象是一級交易商、商業銀行等,這些機構不缺少流動性,而銀行受制於法規,無法向對沖基金等投資機構提供流動性,這些投資機構只好拋售股票等各種資產,最終股價下跌和拋售資產形成負反饋。

  “此次疫情還加速激化了美國本身的經濟和金融系統所存在的問題,使得美股市場反覆出現震盪,引發包括A股和港股在內全球市場的同步回調。”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2018年之後美國製造業和整體經濟趨於疲軟。而美國企業槓桿率較高等風險疊加中東石油問題和疫情發生,使得現階段美國金融系統面臨的風險不斷上升。

  A股仍需避險

  3月以來滬深300指數僅下跌10.4%,跌幅明顯小於全球大部分股指同期跌幅。A股韌性表現背後,估值優勢、國內疫情控制效果、風險出清情況及政策空間等因素提供了堅實支撐。

  潘向東表示,我國在2017年起開始執行“去槓桿”的宏觀操作,有效降低了宏觀槓桿率增速,提前釋放了一部分風險。所以在面對全球動盪的時候,我國可以保持處變不驚。

  “預計未來海外市場隨著疫情發酵,震盪不可避免,但大幅下跌的風險警報在政策支持下應該會逐步解除。一旦海外市場底出現,A股將繼續沿著自有的上升通道演進。”潘向東表示。

  “近幾年A股漲幅不是很大,且具有一定的估值優勢。另外,中國疫情得到了很好控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效支撐了現階段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陳靂表示,考慮到全球市場震盪尚未結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A股仍會承壓,建議對風險資產保持偏謹慎態度。

  外圍不確定性依然偏高背景下,市場人士提示,仍需密切關注全球金融市場動向,注意風險控制。

  從資金角度分析,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建議,在全球資本市場出現股、債、商品與黃金四跌,且呈趨勢性下行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避免去接落下的“刀子”,以輕倉位或持現金應對可能的下跌風險,等待市場拐點。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對投資者而言,一方面在全球市場震盪下行過程中,很多高價股票中長期配置價值凸顯,另一方面,切記不能忽視全球風險依然存在以及對中國市場的可能帶來影響。“目前來看,情況仍不明朗,謹慎優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