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十、地形篇

孫子說: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地形有通形,掛形、支形,隘形,險形,遠形。我軍可以往,敵軍也可以來的叫做“通形”。遇到“通形”,先佔據地勢高而向陽,且又有利糧道暢通的陣地,就會對作戰有利。可以前往卻難以返回的地形叫做“掛形”。遇到“掛形”,如果敵方沒有準備,我軍可以出擊取勝;如果敵方有準備,我軍出去將不能取勝而且還難以返回原來的陣地。我軍出擊不會得利,敵軍出擊也不會得利的地形叫做“支形”。遇到“支形”,敵軍雖然以利鉺引誘我軍,我軍也不應出擊;而要佯裝撤退,引誘敵軍出一半而後回擊之,就會有利。遇到兩山之間峽谷地帶的“隘形”,如果我軍先佔領了有利陣地,一定要以充足的兵力把守口,等待敵軍前來進攻;若是敵軍先佔據了有利陣地,則當他們以充足的兵力把守隘口時,我軍不可以進攻;如若敵軍未用充足的兵力把守口,我軍便可以發起攻擊。遇到澗壑坑坎、崎嶇不平的“險形”,果我軍先期到達,必定要佔據地勢高而向陽的陣地以等待敵軍到來;如果是敵軍先期到達,我軍則應主動撤離而不可進攻。對於雙方營寨相距較遠的“遠形”,在雙方實力相當且不適於挑戰的情況下,如果要出戰,就會不利。以上六點,是利用地形的法則,是為將者最重大的責任之所在,是不可不認真考察的


所以,用兵有“走兵”,“弛兵”,“陷兵”,“崩兵”,“亂有“北兵”。所有這六種兵,都不是由於自然條件的災害,而要歸咎於為將者用兵的過錯。敵我雙方各方面條件相當,勢均力敵,卻要去以一擊十、以致臨敵敗逃的叫做“走兵”;士卒強悍而將官懦弱,以致與敵作戰,士氣不振,指揮不靈的,叫做“弛兵”;將官強勇而士卒怯弱,只靠為將者孤身對敵,以致全軍陷沒的叫做“陷兵”;部隊高級將官怨怒而不服指揮,只先一腔對敵憤怒而擅自出戰,且主將又不知其用兵才能,以致臨陣之時,勢不能敵,士卒潰逃如土崩瓦解的,叫做“崩兵”;為將者懦弱無能,號令不嚴、數導不明,以致官兵關係很不正常,佈陣混亂,不堪一擊的叫做“亂兵”;為將者不能判明敵情,以寡敵眾,以弱敵強,又無精銳的前鋒部隊,以致遭到敗北的,叫做“北兵”。以上六種情況,都是導致打敗仗的必然規律,也是主將最重大的責任之所在,是不可以不仔細考察的。
有利的地形,只是用兵打仗的輔助條件。能夠正確判明敵情而制勝,能夠仔細計算地形的險厄遠近而用兵,才是精明能幹的將領的用兵方法。懂得以這種方法用兵打仗,就必定會取得勝利;不懂得以這種方法用兵打仗,就必定會失敗

所以說,按照戰爭規律必定會取得勝利的,即便是君主說是不能戰、也必定要出戰;相反,如果按照戰爭規律不能取得勝利、哪怕是君主說要戰,也不能出戰。所以,作為三軍主帥,用兵打仗,進攻不是為了求取個人名聲;退卻也決不迴避諱命的罪責,唯一的是要保護廣大民眾利益;而這也會符合君主的根本利益。這樣的主帥正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啊!
為將者,對待士卒就像對待嬰兒那樣關心他們,他們便會甘願與你共患難;對待士卒就像對待愛子那樣疼愛他們,他們便會甘願與你同生死。厚待士卒卻不能使用他們,愛護士卒卻不能命今他們,士卒們擾亂軍紀卻不能管治他們,這樣的士卒就像驕生慣養的兒子,那是沒有什麼用的。

瞭解自己的軍隊可以打仗,而不瞭解敵軍不可以進攻,這隻有一半取勝的可能性;瞭解敵軍可以進攻、也瞭解自己軍隊有力量向敵軍進攻,但卻不瞭解所處的地形不宜於向敵軍發起進攻,這樣也只有一半取勝的可能性。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人,他的每一個軍事行動都是非常清楚而不會迷感的,他的舉措是千變萬化,應用無窮的。所以說、既瞭解我軍一方,也瞭解敵軍一方,爭取勝利將不會有危險;再加上既知天象,又知地形,那就能取得完全的勝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